小的时候,男孩子喜欢掏鸟窝、打鸟儿玩,那时候没有弓箭,也不可能有猎枪,为了打到树上的鸟儿或者田地里的老鼠、兔子,用的通常都是弹弓。
说到弹弓,80/90年的男孩子们肯定都玩过。我们玩的弹弓,大多是木头做成或者铁丝拧制而成,形式也基本一样,都是“丫”字形。
弹弓
在弹弓的两支上,绑上橡皮筋或者内胎做成的筋条,小石子儿放中间,拉紧、瞄准、发射,技术好的孩子往往百发百中,而且力度不小,一石打死一只鸟儿还是可以的。
玩了那么多年弹弓,你可能不知道,弹弓出现的历史至少有五六千年的历史,而且当时的弹弓和现在的弹弓完全不一样。
我们知道,弓弩是由弓变化而来,其实,弓是从弹弓变化出来的。
早在先秦时期,《吴越春秋》就说: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很直白的说出来了弹弓、弓和弩的关系。由此也可以发现,早期的弹弓和弓箭是很像的。
弩
《吴越春秋》中还有一首关于弹弓的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尽管只有八个字,却描述了古人制作弹弓打猎的场景:砍断竹子,做成弹弓;发射石丸,追逐猎物(宍,是“肉”的古体字,意为猎物)。
发射的竟然是石丸?没错。古代弹弓和弓很像,只不过射出去的不是箭,而是石子或者泥丸。东汉许慎也在《说文解字》里明说:弹者,行丸也。
怎么把石丸射出去的呢?
古代弹弓
在弓弦的中央部分,有一个小囊,很小很浅,这个囊就是用来放石丸的。打击远处的猎物时,捏住囊中石丸,拉紧弓弦,瞄准后就可以松开捏住石丸的手。记住,石丸发出去的瞬间,记得握弓的手要翻一下手腕,免得误伤自己了。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石丸,它威力可是很大的,距离不远的话,只要击中,一般小动物基本都是直接毙命,丝毫不弱于现在的“丫”字形弹弓。
这种弹弓从史前时就已经出现,后世也没有消失,直到明清时期,仍是人喜欢的玩意儿。
《二郎搜山图》中的弹弓
《战国策》: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执丸……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倏乎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西京杂记》:韩嫣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余。长安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京师儿童每闻嫣出弹,辄随之,望丸之所落,辄拾焉。
看吧,汉武帝时期,韩王信有多腐败啊,竟然用金丸,而且一天都能丢十几个。难怪小孩子一听说他出去打猎了都跟着去,都想捡几个金弹子啊,捡到一个指不定都够全家一年的生活费了。
明朝的《西游记》以及《封神榜》,文中也都提到了二郎神的弹弓。前者说的是“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后者说的是““弹弓在手,随手发出金丸”。
86西游记的二郎神
86版《西游记》就有二郎神用弹弓的情节。如果不知道古代的弹弓,看到可能还会很奇怪,为毛二郎神只有弓没有箭呢?了解古代弹弓后,相信你一定恍然大悟。
相比之下,新版《西游记》直接是明晃晃的弓箭,就远不如86版《西游记》下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