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痛风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肾

程本维老程 2024-05-19 07:50:16

痛风是一种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发病率较高,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结节肿性慢性关节炎等。这种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反复发作,难以愈合。

痛风是由脾肾失调引起的

痛风的发生与人的体质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这种疾病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引起的;中医认为,脾肾功能障碍是痛风的主要病理机制。脾胃是后天的基础,是气血生化的源泉。脾胃是身体消化、吸收水谷、化生、输布精微的主要器官。脾主运化升清,胃主接受降浊,脾气上升健康,胃气下降健康。如果饮食不规律,吃太多肥、甜、辣会影响脾胃功能,脾胃运化不规律,分别出现清浊和转移功能障碍,导致湿热痰浊(尿酸生成过多为关节)。

因此,脾肾功能障碍是痛风发病的关键。根据“治病必本”的原则,痛风的治疗应根据其发病机制的特点进行。治疗中焦要调理脾胃,努力降低,使纳化正常,促进嘌呤代谢;治疗下焦宜温肾化气,以司开合,利湿降浊,促进尿酸正常排泄。

把握主症分期治疗

根据痛风的发作特点,治疗应分阶段进行。急性期应及时控制关节炎的发作,以缓解疼痛和炎症为目的;慢性期的目的是减少血液中的尿酸,预防关节炎的发作,防止尿酸盐沉积造成的关节损伤和肾脏损伤。中药虽然不如西药止痛降尿酸,但副作用小。急性期采用中药辨证治疗,不仅可以增强西药的止痛效果,还可以减轻西药的副作用。缓解期用中药调节,对降低尿酸、控制发作、预防并发症有很好的效果。

痛风急性发作期的症状特点是急性发作,下肢关节频繁发作,多于夜间突然发作,四肢关节红肿、发热、疼痛,活动受限,多伴有发热、心烦、口渴、大便干燥或粘稠、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热象;治疗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时,这是“急症治疗的标准”,用大黄连泻心汤、四妙丸、石苇散等加减。临床疾病有湿邪、热邪、湿热并重的区别,应随症遣药。

急性期缓解后转为慢性期,其症状特点是关节红肿、灼热消退,仍有关节疼痛,病情持续时间长,可见关节畸形、屈伸不利或痛风石形成,可伴有体疲劳、喜暖畏寒、腰膝酸软等症状;治疗“缓则治本”时,宜益肾健脾,祛湿降浊通络;治疗脾脏的方法有四君子汤、橘子丸、半夏泻心汤等。加减;治疗肾脏的方法是分清饮料和六味地黄丸。

2 阅读:244
评论列表
  • 2024-05-20 10:37

    “治疗肾脏的方法是分清饮料和六味地黄丸”,打字打错了吧?

程本维老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