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在《今日头条》中,看到一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某农村中学学生的毕业合影照。照片中,有一位老师模样的中年男子站在一旁,拍这样一张既严肃而又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他居然光着脚,没穿鞋!
很遗憾,当我为写此文,再去找这张照片时,可能因为被其他照片或新闻覆盖了,我怎么也找不到这张照片了。
老师学生合影毕业照,老师居然光着脚板,为什么?我想,就是一个字:穷!没鞋穿呀。
今天的许多年轻人,可能无法想像,昔日,普通的中国老百姓,说的文明点,有多么艰难。说得直率点,就是有多贫穷、有多落后!
我虽一直生活在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沿海开发城市,但仍亲眼目睹那个时期许多同学艰难的生活。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中期,我在市中心一所百年老校、伟大的科学家屠呦呦先生儿时的母校,上初中和高中。记得,有俩位不同年级的亲兄弟(其中一位是我同班同学),可能因为距离家里较远,亦或家里中午无人烧饭,中午就在学校就餐。当年我们上学念书,都是就近上学,按地段读书,因而极少有学生在学校搭伙的。这俩位不同年级的亲兄弟,并不是在学校食堂搭伙,而是带了冷饭,中午时分,在食堂要点热开水,泡饭,而他俩的菜肴,就是一碗:酱油汤!真的,千真万确的一碗酱油汤!
我还有位男同学,高高的个子,写得一好字。一个夏天,他在与同学玩耍中,有同学不小心,只是轻轻的拉了他一下,便把他的衣服扯碎了,而且是一分为二的全部扯开了。原来,这位同学穿的是他母亲用破旧蚊帐做的衬衣!
在我当年的同学中,许多人家里没有雨伞、雨衣和雨鞋,或者说虽有,但不够家里“人手一件(把)”。有好几位男同学,凡遇雨天,多大的雨,也是奔跑着到学校,衣服从里到外全部湿透,就这样湿嗒嗒的捂在身上。一次上学时,天下起瓢泼大雨。一位家里没有雨具的男同学,身上披着一只化肥袋,匆匆跑进教室。那只化肥袋很难遮挡住狂风暴雨,这位同学除了头部未被雨淋到,衣服、裤子、鞋子,全部淋湿,可以挤出水来!
有一次,学校组织看电影。记得影片叫《决裂》,讲的是发生在江西省工农兵直接上大学的故事。老师要求每个同学都去看,并要写出影片观后感。电影票,学生按半价票算,六分钱。但,有一个同学,他没钱,可又不能不去,他就向我借。这天,我的口袋里恰好有一张皱巴巴的一毛钱,于是替他向老师交了电影票。此后,好长一段时间,我一直盼着他能还我这六分钱,然直至今日都没有盼到。显然,这位同学当年是还不起,后来是忘了。
……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我想我们这样年龄的人,一定都类似的感受!当然,如果出生在更早年代的大哥大姐们,他们生活的年代,一定会更加艰苦!
所以啊,我们真要好好感谢伟大的改革开放,感恩伟大的总设计师!
各位网友,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