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蜀汉先后有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这四位身为治国能臣的丞相掌管朝政,而东吴虽然偏安一隅,但其实也先后有着“四大都督”辅佐军政。
这四位都督分别就是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他们四位的知名度就比蜀汉四相除了诸葛亮以外的三位要高得多了。
虽然东吴常常被人们称为“江东鼠辈”,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之所以能凭借着一条长江固守比蜀汉还要长的时间,就是多亏了这四位都督的战略眼光。
但其实这四位都督的战略眼光并不是相同的,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那么其中谁的战略眼光更高明,谁的又略输一筹呢?
一、周瑜——超前布局,奠定江东基业作为东吴立业之后任命的首位大都督,周瑜不管是能力还是地位都绝对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存在,不仅是因为他年轻有为,更是因为他的战略眼光太超前了。
想当年,曹操为了实现自己一统全国的宏图壮志,于是率领着曹魏大军挥师南下准备灭了这个碍眼的东吴。
由于当时曹魏的实力在各路诸侯中肉眼可见是数一数二的强大,因此江东那些有名有姓的人物几乎全慌了,大家都悲观地想着东吴这下指定要完。
唯独周瑜不光不害怕,还冷静地跟孙权分析得头头是道:他说曹军虽然从人数到气势看起来都很厉害,但其实就是外强中干罢了。
首先,这么多人马从北方远道而来肯定累得不行,再加上南北气候不同,士兵们很容易水土不服,大量曹军必然会生病。
其次呢,曹魏面临的威胁其实不止他们东吴,西边还有马超、韩遂那些人在对曹操的地盘虎视眈眈呢,因此即使曹操将重点放在了东吴,但也要分出精力去顾及西边。
最重要的一点是曹操的军队长于步兵,却不善水战,然而江东水网密布,水战可是他们东吴的强项,按“田忌赛马”的经验来看,他们未必不能嬴。
周瑜这番话说得孙权爱听极了,立马决定跟曹操干到底,再加上有刘备的帮助,因此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亲自带兵把曹操打得落花流水,三国鼎立的局面就这么定了下来。
从联刘抗曹这个决定就能看出来,周瑜不仅会打仗,战略眼光也是一流的,因此在赤壁之战之后他也没觉得万事大吉了,而是赶紧带着兵马去抢荆州。
虽然过程比较艰难曲折,并且也没能全占荆州,但至少周瑜最后将南郡拿下了,甚至还准备进攻益州,连带着也断了刘备的后路,实现东吴全据长江的大计。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周瑜就是典型的天妒英才,由于患病加上伤病的积累,周瑜最终在仅仅三十多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
不得不说,要是有周瑜这样长远的战略眼光再多辅佐几十年,那东吴将来的局势说不定完全不是后来那样只能偏安一隅的状态。
二、鲁肃——稳中求进,维护联盟大局说完周瑜,咱们再来看鲁肃,虽然鲁肃并没有明确被授予都督这个职务,但是他实际上行使的权力和在江东的地位基本上就相当于是大都督了。
和周瑜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势不同,鲁肃的性格比较稳重,因此他的战略眼光也就比周瑜更为谨慎,但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初见孙权的时候,鲁肃为了让老板能够看到自己的价值,于是就给孙权讲了自己那套“鼎足江东以观天下”的战略构想。
他分析说曹操实力强大,一时半会儿除不掉,刘备的力量也不容忽视,而他们俩之间斗得还要更严重一些,那咱们江东不如割据一方坐山观虎斗,慢慢寻找机会图谋发展。
虽然孙权想要建功立业,但也不得不承认鲁肃分析得很有道理,当时的局势对江东来说确实更适合闷声发大财,于是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鲁肃对荆州的态度跟周瑜也不太一样,他觉得荆州虽然重要,但东吴的实力显然不足以跟曹操硬碰硬,因此不如用荆州给刘备卖个好,让他跟曹操去斗。
这个主意虽然无奈,但对当时的东吴来说确实是个权宜之计,毕竟经过赤壁之战这么一遭,东吴虽然获胜了,但还是元气大伤,需要时间来恢复。
除此以外,鲁肃还特别重视“孙刘联盟”,他认为东吴单打独斗没有出路,只有和刘备联合起来才能对抗曹操,所以虽然在荆州问题上跟刘备有点小摩擦,但始终没有破坏联盟的基础。
三、吕蒙——急功近利,破坏联盟根基让我们再来看看有着“孙权劝学”这个典故的吕蒙,其实从这个典故就能看出来一些问题,虽然吕蒙后来在孙权的劝说下向学了,但他始终是差着一截的。
如果将吕蒙作为一个武将来看待的话,他打仗是一把好手,谋略也比较优秀,但要是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来看的话,他的战略眼光就显得有点短视了。
吕蒙特别看重短期利益和实际成果,有时候甚至不惜牺牲长远利益,在荆州问题上的态度就是很好的证明。
他认为和刘备在荆州上的问题是江东的心腹大患,必须赶紧把荆州抢下来,所以冒然选择了在关羽北伐襄樊的时候偷袭荆州,害得关羽折戟于此,也引来了刘备的恨意。
这波操作虽然让东吴得到了荆州,但也破坏了孙刘联盟的稳定,后来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虽然输给了东吴,但也让东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了。
况且吕蒙还过于偏向水军建设了,从而忽视了建设陆军,要知道冷兵器时代陆军的重要性绝对是一骑绝尘的,但他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导致东吴陆军战斗力一直不强,后来吃了大亏。
四、陆逊——稳健防守,奠定荆州基业最后一位大都督陆逊可以说确定了东吴此后偏安一隅、稳健防守的局面,他在“求稳”这方面和鲁肃有些相似,但鲁肃还是想让东吴争一争的,然而陆逊主打一个防御和固守。
由此可见,陆逊的战略眼光主要体现在对防御的认识上,从他开始,东吴对开战的态度就变得相当谨慎。
陆逊觉得战争毕竟劳民伤财,即使东吴有些家底也不能像个败家子一样动不动就打一仗,更何况防御路线对后勤储备要求非常高,这就更不能大手大脚了。
所以他在夷陵之战前多次上书孙权,认为东吴应该利用长江天险进行防御,而不是主动出击,最后得到了孙权的赞同,也为夷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夷陵之战的时候,陆逊更是展现出了他出色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正确地判断了刘备军队的弱点,通过火攻取得了大胜。
这一战不仅稳固了东吴在荆州的统治,也让东吴更加站稳了脚跟,但陆逊没有就此对荆州放心,而是在荆州地区加强了防御工事,这样一来在面对敌人进攻的时候就能更加从容应对了。
虽然江东因为固守不出被人们耻笑为“江东鼠辈”,但是不得不承认,陆逊的决定其实是正确的,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魏蜀都亡了,只有东吴活得最长。
况且这个战略布局其实也是受限于时局,毕竟当时三国鼎立的状态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了,东吴没有趁乱浑水摸鱼的机会,而军事实力又不够强,因此防守就成为了最合适的方式。
结语由此可见,在这四位都督之中,周瑜的战略眼光和能力绝对是首屈一指的,而目光短浅的吕蒙则是战略眼光最弱的一个,另外两位则是长于守成,更多是受环境影响,而不是去影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