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无论何时,造反就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事,因为一旦你失败了,无论你是什么出身都只会有死路一条,但是这死法也是有讲究的。
要是直接砍头那都是当权者大发慈悲给个痛快,要是遇上那种对造反者恨之入骨的当权者,那就要承受生不如死的折磨了,凌迟甚至都是轻的。
明朝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大明总共有三次亲王造反的案例,但只有第一次朱棣造反成功了,值得一提的就是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也学他爹造自己大侄子的反。
然而他造反不仅失败了,还害得全家全都惨死,他自己死得最惨,是被明宣宗下令炙烤而死的,到底为什么会落得这样一个惨死的下场呢?
一、野心勃勃的朱高煦身为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的第二个儿子,同时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0个孙子,生于洪武十三年的朱高煦生来就比兄长朱高炽得到的重视更多,毕竟这时候大明正逐渐走上正轨。
但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随着他逐长大,朱棣也发现这个二儿子比老大更合自己的心意,毕竟朱高炽体态肥胖,实在是让朱棣不敢指望他。
而朱高煦却从小就身材魁梧、力大无穷,骑射功夫更是一流,最重要的是性格跟朱棣也非常像,那种敢打敢拼的性子简直就是朱棣的翻版,因此朱棣对自家老二是相当的喜欢。
在朱棣的重点培养之下,朱高煦跟他爹越来越像,因此后来朱棣起兵靖难抢皇位的时候,朱高煦自然跟着一起上了战场,还立下了赫赫战功。
甚至有好几次朱棣在战场上陷入了绝境的时候,都是朱高煦带着兵马杀进来,救他爹于水火之中的,这些朱棣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因此当他靖难成功登基之后,心里其实也动摇过要不要将太子之位给老二,毕竟比起老大那个身体肥胖、行动不便的形象,朱高煦显然更适合当上位者。
然而朱棣最终还是没这么做,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就是因为朱棣实在是太喜欢老大家的儿子朱瞻基这个大孙子了,心里打定主意要将皇位传到好圣孙手中,因此他爹就必须当皇帝不可。
其次就是因为知子莫若父,朱棣虽然喜欢朱高煦勇猛,但也知道他心胸狭窄,一旦他今后坐上皇位,那老大一家绝对没活路,他不愿自己的儿子手足相残。
因此在权衡再三之后,朱棣还是把皇位传给了朱高炽,封朱高煦为汉王,还为了防止他不满造反,于是将他的封地远远放在了在云南。
一听这消息,朱高煦心里老大不乐意,他觉得自己在靖难中立了那么大的功,继承皇位都不过分,结果去那么偏远的地方当个王爷,岂不相当于被流放了?
于是他就赖在京城不走,天天跟那些达官显贵混在一起,培养支持自己的党羽,甚至还多次公开贬斥太子朱高炽,说他无能,不配当皇帝。
朱棣难道就不知道老二干的这些事么?其实他心里跟明镜似的,但却觉得老二这么折腾有利于牵制老大的势力过大,因此朱棣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朱高煦折腾。
二、拉拢党羽发动造反就这样,在朱棣的纵容之下,朱高煦还真以为他爹有意思让自己当太子,因此越来越放肆,出入的仪仗都跟太子差不多了,简直就是大明的“隐太子”。
奈何直到朱棣去世,他都根本没有再动过换太子的心思,因此朱高煦这才知道自己被耍了,但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他哥当太子的时候监国了这么多年,地位相当深入人心,因此朱高炽登基之后地位是非常稳固的,根本不是朱高煦瞎折腾就能拉动党羽造反的程度。
然而不得不说朱高煦也确实是挺幸运的,他哥登基之后还没到一年就驾崩了,他年轻的大侄子朱瞻基登上了皇位,于是朱高煦就觉得这是个造反的大好时机。
于是朱高煦开始四处联络愿意站在自己这边的大臣和军中将领,企图拉拢他们一起造反,但是有一个人却始终没能拉拢到,那就是英国公张辅。
朱高煦专门给张辅写了一封信,言辞恳切地说自己是被逼无奈才要造反的,希望张辅能支持他。
但他也不想想张辅是谁?那可是曾经跟随朱棣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何况他还是对朱瞻基忠心耿的亲信,朱高煦想拉拢他简直是痴人说梦。
张辅看了信简直被逗笑了,心说:“朱高煦啊朱高煦,好好当你的汉王不好么?就凭你也想当皇帝?真是笑话!”然后扭头就毫不犹豫地把信交给了朱瞻基。
朱瞻基一看这信自然是怒火中烧,他知道他二叔没当上皇帝一直不服气,看自己和他爹也不顺眼,但他没想到朱高煦竟然真的敢造反,还妄图拉拢他的亲信。
于是在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正式开始造反,准备攻打京城的时候,朱瞻基立刻下令立刻调集兵马,甚至是御驾亲征,准备这次彻底解决掉朱高煦,不然以后还得后患无穷。
三、造反失败惨死朱高煦本来对造反还相当胸有成竹,他寻思既然他爹能造反成功,那他作为最像他爹的儿子,没道理输给毛都没长齐的朱瞻基。
然而他却没想到朱瞻基也不是怂的,竟然直接御驾亲征来镇压他了,这下朱高煦心里顿时就慌了,他的那些部下也都慌了神,纷纷逃窜。
就连朱高煦自己也收到了朱瞻基送来的劝降信,说:“你要是交出怂恿谋反的人,那还能饶你一命,但要是坚决不投降,等到开战之后被你的部下绑了送给朕,那就后悔不得了。”
这实在是太杀人诛心了,但不得不说确实很管用,眼看大势已去,朱高煦就算心里再不情愿,单为了保命也只能打开城门投降。
就这样,声势浩大的汉王谋反甚至还没来得及正式出兵,就死在了襁褓中,而朱高煦作为罪魁祸首,在被押回京城之后也被废为了庶人。
但不得不说朱瞻基还是说话算话的, 虽然大臣们都劝他明正典刑处置了汉王,但朱瞻基却没想对二叔下手,奈何他二叔上赶着找死。
朱瞻基多次到狱中试图感化朱高煦,但朱高煦始终不知悔改,甚至还想着继续跟朱瞻基作对,有一次他竟然趁其不备,伸脚绊倒了朱瞻基,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朱瞻基。
于是这一天就成为了朱高煦的末日,朱瞻基命人将一口三百斤重的铜缸罩在他的身上,然后点火焚烧。
在熊熊大火中,朱高煦被烤得嗷嗷直叫,最后暴死在铜缸里,他的死状也极为凄惨,全身先是被蒸熟,后来又被烤焦,简直是惨不忍睹。
而朱高煦的九个儿子也没能幸免于难,为了防止他们怀恨在心,因此朱高煦死后不久,他们也被朱瞻基给杀掉了,就连朱高煦的妻妾也全都没逃过必死的命运。
结语作为罪不可恕的叛贼,大臣们是赞同处死朱高煦的,但他死得这么却也惨引起了朝野的震惊和议论,大家都觉得朱瞻基下手太狠了,但朱高煦自己非要作孽又能怪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