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高考改革现存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王学森物理 2024-11-10 20:08:38
一、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都加入了本轮高考改革 2014年上海、浙江率先开始本轮高考改革试点,实行“3+3”方案,文理不分科、自由选科,高考学科采用原始分,选考学科实行等级赋分制。 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加入了本轮高考改革,执行“3+3”方案。 2018年广东、福建、湖南、湖北、重庆、江苏、河北、辽宁等8省市第三批加入了本轮高考改革;由于 “3+3”方案过于理想化,出现了严重的弃考物理现象,第三批加入本轮高考改革的8省市执行“3+1+2”方案,该方案避免了弃考物理现象,但出现了弃考化学现象。 2021年黑龙江、吉林、甘肃、安徽、贵州、江西、广西等7省区第四批加入了本轮高考改革,执行“3+1+2”方案。2021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第三版选科指引①,无论“3+3”方案、还是“3+1+2”方案,几乎都变成了“3+2+1”方案。有了第三版选科指引,弃考物理、弃考化学这种博弈现象基本消失了,保证了国家对理工科人才的需要,同时兼顾了学生的选科权,因此第三版选科指引完善了本轮高考改革中存在的不足。 2022年又有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等8省区第五批加入本轮高考改革,执行“3+1+2”方案和第三版选科指引。 2024年新疆、西藏也加入了本轮高考改革。至此除台湾、香港、澳门外,31个省市自治区加入了本轮高考改革。 二、第三版选科指引基本完善了本轮高考改革 除了军事学,大学共有92个专业门类,其中65个专业门类要求必选物理,56个专业门类要求必选化学,55个专业门类要求既要选物理、又要选化学;必须选考历史的只有民族学一个专业门类;历史学类,首选科目不限,但是其中的文物保护技术专业要求选考化学;法学大类中的公安学类、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专业类,首选科目物理、历史均可,但是再选科目要求必选政治。可见无论是“3+3”方案 、还是“3+1+2”方案,有了第三版选科指引,几乎变成了“3+2+1”方案,甚至接近文理分科。 第三批、第四批加入本轮高考改革的15省市自治区首选物理与首选历史的比例各地差异较大(第五批明年才有第一届新高考的考生),总平均约为65:35;大学理工农医类招生计划大约是文史类招生计划的3倍以上,近年来各地理工科招生计划均在上涨,文史类招生计划均在下降;高中物理比较难,但对应的报考面比较宽,就业也相对好一些;建议对历史感兴趣的可以首选历史,对物理感兴趣的首选物理,在历史、物理之间犹豫的也应该选物理,因为物理对应的招生计划多,报考面宽,就业也相对好一些,因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 选科时,尖子生要听从内心的召唤,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普通同学要兼顾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祝每位同学都有精彩的人生! 三、本轮高考改革现存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现在存在问题较多的是京津沪3分1档,分11档或21档的赋分制;浙江的选考学科两考、外语两考;再一个问题是绝大多数双一流高校严重的男女生比例失衡问题。 京津沪选考学科的赋分: 北京、天津赋分从40分到100分,3分1档共21档,区分度较差。 上海赋分从40分到70分,3分1档共11档,区分度很差。 上海赋分后有效分数只有30分,选考3科90分,而外语1科150分,这是多么明显的不公平、不合理呀!选考学科有效分值少,课时少,选考学科教学质量堪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原始分个位数,赋分40分,造成了新的不公平,如果调整为21分到100分,1分1档共80档,赋分引起的问题就会基本解决。 浙江外语和选考学科两考: 两考加快了教学进度,使一部分正常进度的中等生变成了差生;两次考试平均分、信度、效度、区分度很难相同,为了基本相同,命题方案不变,多维细目表基本不变,每个题号考什么基本固定,使得试卷模式化严重;两考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两考与减负矛盾应该取消。 高校男女生比例失衡问题: 近年来绝大多数双一流高校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衡,这不只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根源之一是高考学科语数外两文一理,其次是选考学科赋分后有效分数减少。 如果高考学科两文两理,高考方案调整为4+1+1,赋分从20分到100分,1分1档共81档,双一流高校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衡问题将会得到基本解决。 本轮高考改革是一次全面的、系统的、颠覆性的改革;本轮高考改革最初的方案个人至上、脱离实际,影响了国家对理工科人才的培养,好在我们调整了高考方案,发布了第三版选科指引。 教育制度是由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就业观念、主流价值观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改革一定要符合国情。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实事求是、上下一心、走群众路线,我们相信有毛泽东思想指引,智慧的中国人一定能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考方案! 王学森 2024年11月10日 注释: ①教育部2021年7月发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简称第三版选科指引。
1 阅读:44
王学森物理

王学森物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