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编辑:淩轩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2006年6月3日,是中国军工史上不能遗忘的惨痛回忆,就在这一天,我国一架预警机坠毁于安徽省广德县,机上34名顶级研究人员不幸遇难。
这起惨剧,既是我国预警机研发史上的巨大挫折,同时这当中失败的经验又间接倒逼了国产预警机的最终问世。
这场惨剧是如何发生的?在此之前,我军预警机又是如何艰难发展的?
●—预警机有多重要?—●
提起现代空军,人们第一时间想起的往往是F-22、F-35、歼-20等战斗机,又或者是轰-6K、B-2等轰炸机,预警机作为现代化空中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被忽略。
这其实很正常,大部分人对于空战的印象都来自于影视剧,而影视剧很少聚焦于现代空战,因此人们对于空战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最初的空军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不仅没有预警机参与,甚至连基本的雷达系统都不具备,飞行员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用肉眼观察敌机的动向并迎击。
这一时期的空战,其实就是两架飞机在非常近的距离互相变向追逐,就看谁能先击中对方,军迷们将这种作战方式戏称为“狗斗”。
事实上,“狗斗”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空战的主要模式,不过二战时的空战相比一战有了巨大的进步,那就是地面雷达系统的大规模运用。
有了雷达的帮助,飞行员不必再向从前一样只靠肉眼观察敌机,这期间飞机的作战距离相比一战也有了大幅增长。
其中最经典的战例便是1940年英德两国的不列颠大空战,双方累计出动数千架战机,多次跨越英吉利海峡进行长途奔袭作战。
然而,即使有雷达系统的加持,这一时期的空军作战距离依然会收到相当大的限制,原因便出在地面雷达系统的“地面”二字上。
首先受功率影响,雷达系统的探测范围并不是无限的加上由于地形以及地球曲率的影响,地面雷达系统的探测距离一般不会超过四十公里,而实际上的作战范围往往要远大于这个距离。
既然雷达在地面的探测距离会受到限制,那为何不干脆将雷达安装到天空呢?
于是,二战后第一代预警机就这样诞生了,这种自带雷达的飞机,探测距离丝毫不受地形与地球曲率的限制,在它的协助下,空军的作战范围是从前的数十倍之多。
有了预警机的参与,二战后的空中作战模式相比以往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作战范围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不断增加,“狗斗”再也不复存在,超视距作战逐渐成为主流;空军作战不再孤立于海陆两军,三位一体联合打击成为主流。
●—国产预警机艰难发展—●
二战后的的数次经典战争,例如第五次次中东战争以及海湾战争等等,都证明了在现代化战争中,预警机已经成为国防建设者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世界各国大力研发预警机之时,我国自然也不甘落后,然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我国军工基础相比欧美各国过于薄弱,完全没有研发预警机技术的基础,因此我国最开始计划的是从其他国家引进相关技术并进行仿制。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各国中只有欧美以及以色列拥有先进的预警机技术,彼时冷战刚结束不久,欧美与中国的关系依旧紧张,因此我国决定从以色列引进。
这个计划从1996年开始实施,原计划是让以色列用当时最先进的预警机技术对我国的运输机进行改造,为此我国花费了超过十亿美元与以色列达成协议,但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计划刚开始实施第一步就宣告流产了。
就在我国与以色列达成协议,将运输机运往以色列之后,美国方面亲自下场,逼迫以色列放弃了对中国的预警机改造计划。
此次失利宣告了预警机技术引进计划的彻底破产,我国迅速认识到,靠国外的施舍是不可能成功的,唯有独立研发才是正道,于是,国产预警机的研发正式开启。
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空警2000”项目,誓要研发出属于中国自己的预警机。
经过两年时间的艰苦奋斗,2003年11月,第一架空警2000试飞成功,从此中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预警机。
空警2000的成功并没有让我军自满,相反我军清楚的认识到这款预警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其中最大的缺陷在于空警2000的原型机是俄罗斯的伊尔76运输机。
该款运输机在我国数量极少,因此以它为原型改装的空警2000也只有4架真正投入服役,4架预警机显然无法满足现实的作战需求,因此我军决定更进一步,开启以中型运输机为原型机的“空警200”预警机项目。
可没想到,灾难这么快就会发生。
●—悲惨事故的发生—●
空警200项目从2003年立项到2006年服役,历时近三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本是验收成果的时候,意外竟然发生了。
2006年6月3日下午的安徽省肥东军用机场,一架空警200缓缓起飞,机上共有40人,其中有34人是参与预警机技术研发的军工专家,他们此次试飞是为了检验空警200最新样机的研发成果。
最开始的两个多小时相当顺利,各项数据都显示这将是一次成功的试飞,但是就在下午16:30分,飞机突然开始不受控制,从高空开始撞向地面,飞行员拼命拉杆也无济于事,最终飞机坠毁于广德县附近的一座山上,机上40人无一生还。
悲痛过后,我军立刻着手调查事故原因,经过缜密排查,最终确定了事故原因,机翼除冰系统故障导致机翼结冰影响飞机升力最终使得飞机失事。
在弄清楚事故原委过后,我军即刻着手研发新一代除冰系统,事实证明,烈士们的血没有白流。
仅仅几个月后,我军就解决了机翼结冰问题并且又进行了试飞,这次试飞非常成功,各项数据都非常稳定,空警200终于开始服役。
如今我国的预警机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空警500,不论是规模还是技术都处于世界最顶尖水准。
在未来可能发生的现代化海空作战中,可以说我军已经掌握了先手优势,这一切要归功于我军高层二十年前的深谋远虑,归功于科研人员的不懈奋斗。
信源:
中国新闻网2024-12-11《(经济观察)中国特种飞机究竟“特”在哪里?》
中科院物理所2024-11-19《蓝天“千里眼”》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4-12-11《走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见证中国特种机发展之路》
澎湃2024-06-03《传承英烈精神,勇攀科技高峰 | “六三”十八周年》
中国日报网2021-06-03《航空工业集团深切缅怀“六·三”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