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李先念和李德生谈话,我级别没你高,要你辞职是毛主席的意思

淩轩 2025-02-14 14:02:59

文 /编辑:淩轩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1974年,时任全国副主席的李德生,在职位上待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向毛主席递交辞职信了,但面对主动辞职他表现得毫无怨言。

在得知自己辞职之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同志曾找他说了一次话,表示自己职位比他低,而让他离职也是毛主席的意思。

听到此言,李德生直接表示:既然是毛主席老人家的想法,我没有任何不满。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让毛主席都如此看重,而在如此重大职位上,轻易调动又是什么原因呢?

●—革命先驱—●

1916年4月,李德生出生于河南省新县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的李德生家里贫穷,家里祖辈都是以务农为生,虽然贫穷但他骨子里始终有着一颗对祖国热忱的心。

1930年,年仅14岁的李德生便毅然投入到了红军的组织建设当中,成为了其中的一员,那时候的我党也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最主要的任务便是发展壮大,同时要躲避来自各方势力的压迫。

没过多久,来自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接踵而至,我军不得不展开了伟大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作为长征中的一员,李德生虽然年纪小,但从没有任何怨言。

一路上风餐露宿、饱含艰辛,但他与很多同志一样,一起挺了过来,由于经历了多次伟大的革命事件,慢慢的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这样的性格使得他在战场上不畏牺牲,能够将党作为第一信仰,直到抗战时期,20岁的李德生就已经是通信排排长和特务连连长了。

后来,他在多次战场上建功立业,甚至得到了邓小平、刘伯承等重要领导的赞赏,例如他率部夜袭了阳明堡日军机场,打了一个日军的措手不及。

这一事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机场作为日军交通运输的核心,同时也是我们力量最为薄弱的地方,将机场打掉意味着强行将日军的战斗水平拉到和我们同一水平线。

这也为后来我们反扑日军做出铺垫,那时候李德生虽然年纪轻轻并且已经是团长、营长的身份,但总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士兵,总是身先士卒,甚至在拼刺刀的时候也经常第一个上。

正是由于他的这股血性激发了部下对他的追随,他所在的军队以“不要命”的打法闻名,很多敌人听到对手是李德生的部队往往都要闻风色变。

而他最显著的成绩是在解放战争当中,当时,他作为刘邓手下的兵,与部队一起渡过黄河天堑之后便千里跃进了大别山。

犹如一支利箭插入了敌人的心脏,李德生的部队驻扎进大别山后,敌人就被迫形成了包夹之势,出不能出,退不能退,只能坐以待毙。

而在李德生的手上,曾有一名国民党大特务叫康泽被他生擒活捉,他是晋绥军区的中将司令员,此人被捕后中央十分激动,立即记了李德生大功一件。

可以说,在李德生14岁以来,一直到建国,其中将近20年的风风雨雨里,每一场大大小小的战役都有他的身影。

而多次面对死亡的风险,李德生却表现得淡定若然,他只是觉得这是党和人民对他的嘱托,他不应该辜负,建国后没多久,他又积极投身于抗美援朝战役当中去了。

●—一切听从毛主席安排—●

在朝鲜战场上,李德生将军的神勇依然不减当年,即使是面对穷凶极恶、装备精良的美国士兵,他也依然表现出了常胜将军的风范。

在最惨烈的上甘岭战役上,正是得益于李德生将军的指挥,才得以歼敌25000人,大破敌军,此战也收获到了极强的士气,为后续的总胜利埋下伏笔。

这几乎是李德生将军的最后一场大仗,赢下美国之后全世界再无任何国家敢小觑我们,也不会轻易地对我们发动战争了,我们终于可以过几年安生日子。

在和平年代,李德生将军响应党的号召,依然积极投身于祖国和党的建设当中,中央在1967年的时候调离他前往安徽维稳局势,并执行“两军”任务。

他二话不说就动身了,次年4月,在他的主持工作下,安徽的军事纪律得到了长足的稳定,并且顺势成为了安徽省的第一书记。

作为省内的一把手,李德生很有一套,他积极发展军事,但同时也注重民生,二者双管齐下,保证了省内的粮食建设,也带动了一定的经济发展。

1968年,做出成绩之后的李德生,凭借着安徽省的负责人身份前往中央参加了八届二中全会,在会议开始之前,毛主席就对此人表现了浓厚的兴趣。

毛主席嘴里念叨着“李德生”、“李得胜”,他越发地觉得有意思,后面一经了解,才发现此人就是给安徽省现在做出成绩的一把手。

1969年7月,毛主席对心心念念的李德生同志传召,中央方面通知他希望调他来到北京工作,一开始的时候他还有些拘谨,认为自己的能力尚不足以到中央去。

直到打电话的周总理说了一句:这是毛主席的意思,李德生听闻后二话不说就坐上了北上的车,而一落地见到主席后,主席就对他寄予厚望。

主席这次调他来,是希望他兼任安徽省书记的同时,担任一下北京军区的总司令以及南京军区的副司令,担子是多了一些,但组织上相信李德生还是可以的。

当时中央正值用人之际,李德生的工作能力突出,更何况是毛主席的亲自嘱托,他当即就应承了下来,后来随着会议的召开,李德生最高做到了全国副主席的职位上。

但在1974年,李先念同志便告诉他,中央希望他主动辞去副主席的职位,而这也是毛主席的意思。

李德生得知之后,想到当时的局势和国家整体发展,他知道毛主席帮助他挡住了很大的风波,更明白孰轻孰重,为国家拨乱反正和发展考虑,李德生像一开始一样没有任何怨言,一切听从安排。

而之后的几年,李德生正因为远离了风波,把更多机会留给有活力的、为国贡献的年轻人,才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重新有机会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毛主席去世之后,李德生除了无限伤感和感怀毛主席之外,更是在自己重新被安排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一直到80岁,因身体原因才慢慢隐退。

2011年5月8日,享年96岁的李德生同志于北京逝世,但他光辉灿烂的一生将被人民铭记于心。

信源:

人民网:2020-10-30《功勋卓著名垂千古——李德生》

钱江晚报:2011-05-16《李德生将军:两次问询被毛泽东记住》

《中华魂》2020年第10期

郑州晚报:2011-05-14《追忆李德生:指挥上甘岭战役 曾被错误开除党籍》

0 阅读:10
淩轩

淩轩

关注我,持续更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