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0a03f43fc18367ae29b92daeefc58ef.jpg)
文|翎谕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前言1985年离开部队那年,面对供销社和化肥厂两个选择,我却听了父亲的话。
放弃了人人羡慕的“金饭碗”,选择了整天灰头土脸的化肥厂。
那时候,看着别人们用同情的眼光望着我,我心里也直打鼓。
可如今回想起来,正是这个看似“吃亏”的选择,却让我在岁月的长河中收获了最大的“福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b6112c04a020f32bb4a59d7fe3ca3f0.jpg)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是1959年的深秋。
我家是个典型的农民家庭,爹是村里有名的老实人,能吃苦,也能干活。
他身材不高,但结实得像棵老松树,常年的日晒雨淋,让他的脸庞黝黑发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f8849fb32e6ba06ba4175256439b19f.jpg)
娘则是个勤快的农村妇女,从不见她闲着,总是在灶房忙活,或者在院子里缝缝补补。
家里还有三个兄弟姐妹,我排行老二。大姐比我大三岁,小弟和小妹都比我小好几岁。
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在爹娘的精打细算下,我们倒也从未挨过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5960553682d9d4e7668ee5331bd63ff.jpg)
记得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那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娘总会变着法子,把一小块肉炖得又香又烂。
爹没上过几天学,却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他总爱说“吃亏是福”这句话,刚开始我并不理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602472aedc8d5d6c785d6b4e702dfd9.jpg)
有一次,邻居家借了我们家的犁,用坏了却不肯赔。我气得直跺脚,爹却拦住了我,说:
“算了,帮人就帮到底,没准以后他家会加倍还给咱们。”
果然第二年春耕时,那家不但送来了新犁,还特意帮我们家翻了两亩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c74c5c9526efcf2461f549e2bbad401.png)
成长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爹的一双手。
那双手粗糙得像树皮,布满老茧,却总能把地里的活计干得漂漂亮亮。
他常说:“人活一世,就得靠这双手养活自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4bdea457255fd6fc9f5ee08aa4bc0dd.png)
每当看到他弯着腰在地里干活的身影,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一个像他那样踏实肯干的人。
娘虽然性格温和,但却有着农村妇女少有的坚韧。
那些重活累活,她从不叫苦叫累,却总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揉着发酸的肩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d81ad558730cf372a392093e2a2f663.jpg)
1974年的一天,我正在地里帮爹割麦子,突然看见一队整齐的军人从村口经过。
他们军容严整,步伐铿锵,那挺拔的身姿让我看得入了神。
爹注意到我的表情,轻声说:“强子,要是有机会,去当兵准没错。当兵不但能保家卫国,还能学到真本事。”
这句话,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期待的种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848960e542872e96563e1bfc6f7cc35.jpg)
村里的日子虽然清贫,但也有它的乐趣。
老少爷们都爱在村头的大树下纳凉,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
那些烟火气息浓厚的日子,构成了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505f8122d5ae6f46dd31b6278c75f45.jpg)
读书这事儿,我确实不太在行。
在生产队干活倒是一把好手,力气大,手脚麻利,很得老社员们的喜欢。
爹经常夸我:“这孩子,就是块干活的料。”虽然是夸奖,但我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611cc1a4e1f02290fd25ef460e07164.jpg)
1978年的冬天特别冷,这一年,我刚满十八岁,正是热血方刚的年纪。
那天,我正在院子里劈柴,村支书骑着自行车风风火火地赶来,说是公社来了通知,征兵开始了。
“强子,你小子力气大,又能吃苦,这当兵的机会可别错过了!”村支书的话让我心里一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75592e12db53239f30af2ce935da261.jpg)
回想起小时候看到的那些军人,我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当晚,全家人围在煤油灯下商议这事。爹难得地放下了手中的烟锅,认真地说:
“强子,咱农村娃想改变命运的机会不多,这当兵可是条好出路。
你别怕吃苦,到了部队好好干,准能有出息。”
娘虽然舍不得,但也支持我去闯一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66f78f352e632185df11665cefb98ad.jpg)
第二天一早,我就跟着村支书去公社报名。卫生院里挤满了像我一样怀揣梦想的年轻人。
体检时,我紧张得手心直冒汗,生怕查出什么毛病。
好在身强体壮的我一路过关,成了村里第一个通过体检的年轻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6015d9ef8502315cc3afaf08dc61b87.png)
接下来的政审和家访更是让全家人忐忑不安,记得那天,两位接兵干部和民兵营长来家里。
他们详细询问了家里的情况,看到我家勤劳本分的样子,连连点头。
我永远记得去公社武装部领取入伍通知书那天,爹特意放下地里的活,陪我一起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518b32ce559ee2fcc3cb0107e7c1682.jpg)
当我接过那份通知书时,一向沉稳的爹眼圈都红了,
他拍着我的肩膀说:“儿啊,到了部队,就是苦点累点也别怕,吃亏是福。”
临行前的那个晚上,娘偷偷抹眼泪。第二天一早,我穿上了崭新的军装,胸前别着大红花。
村里人都来送行,小孩子们追着我跑了好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75161eeb91cc7660d00dfaa2038cf01.jpg)
坐上了去县城的拖拉机,我回头望着渐渐远去的村庄,望着站在村口久久不愿离去的父母,泪水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
但我知道,我正走向人生的新篇章。
在公社集合后,我们这些新兵由接兵干部带领,踏上了开往部队的绿皮火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12a87219a128563ec4811550c77784f.jpg)
车轮碾过铁轨的声音,仿佛在谱写着我们每个人的军旅梦想。
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我暗暗发誓:
一定要在部队闯出一番事业,不负父母期望,不负青春韶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0af9ea1a5dd290d8f1ad0c9964f8e0f.png)
新兵下连队那天,天还没亮,我就被震耳欲聋的哨声惊醒。
一个月的新兵连训练,让我第一次领教到什么叫“真正的苦”。
每天早上五点集合,先是三公里武装越野,
然后是各种军事科目训练,单是站军姿就要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9c6c25be81ba5b81d2aa584afff1441.jpg)
记得有一次拉练,我们连队负重三十斤,急行军五十公里。
天气闷热,汗水浸透了军装,可是没有人敢掉队。
走到二十多公里时,我的脚底已经起了几个大水泡,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
新兵连结业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了装甲连。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a7f381d789d016b6faddf483363c867.png)
坦克部队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兵种,需要过硬的本领。
我白天跟着老兵学习操作要领,晚上自己偷偷研究技术资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我就能够独立操作坦克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36bd1a11ecf7eaa8806078de1d9f99c.jpg)
1980年春天,部队组织实弹演习。那天,我驾驶的坦克在复杂地形中遇到一处险要路段。
前面的坦克陷入了沼泽地,情况十分危急。
我凭借平时积累的经验,及时发现了一条地势较高的小路。
不仅避免了陷车,还带领后面的车辆安全通过,这次表现为我赢得了一次立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993c64919fdec5f68f5f6fd2d436956.jpg)
部队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也有说不完的温暖。
战友们就像亲兄弟一样,有困难互相帮衬。
记得有个冬天,我发了高烧,战友二话不说,背着我去部队的卫生所,还寸步不离地照顾了我一整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29ccc63a2eefb8c008bd06703ec55a7.jpg)
1983年,我都24岁了,家里人急着让我成家。
爹娘托人给我介绍了好几个对象,可我都没见,只顾着扎在部队钻研技术。
直到198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65f05c82fd01133f90f7017dc48489c.jpg)
那是1985年的春天,一纸“百万大裁军”的政策,让许多像我这样的老兵不得不脱下心爱的军装。
接到通知的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坐在坦克旁边,看着满天的星星,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好在国家对退伍军人都有安置政策,组织上给我分配了两个选择:一个是去供销社,另一个是去化肥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b5c9b5b460ab80e625174f5913f4240.png)
供销社在当时可是个抢手的好单位,不仅工作轻松,还能经常接触到稀缺物资。
化肥厂就差多了,活重、条件艰苦,而且经常要倒班。
办理转业手续那天,爹特意从村里赶到城里陪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88e5e4c3e077d1328b80b16e5683b39.jpg)
在安置办等待的时候,碰到一个跟我同期的战友,他身体不太好,本来分到了化肥厂,正发愁呢。
工作人员看到这种情况,就问我愿不愿意调换。
我一下子陷入了纠结。供销社确实是个好去处,可看着战友愁眉不展的样子,心里又过意不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7ec68814b2c23efb41da4f20536681b.png)
正在我犹豫的时候,爹拉着我走到一边,说了句让我终生难忘的话:
“强子,换吧,吃亏是福。化肥厂虽然苦点累点,但是能学到真本事。
你年轻力壮,别怕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e9bd9dbacbbde92a8c73863b98e5d0a.png)
爹的话让我想起了这些年在部队的经历。正是因为不怕吃苦,我才能在新兵连脱颖而出;
正是因为不怕吃苦,我才能成为优秀的坦克手。或许,正如爹说的,吃亏未必就是真的吃亏。
“我换!”我对工作人员说。那位战友感激地握着我的手,说了好几声“谢谢”。看着他欣喜的样子,我心里也轻松了许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6a4ee2a2f2b44a26e7a8c98fa555941.jpg)
在回家的路上,爹难得地夸了我一句:“儿子,你长大了。”这句朴实的话,让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临近傍晚,我和爹坐在回村的拖拉机上,看着夕阳慢慢西沉,心里虽然还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
就这样,我收拾好行装,准备前往化肥厂报到,心想: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走出个样子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9fdc8fee10550a4ede779c13e018d8b.png)
刚进化肥厂的那段日子,说实话,真是让我吃尽了苦头。
记得报到第一天,车间主任就给我安排了最苦最累的造粒岗位。
那是个露天岗位,夏天顶着烈日,冬天迎着寒风,一干就是十二个小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be26c5490864747b27aa730af77236c.jpg)
车间里全是刺鼻的氨气味,就连睡觉时鼻子里还萦绕着这股味道。
最难熬的是夜班,半夜两三点最容易犯困,可设备运转的轰鸣声一刻不停,让人想睡都睡不着。
老师傅看我这个“大学生”(他们都爱这么叫退伍军人)苦着脸,就打趣道:“小伙子,要不要换个轻松的岗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ff9863036ab3e2c0f5f52f876435610.jpg)
我咬着牙说:“不换,我在部队都熬过来了,这点算什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我就摸清了造粒机的各项参数。
车间的产量连续创新高,主要就是因为我调整了造粒机的温度和压力。
这一下,连厂长都主动过来看我 操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cc4a6029f47438d68ac9251bf6b8b1c.png)
我把在部队养成的习惯带到了工作中,每天记录生产数据,研究改进方案。
1987年的一天,造粒塔突然出现异常,眼看就要紧急停产。
凭着对设备的了解,我第一时间发现是螺旋输送器出了问题。
没等车间主任下令,我就钻进了热气腾腾的造粒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ab0c3a346ae8d3082fedfd0bb4235a5.jpg)
浑身是汗地忙活了两个小时,终于找到故障原因,解决了问题。
这一仗,让我在车间里彻底站稳了脚跟。
厂领导很快就注意到了我,他们说:“这个退伍军人不简单,能吃苦,又肯动脑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2d8f74f7d2c1220dc7209bbf4edb970.jpg)
没过多久,我就被提拔为班组长。管理岗位的压力比一线工人更大,不仅要安排生产,还要协调人际关系。
好在部队生活培养了我沟通协调的能力,我很快就和工人们打成一片。
1990年,我们厂进行技术改造。很多老师傅不适应新设备,我主动承担起了培训工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aefdad9f73d531ea99088fd300e1a4e.png)
那段时间,经常加班到深夜,整理培训资料,帮助工人们尽快掌握新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车间率先完成了技术改造任务,产量和质量都创下新高。
转眼到了1995年,我已经在化肥厂工作整整十年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e9199bbae2d99a0fa16e1a6a2999b61.png)
这些年,我从一线工人做到了生产科科长,月收入也从最初的四十几元涨到了近千元。
更重要的是,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与此同时,供销社却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日渐衰落。
原来那些羡慕供销社工作的人,如今都在为下岗分流发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c4f3e2782a0eac5199be193873ff0b9.jpg)
反观我们化肥厂,借着农业发展的东风,生意越做越大。
不少人打趣说:“强子啊,当初你可真是选对了。”
2000年,我们厂进行股份制改造。作为技术骨干,我也分到了一些股份。
看着厂区里拔地而起的新厂房,想着那些在困境中崛起的日子,我更加理解了爹的那句“吃亏是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8fd8c180bf13bbd30279f214c3f91df.png)
现在,每当新员工问我成功的秘诀,我就说:“没什么秘诀,就是不怕吃苦,肯动脑子。”
其实,这不就是爹教给我的道理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吃亏就是失败,其实哪里知道,吃亏未必是坏事,关键是要从吃亏中学到东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04bc117ef3f3c598ff9b3641a8b8368.jpg)
我深深地感到:人生没有白吃的苦,也没有白受的累。
正是那些艰苦的日子,把我锻造成了今天的样子。
如今的我,不仅有了体面的工作,更学会了生活的智慧。这不正是爹所说的“福”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e2818afed06864062c1e1ad221e9ab2.jpg)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