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代,周王室实行的是一种让各个国家拥有统治地位的封建制度,由此开始了一个持续五百多年的混乱时代。但是,在这五百年的斗争中,总有一批人崭露头角,成了“弄潮儿”。齐国的孟尝君亦在此列。孟尝君虽然有大志向,但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他的“养士”之道,是有名的。孟尝君野心勃勃,他说:“从天下各处收集一些有才华的人,一定会有用武之地的!”就连那个偷鸡摸狗的家伙,他也是客客气气的,后来还被那两个家伙救了一命。
孟尝君名叫田文,起初,他的父母想要抛弃他,可是,他母亲一直都是在秘密的情况下抚养他长大的。田婴原本对他没有什么好感,但是田文一番话,倒是让他有些心动“你做了三个齐国的丞相,却始终无法让齐国繁荣昌盛,这是为何?你的妻子和小妾都是锦衣玉食,而那些有才有才的人,居然连饭都吃不饱,这叫什么用兵之术?”田婴听了田文的话十分吃惊,对他的雄心壮志感到十分高兴,便让田文做了接班人。田文将他的言辞演绎得淋漓尽致,在田婴死后,田文毫不吝啬自己的钱财,四处招揽方士,文官,武士,武士,为他效力。就算是那两个只能偷鸡摸的家伙,他也不会拒绝,因为他认为,只有人才,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孟尝君的名字,以他的“养士”之名,传遍了整个天下,现在所有王公大臣都听说了孟尝君在齐国的事。
孟尝君“养士”并不是为了装腔作势,他是真心为之,所以他的幕僚都很钦佩他。传说有一次,田文设宴,有宾客不敢置信,以为田文的饮食与他的师兄师姐们的饮食如出一辙,于是便去检查。最后,孟尝君做的菜,无论质量还是份量,都和其他人一样,这位宾客觉得很丢脸,就自杀了。这就是所谓的“为知己者死”,一个人必须带着一把长刀,因为这代表着他的地位,代表着他的骄傲。
在对待孟尝君的仁慈方面,他们从来没有缺少过。秦国的秦昭襄王对孟尝君非常钦佩,多次遣人邀请他做秦国的丞相。孟尝君几经周折,终于求见秦昭襄,赐下一套洁白无瑕的毛皮,二人畅所欲言,畅所欲言。但没过多久,秦国的大臣们就对孟尝君产生了强烈的怨念,因为他不但当上了丞相,更是拥有了3000多名追随者。一旦让他们在这里立足,那可就糟糕了,这大概就是最开始的担忧吧。最后,秦昭襄王下达了抓捕他仰慕已久的田文的命令。
在孟尝君生死关头,幕僚们纷纷出谋划策,向秦昭襄王爱妾行贿,请她为自己“吹枕边风”。不过,女子都是爱面子的,所以,孟尝君给了她一套白色的披风,她就会答应。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白色的毛皮,就是因为这是独一无二的毛皮。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一名随从站出来说:"我能捉狗,我抢可以回那件白色的皮毛。"不过,也有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能派上大用场的。秦昭襄王宠妃,得了这件白色毛皮后,对它十分喜爱。秦昭襄王在她软磨硬泡下,终于同意把孟尝君放走。孟尝君得救后,便往东方而去,他要赶快回到齐国去。果然,不久秦昭襄王便改变主意,发了大军追杀孟尝君等人。在此关口,孟尝君不能回到齐国来?这一次站出来的是个小偷,他会学着小鸡叫,这样更容易迷惑到秦军。一阵阵的鸡鸣之声响起,守卫们纷纷开门,孟尝君终于在半夜的时候,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可以说,田文一视同仁,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活下来的原因。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长。这一次秦国之行,心中对秦国充满了怨念。孟尝君仗着自己的名头,辗转于魏、韩之间,希望三国能联手抗秦。孟尝君于公元前298年率兵伐秦,秦昭襄王为了自己当初违背盟约,也是下了血本,将河西之地,分给了魏国和韩国。孟尝君经此一役,打败了强大的秦人,声望大震,成为“四大公子”之一。可以说,田文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养士”二字,即便是鸡鸣狗盗,也是有大功劳的。
孟尝君到了老年,声名鹊起,齐愍王对他起了疑心,于是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国内隐居起来,对周围的一切都置之不理。这一刻,田文风头正盛,从一个官员,变成了一个“小国王”。就连齐愍王被韩国、魏、秦国三国联手打败,齐襄王都要讨好田文,可想而知孟尝君的声望有多高。偏偏有一位名闻天下的天才——孟尝君,他因"育士子,宽仁天下"而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他的尸体还没来得及冷却,儿子们就抢着要继承皇位,打得不可开交,薛国就被齐国和魏国联手消灭了。先贤开疆拓土的艰辛,后世之人却不能体会,而是一味追求功名,结果先辈的心血尽毁,薛国不过是个短命鬼罢了。不过孟尝君的“养士”之称,却是传到了现在,虽然也有一些批评,但是在当时,确实是一位风流倜傥的人物。这对新兴的“士”阶级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让他们走上了历史的前台,创造出了一段又一段的传说。“鸡打狗杀,尚能为用”,这正是孟尝君田文的“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