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8年11月7日,国共两军上百万大军参加的淮海战役已经开始了1天时间,原本驻扎鲁南地区的解放军华东野战军40余万人大举南下,并首先与山东、江苏两省交界的国民党军第3绥靖区部队交上了火,该绥靖区仅3万余兵力,装备水平差,根本无力阻挡,因此全军上下人心惶惶,不少人都筹划着临阵倒戈起义。

副司令即将率部起义
尽管绥靖区司令官冯治安对蒋介石政权还抱有幻想,不愿改弦易辙,但他长期养尊处优,躲在后方徐州城内,部队的指挥权逐渐落入负责前敌总指挥的副司令官何基沣手中。何基沣早在全面抗战时期就秘密前往延安访问,并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他的带领下,第3绥靖区的起义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进行。
3绥区部队系西北军杂牌改编,何基沣早在北洋军阀时期就追随西北军领袖冯玉祥,一路从连长晋升到绥靖区副司令,无论军阀混战还是全面抗战时期,他都战功赫赫,因此在军中颇有威望,不少军官都愿意追随其左右,共同倒戈起义。但作为一支杂牌部队,他们内部还安插有不少特务,这些人与西北军并无瓜葛,也很难被策反。

绥靖区通讯全部被特务掌握
更要命的是,第3绥靖区配备的无线电报、有线电话等现代化通讯工具,全部被这些特务掌握,涉及多个部门上百人,其中不少人可以将信息直接报送徐州“剿总”甚至南京国防部。一旦其中有人发现了起义的秘密并向上报告,驻扎徐州城内的2个中央军野战兵团就会立即猛扑上来,将第3绥靖区一口吃掉。
起义在即,必须确保大局稳定,不能大动干戈将上百特务斩尽杀绝,那就只有尽力争取一途。为此,何基沣在11月7日晚主动约见了前线指挥所主管通信工作的第四处通信组长樊云门,他虽然仅仅是中校军衔,职务也低,却是司令官冯治安的河北同乡,还掌管着全军的通信联络,是个让许多人侧目而视的角色。

主动谈话后通信组长去而复返
何基沣事前经过反复分析,认为樊云门虽然是冯治安的亲信,但他也是个聪明人,在当前大兵压境的紧张形势下,不会不考虑自己的前途和出路。因此,何基沣开门见山,直接以指挥官的身份下达指示:部队将要有大的行动。现在给你一个任务,对你的通信联络部门要严密控制。电话电台要适当封锁。凡是不利于行动的,该控制的控制,该管制的管制,该处理的处理。不要含糊。希望你把这件事尽快搞好,向我报告。
当然,考虑到樊云门和冯治安的关系,对“起义”二字何基沣始终闭口不谈。好在樊是个明白人,并没有过多啰嗦,直接立正敬礼,随即辞去。很快,他就再次登门拜访,并报告说:“副总座交办的事,已经办好了。真不容易!这些小子们有的还不老实,想反抗,都被我绑起来了,请示副总座如何发落?”

电台都被看管,电话也被切断
原来,樊云门离开那一刻就做出了正确选择,他返回后立即召集通讯营长等人,部署兵力将电讯部门中的82名工作人员和6部电台全部看管起来;同时,军中所有电话线也都被切断,仅保留何基沣通话的线路。如此一来,没有何基沣点头,第3绥靖区各作战部队再也无法与任何人和任何部门联络。
何基沣没有想到原来很棘手的通讯问题,会解决得如此顺利,如此干净利索,不费一枪一弹就全部控制,因此心中十分高兴,但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他还是特意交代樊云门对所有人员既要看押好,生活上也不要苛待,要多关心,多教育争取,欢迎他们参加起义。

起义的三绥区官兵
11月8日,第3绥靖区2个军在何基沣等人率领下成功起义,樊云门也因为当初的正确抉择获得新生,后来担任了华东野战军第34军后勤部长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