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能把红酒推向全世界,中餐却不能普及白酒,这是什么原因?

正诚说历史 2023-10-17 00:34:04

发现一个现象,人们在吃法国大餐、意大利大餐的时候,不管爱不爱喝酒,都会搭配一点红酒,红酒文化几乎普及全世界。中餐在世界范围内也很有影响力,许多老外都表示爱吃中餐,但奇怪的是,很少有老外在吃中餐时搭配白酒。就连国内的年轻人,也越来越不欢迎白酒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白酒这种极其难喝的东西不过最多百年历史,是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底层穷苦人喝的劣质酒,又辛又辣又苦,难以下咽。中国历史主流从来都是黄酒,米酒自己各种果酒,和西方是一样的,白酒这种历史短暂又难喝的东西当然推广不了。

白酒最早确实是底层体力劳动者更偏好的,因为劲儿大、解乏,麻醉作用强,可以更有效地缓解体力劳动带来的四肢酸痛。即便现在也是如此,除了所谓的“高端宴饮”以外,白酒尤其是低端白酒最大的消耗途径依然是被体力劳动者们喝了,这个群体中出现“酒蒙子”的概率也更高。

小时候看智取生辰纲,有一个问题始终不解,为啥大热天的军汉们非要喝白酒解暑,一大瓢白酒灌到肚子里是准备发发汗吗?直到后来我喝到了低度米酒。

粮食酒弄好了很好喝的,而且部分粮食酒是甜的,度数也不高,老幼都能喝,跟米粉、点心一样,都是粮食制品。现在的白酒恨不得能直接当消毒液用,大都是30度起步,上不封顶的工业酒精兑水,那玩意本质上就不是粮食制品,属于工业制品,好喝就怪了。

中国酒桌文化有个最大的陋习就是劝酒,特别是喝白酒,我倒多少你也要喝多少,根本不管你酒量如何,导致很多不能喝的人喝吐。看到你吐了他就满足了开心了!

白酒的定位本来就和大蒜差不多,吃大鱼大肉时来个二两盅提提口味,大口吨吨吨就和一口一头蒜一样。据说喝上1000杯后才能体会到白酒的回甘,但这就有点“自虐”了吧。

为什么不推黄酒?至少它是真的蛮有滋味的,冬天热上一小壶,喝了身上暖和,嘴里还不会像被刀子割了一样。

李白喝一斗烧酒,话能说利索了不大舌头就算他老酒量大。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酒有什么好喝的,又不甜又呛喉,啤酒更难喝,一股怪味。

唐代烧酒没有蒸馏的,蒸馏器要到几百年后的元代才从中东传入中国。唐代所谓的烧酒依旧用的是酿造法,度数也就在15度20度,而且因为没有蒸馏酿造时间久不能控制批量品质,为了改善口味要加入蜜。即便唐亡后,宋代东坡先生有诗赞蜀中美酒,甘露微浊醍醐清,说的就是剑南春。它是甜的,浑浊的。即便到了明末清初,你再看看红楼梦,贾府小姐公子喝什么酒,即便成年的贾琏,薛蟠喝什么酒。都是黄酒和葡萄酒,书中只有焦大是喝烧酒的。

你爱喝白酒吗?你认为白酒要推广到全世界应该怎么做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1 阅读:27
正诚说历史

正诚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