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媒体报道,美财长耶伦已经抵达北京,正式开启为期四天的访华行程。此行距布林肯离京尚不足20天,作为拜登内阁第二位访问中国的要员,耶伦此番来京得到了全球政坛与媒体的强烈关注。
美国财政部官网显示,耶伦访华期间,将与中国同行讨论多项宏观与金融课题,包括如何“负责任管控双方关系,针对关注领域直接沟通,以及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耶伦行前2天,中国公布了镓和锗相关物项的出口限制措施,她此访发生在两国关系日趋动荡之际,如何谋求经济共识,打通沟通渠道,有赖其政治智慧。
有分析指出,耶伦作为拜登内阁的技术性官僚,看待世界局势的角度更加全球化。她早前曾表示,在经济上脱钩断链,对中美两国来说将是一场灾难,同时也会破坏地区与全球稳定。因而外界推测,耶伦在北京活动期间,或将采取更加缓和的态度。
据外媒引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罗格夫称,布林肯访华唱的是红脸,在诸多涉及中国利益的问题上横加刁难,譬如乌克兰危机的立场、南海局势与台湾问题等。而耶伦此行多半扮白脸,着重强调两国互通之处,说服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乃至买入新发行的美债,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
罗格夫指出,耶伦或许会展现其强硬的一面,在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事项上展现美国的态度,甚至向中国施压,但预计不会触及台湾问题,因为这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而她并非负责相关事务的内阁官员。
有分析称,近段时间以来,华盛顿方面关于“脱钩断链”的讨论已呈弱势,就连中情局局长伯恩斯都放出风声,鉴于中美经济互相依赖,对美国来说与中国“脱钩”是愚蠢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作拜登政府对华方针的些许调整。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美贸易高达7594亿美元,同比增长0.6%,连续第三年实现增长。其中,中国对美出口5817亿美元,增长0.6%,自美进口1776亿美元,减少1.1%。
这种繁茂且紧密相连的经济关系,使拜登政府不得不谨慎处理对华关系,但囿于美国极端反华的政治环境,拜登政府又生怕“步子大了扯着蛋”,只能缓慢地加以调整。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拜登在2024年再度胜选,没有连任压力的情况下,其对华政策或更为“松动”,甚至解除特朗普政府时期所设下的关税限制,尤其是那些与高新产业无关的领域。
当然,具体到耶伦此访。她“扮白脸”避谈台湾问题,说明美国希望进一步缓和中美关系,为未来的对话和合作创造有利条件。目前,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摩擦点”,耶伦此举显示出美国愿意暂时搁置争议,更多地聚焦于经济领域的合作和交流。这种务实的态度可能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和相互理解提供了契机。
不过,两国关系所面临的挑战与结构性矛盾也是不容忽视的,譬如贸易争端、科技竞争以及地缘政治博弈等。上述问题在短时间内急难解决,需要中美展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智慧,通过对话沟通来缓解紧张氛围,寻求共同利益的平衡点。
如果从积极的方向推想,全世界都希望中美关系朝着务实合作的方向发展,以共同面对数之不尽的全球性问题。但鉴于美国往日的“劣迹”,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放弃幻想,坚持斗争,或许才是符合事态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