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耶伦离京当天,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应邀率团访华,出席中国全国人大与俄罗斯联邦会议合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马特维延科访华期间,中俄粮食合作再传喜讯。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不久前,黑龙江黑河口岸迎来了一艘装载近900吨大豆的驳船。据了解,这是中俄两国间首次以散装方式运送大豆,标志着以散装运输粮食的方式正式在黑河水运口岸开通。长期以来,我国进口粮食的方式大多是包装运输,开通以散装方式运输后,能大大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效率,进而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为粮食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便利。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带领一众欧洲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多轮制裁,包括食品、化肥等在内的俄罗斯产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应对,俄罗斯曾多次表示要退出《黑海谷物倡议》。在双方的僵持下,自2022年7月开始,《黑海谷物倡议》就被多次延后,俄罗斯的大豆出口也受到了一定地影响。
而数据显示,去年12月,中国大豆进口总量为1056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比例超过一半,超过600万吨。此次黑河口岸开创新运输方式,不仅能缓解俄罗斯大豆出口的燃眉之急,也能减少中国对美国大豆的依赖。毕竟当前中美关系并不稳定,中俄此举能保障中国大豆供应链的稳定,确保大豆产业链稳定升级。
而大豆往来的背后,反映的是中俄两国企业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据莫斯科市投资和工业政策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倾向于进入中国市场的俄罗斯企业同比增长了15%,其中最先表露意愿的就是俄食品生产商。在中俄两国的推动下,中俄两国的合作遍地开花,双边贸易额不断攀升。俄联邦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沃尔瓦奇曾表示,预计2030年前,中俄两国贸易额将接近2万亿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在黑河口岸开通以散装方式运输大豆前,俄三号人物马特维延科抵达中国,并会见了中方高层。会谈期间,中方表示,此前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中俄双方达成了深化各领域合作的重要共识。中方愿意继续与俄方加强合作,守望相助,助力两国发展振兴,共同建设繁荣稳定、公平公正的世界。马特维延科则回应称,中俄合作深得俄议会的广泛支持,希望能与中国同事加强交流。同一时间,马特维延科出席中俄议会合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并表示俄方将与中方一道,落实两国高层达成的共识,在经贸、投资、法治等各个领域,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当下,西方对于中俄的打压具备一致性,只不过前者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打压遏制,后者是不分领域、不择手段的多轮制裁。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俄合作是时势所向、大势所趋、利益所系,公义所在,这不仅关乎两国的切身利益,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社会的普遍需求与期待。
中俄合作具备清晰的历史逻辑与强大的内生动力,两国合作不断深化,乃至屡创新高,一方面显示了中俄两国加强合作,反对美国霸权的决心与意志。另一方面,则表示中国与俄罗斯加强合作,行得正坐得端,美国的霸权主义对中国不起作用,往后中方将继续以国家利益为先,做出符合本国利益与民众意愿的选择,中俄两国贸易也必将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