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有福之州。这里钟灵毓秀、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闽族先民已在此繁衍生息。福州有2200多年建城史。从明代起,福州一直是福建的首府。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晚清时期,一些外国人来到中国,拍摄了大量福州照片。笔者搜集挑选了其中20多张具有代表性的老照片,内容反映了福州当时的城市和人文风貌。原来的黑白照片太模糊,为其上色并修复了清晰度。历史照片搜集不容易,值得珍藏!
站在高处远眺福州城,古厝建筑鳞次栉比,一眼望不到尽头。福州极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很有魅力。它浓缩了福州人坚韧、开朗、沉着、豁达的性格。
远处,在于山的西麓矗立着一座古塔,那就是著名的白塔。塔身八角,高七层。于山上的景点有白塔、白塔寺、戚公祠、大殿、九仙观、鳌峰顶等。
福州白塔,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始建于唐天佑元年(904年)建造。塔身修长,直指苍穹。塔南有白塔寺,为宫殿式建筑。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该塔被雷火焚毁。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建时,人们为塔身涂上了白灰层,白塔之名由此而来。民国时期,古塔荒废。五六十年代进行了两次大修。现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乌山山顶上向东方眺望,闽江穿城而过。闽江,是福州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闽江水就像澎湃的血液一样,激活福州的生命与活力。闽江流经福州有50多公里,两岸风光旖旎。
福州别称三山,而乌山在三山之中风景是最好的。据史料记载,乌山有“三十六奇、五十五景”。全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清朝末年,福州一处公园里,两名小孩在玩耍。其中一个人骑在小黑狗的背上。看到有人对着他们拍照,两人露出了天真无邪的笑容。这笑容太有感染力了,笔者在书写时竟也忍不住嘴角上扬。
这张照片,拍摄于福州涌泉寺附近。该寺位于鼓山半山腰,背靠白云峰,面临香炉峰。涌泉寺始建于唐建中四年(783年),历经千年,居闽刹之冠。
照片中,灵源洞宽约3米,深约10米。洞口两侧,荟萃了自宋以来摩崖石刻200多段。犹如一座天然石刻书法宝库,誉为“东南碑林”。照片拍摄于1895年。
照片中这座欧式建筑,是位于仓前山上的英国领事馆。英国领事馆领最初在南台鸭姆洲,租赁民房办公。后才迁到仓前山设馆办公。领事馆围墙的外面,是一处墓地。
仓前山英国领事馆,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主要建筑包括:领事官邸(已毁)、公馆及助理宿舍(存基座)、乐群楼(现存)、马厩(已毁)、雇员宿舍(已毁)。
清朝末年,位于福州乌龙江上的金山寺。金山寺始建于宋代,是福州唯一一座建在水中的寺庙。寺内有一座7米高的石塔。其他建筑还有观音阁、大悲楼等。该寺小巧玲珑,建筑和古树倒映在水中,美轮美奂。
福州当地一户人家,正坐在房前合影。从房屋的陈设看,并非寻常人家,夫妻二人膝下有三个孩子。这张照片,其实是一名在福州工作的外国传教士拍的。照片里,丈夫和坐在凳子上的两个孩子,手里都拿着一本经书。
照片中这座桥,就是福州著名的万寿桥。万寿桥,俗称"大桥",始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是横跨闽江的第一座大石桥。万寿桥共有28个桥墩、29个桥孔,桥长一百七十丈。
桥两侧石栏的望柱上,雕刻有栩栩如生的石狮子。民国十九年(1930年),该桥改为混凝土桥面。1971年改名为"解放大桥"。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末年,位于福州南台岛的福州海关。福州设立海关机构历史悠久,明成化十年(1474年),福建市舶司从泉州北迁福州。市舶司,是历史上最早的类海关机构。
1844年,福州作为五口之一正式开埠。1861年,西方人统治的闽海新关(洋关)成立。1845年,英国在南台岛设领事馆,后陆续有17个国家在福州设领事馆。
这是清朝大臣陈若霖陵墓附近景象,该陵墓位于福州市盖山镇北园山头岭东麓。陈若霖,清乾隆年间进士,曾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刑部尚书。
墓柱有一副对联:湛露锡殊恩永绥福壤,白云昭伟烈无愧丰碑。墓园里有墓亭、牌坊、翁仲、石兽等,上世纪60年代被毁。1984年,进行了重修。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末年,福州船政局所在地景象。1866年,左宗棠奏准设立福州船政局,厂址设在福州马尾山,因此又名马尾船政局,是清末最大的新式造船厂。
福州船政局,由铁厂、船厂、学堂三部分组成。至1908年,福州船政局共建造舰船40多艘,大部分均为纲甲、铁胁舰船。福州船政局还培养了邓世昌、林永升等大批人才。
三名男子站在巨大的石佛身上。这就是福州著名的弥勒岩,别名瑞岩山,位于福清市海口镇牛宅村。这尊石佛像盘膝而坐,始凿于元至正年(1341年),高9米,宽8.9米,厚8米,由整块花岗岩就地琢成。
清朝末年,站在高处俯瞰福州,景象令人震撼。近处,一栋栋欧式别墅鳞次栉比,一眼望不到尽头,远处的江面上,码头边停泊着数不清的船只。
自古以来,闽江航道就是一条“黄金水道”。驰名中外的武夷山茶叶,就顺着崇阳溪、建溪、闽江抵达马尾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清朝末年,福州当地一名女子出嫁,他站在轿子前,头上戴着类似竹筐的东西。这其实是一种民间的习俗。不过,有人认为砖墙和台阶不像福州古民居的样子,更像莆田一带。
古时莆田女子出嫁,入花轿时要罩上“新妇罩”。此罩以篾编成小篓,用纸裱糊,上红油,入洞房后由新郎揭开。
这是站在远处看福州白塔寺,寺内殿宇高大雄伟。矗立在于山之麓的白塔塔身上,生长着一些小灌木,看上去非常古朴。古人有诗云:"遥欲临三岛,高能瞰七城"。可见,当时的白塔有多么的壮观。
清朝末年,福州石厝教堂,位于仓山区乐群路。该教堂始建于1856年,哥特式建筑风格。100多年前,位于仓上的17个外国领事馆人员,经常到这里活动。如今,这座教堂仍存在。见证了100多年来福州烟台山历史沧桑变化。
这是当时的员山水寨。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个古代水中兵寨。位于闽江江心、闽安镇南两公里处闽安门天险地段。元初,朝廷在闽江北岸闽安员山建立水寨,称员山水寨。
元军在员山水寨至南岸石龙山麓布下横江铁索,平时铁索沉在江底,战时拉紧横于江面,阻止敌船进港。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重筑员山水寨。
照片中,两名福州当地女子,正在展示她们独特的服饰和装扮。她们盘起的头发上,插着三支像匕首一样的大簪子,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是福州女子“三把刀”头饰照。
“三把刀”并不只是简单的头饰,福州农村妇女在身上携带着短小锋利的铁器,以御流寇海盗。后来渐渐地演变成用银打制的、具有象征性装饰意味强烈的刀剑形头饰。
清朝末年,福州方广岩寺景象。在这个天然溶洞下,有一座寺庙,始建于五代时期。溶洞高120米,深90米,可容纳千余人。洞内石钟、石笋众多,犹如世外桃源。方广岩正下方广洞,方广洞中方广寺。在一处石壁上,镌刻有"方广洞天"四个大字。
这是清朝末年的福州涌泉寺,该寺始建于783年,初名华严寺。908年,闽王王审知修建新寺“国师馆”。915年改名为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
宋朝时,宋真宗赐额“涌泉禅院”。1407年,改称涌泉寺。后世历经两次毁建。如今,高悬于天王殿寺门之上的匾额“涌泉寺”三个字,为1699年康熙御书。
清朝末年,在福州一个院子前的台阶上,坐着四名小女孩。她们身穿传统服装,长相清秀,脸上透露着稚气。她们身后的建筑,为当地传统建筑,两个拱形的门洞非常醒目。
这是位于福州郊外的一个小村落。村子背靠大山,面临闽江,江湾里水草丰美。远处,闽江边上停泊着一些小船。这里的环境真是太美了,犹如世外桃源。
结束语:福州,有福之州。回看清朝末年福州老照片,古朴的城市和人文风貌,令人赞叹。10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福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福州的发展前景很好,福州是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优秀的旅游城市、自贸区、国家级新区。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福州的未来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