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赢独立的印度,凭什么敢在南亚胡作非为?尼赫鲁给你答案

思维档案室 2022-02-22 00:29:51

在各位观众老爷的眼里,印度这个国家好比刚认识一天就结婚的陌生人,绝对是眼缘(眼缘)。这个号称世界第一的民主国家,本身实力并不弱,2020年公布的GDP为2.85万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五!军事方面,兵力达到114.5万,军事实力排名第五,在南亚地区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印度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大国。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大国,却成了中国互联网上的搞笑网红。印度沦为如此地步,当然也是有原因的,尤其是其建国之后的一系列骚操作,更是让我们直呼:

(你了不起,你清高!)

大家好,在休养了十多天,和处理令人头疼的工作之后,我们又定期见面了!请各位动下手指,点赞启动本次列车,让我们回溯到印度建国之初,开始这段奇幻的漂流之旅吧!发车!

尼赫鲁其人

自从绝食躺平爱好者圣雄甘地帮助印度独立之后,印度就开启了自己的小心思,手握着大英老爹的遗产,努力走上了龙傲天的剧本。那么开启这个剧本的是谁呢?是印度第一位总理,尼赫鲁!

那么印度总理尼赫鲁是个什么人呢?简单来说,就是个容易得意忘形的人!

尼赫鲁幸运地出生在高种姓的家庭里,从小就有私人家庭教师。十六岁时到英国留学深造。他先去往哈罗公学学习,后考入剑桥大学,仅用五年时间就学完了别人十年才能学完的内容,也算是个平平无奇的小天才了。

尼赫鲁在外留学的时候,吸收了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不论在生活方式还是思维方式上都完全西化了。甚至尼赫鲁自己都说:自己是英国留在印度的最后一任总督。

虽然已经成功蜕变为英国人,但尼赫鲁依然渴望印度能够独立。从英国回到印度后不久,尼赫鲁便积极投身于印度国民党联合省地方组织活动中。

在国大党,他见到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圣雄甘地。甘地引导他重新认识印度历史与宗教传统。

在甘地的带领下,他来到了农村,耳闻目睹了农民的悲惨遭遇及农村的贫苦景象,这次经历使尼赫鲁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大课堂里,补上了印度历史与现实这一课,他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逐渐印度化,海龟尼赫鲁开始成为具有杂交优势的品种!

1918年开始,尼赫鲁放弃了自己的律师工作,全身心闹革命,之后的二十多年中,他就在监狱里待了九年,在二战结束前夕,他还在监狱里待着呢。

在监狱待着的这段时间,尼赫鲁读书、写作,虽环境艰苦,但他的内心世界却无比丰盈。他写给了女儿很多信。这些信息很多都是尼赫鲁对当今世界的思考。他的女儿将这些信件整理成书《尼赫鲁的世界观》。这本书从文明的起源到20世纪,跨越8000年的人类历史,讲述了罗马、波斯、印度、中国、阿拉伯、土耳其、西欧、俄国、美国等伟大文明的历史命运。

尼赫鲁的博学、政治洞察力和道德情怀跃然纸上。

而在出狱之后,尼赫鲁的高光时刻才刚刚开始。

印度大厨

1947年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出任印度总理,走了一条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与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相结合的道路。

他在担任国大党总书记期间,游历了苏联,被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所震惊,在从苏联游历回来时,他提出要把印度建立成“社会主义国家”,那如何实现呢?

走费边主义道路,也就是通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通过点滴改革,影响整个社会的各阶层,逐渐实现社会主义。

总理尼赫鲁在印度国内广泛开展土地改革,并先后公布和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由此,印度成功挣脱了此前宗主国的殖民经济影响,顺利步入国家经济独立自主发展的轨道。在尼赫鲁的领导下,独立后的印度还逐步展开了以废除保税地主制度、租佃改革和规定土地最高限额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力争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土改运动卓有成效,据统计,在1950—1960的十年间,全印度有超过两千万佃农家庭获得了土地,佃农比例从改革前的70%下降到20%~30%。

而且英国老爹给印度留下了基础设施还不错的国家,它的铁路公里数量庞大,并且拥有万吨为计量单位的钢产量和数以万计的产业工人,是个名副其实的准工业国。

同时在确定印度政治体制的问题上,尼赫鲁是有很大贡献的。印度有80%的人口信奉印度教,在此前的制宪会议上,有人提议明确印度教的地位,定印度教为国教。

尼赫鲁力排众议,主张在印度建立政教分离的世俗政体,给予每个宗教平等的权力和自由,在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国家里,各宗教仍然能够和平共处,尼赫鲁功不可没。

印度宪法还规定:“实行成人普选权基础上的定期选举,赋予21岁以上的成年男女公民以平等的选举权。”尼赫鲁执政时期印度在全国范围内共举行了三次普选,由于印度人口众多,因此这三次普选也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民主选举活动。

尼赫鲁将成人普选权引入一个没有任何政治参与经历,文盲率极高的国家,是非常大胆的。同时奠定了印度这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基因。

不结盟运动

此时已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急需在国际舞台上抢占一席之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一次演说中提出“不结盟思想”。在之后的万隆会议上,29个亚非拉国家作为独立于欧美之外的国家,集体发声,我们新生的国家追求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消除贫困和发展,坚决反对卷入美苏冷战之中。

在万隆会议上,迎来高光时刻的尼赫鲁和埃及国父纳赛尔达成共识,两大发展中国家带头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这个不结盟运动核心观点是不同任何大国集团站在一起,不同任何军事集团或政治集团结盟。

早在1948年3月8日,印度制宪会议上,尼赫鲁就说,“我们想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印度在接受经济援助或政治帮助时,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不明智的政策。奉行独立的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对印度是很重要的,它能够保证在两大阵营对峙的形势下,双方都不得罪,从而获得对立双方的援助。”

不结盟运动的深层动机依然是生存问题。

尼赫鲁在发起不结盟运动之后,的确给印度带来了很多意外之喜。

印度高举“不结盟”大旗团结和借助广大不结盟国家的力量,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发挥平衡作用,引起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重视,印度俨然成为第三世界的领袖。

而且在尼赫鲁时期,印度从世界各国尤其是美、苏、英等大国得到了较多经济、技术和军事援助。

1951年一年,印度就得到了美国1.9亿美元的贷款用于购买小麦,而与美国关系不错的巴基斯坦1950年到1954年,5年时间拿到的总贷款额也不及印度。

而苏联方面,赫鲁晓夫甚至声明支持印度在克什米尔的诉求

即便这样,印度也没有倒向美国苏联任何一方。

尼赫鲁踌躇满志,势要把印度打造成为世界强国,他曾在演讲中说道:“印度有许多东西可以给予,但不是金银或出口货物,而是它目前的地位。全世界都已认识到亚洲的未来将由印度的来决定,印度将日益成为亚洲的轴心。”尼赫鲁敢说这个话,就是因为这个底气。

但是这个准工业国在建国之初是有很大问题的,最明显的就是,刚刚独立的印度根本就没有统一!

根据蒙巴顿方案,尼赫鲁所属的国大党只继承了英属印度,剩下自治土邦自己决定独立或者加入国大党的印度。于是国大党通过谈判、威胁、派兵强占、操纵公投、发动战争的方式将大大小小土邦收归治下,这花费了尼赫鲁差不多十年时间。

即便如此,尼赫鲁对于领土的渴望依然超乎寻常。印度把自己视作英国在南亚势力的合法继承人。

对于南亚各国的控制欲望,超乎寻常!

失去理智的尼赫鲁

早在英属印度时期,英国就已经控制了不丹。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世界话语权下降,慢慢失去了对全球殖民地的控制,不丹也在其中。而在1949年,印度独立,跟不丹签订了条约,印度继承了英国之前的权力,规定不丹的外交关系要接受印度的“指导”。

实际上印度也就控制了不丹,以至于不丹目前都没有和我国建交。

印度北部的尼泊尔社会闭塞,经济贫困,急需外部世界的帮助,紧紧包围他的印度就成为最佳伙伴。

1950年,两国签署了《和平与友好条约》,印度给尼泊尔提供经济援助,尤其是交通建设。然而条约规定,两国在外交政策上需要共进退,任何一方在遭受外交威胁时,都有通告对方,并共同磋商的义务,因为两国显而易见的实力差距,印度实际上是把尼泊尔纳入了自己的同盟体系,将其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通过在尼泊尔北部边境设立检查站,派遣军事使团的方法,把尼泊尔打造成了自己的北部军事要塞。

而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恩怨更是纠缠不断。

1846年夏天,英国殖民者操纵查谟-克什米尔土邦,侵占掠夺了西藏地区的拉达克王国,划入克什米尔版图。清朝政府和民国政府均未承认。1947年印度建国时,趁着中国内战,轻易接管了拉达克地区。

1947年,胆子越来越大的尼赫鲁发兵越过孟加拉国和尼泊尔,侵占了缅甸的阿萨姆地区,这里曾经也是英国的殖民区,从此阿萨姆不光有奶茶,也有了咖喱,阿萨姆邦诞生了。

阿萨姆地区的主要土著是阿洪姆人,其实就是中国傣族人。他们在当地生存繁衍,建立了阿洪姆王国,到了1822年,缅甸占领了阿萨姆地区,建立了傀儡政权。

英缅战争之后,阿萨姆地区的控制权就交给了英国。英国人走了之后,自认为是英国南亚继承者的印度,自然对这块地区垂涎三尺,发动了侵略。

印度当局侵占该地区后, 阿洪姆人备受排挤,并没有享受到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直到1996年,印度的警察部门中才开始出现第一名阿洪姆人警官。

被印度侵略之后,不堪欺凌的阿洪姆人,时不时反抗,闹独立,并在反抗和闹独立过程中被种族大屠杀,形成恶性循环,全世界没人救助,联合国也置若罔闻。

到了50年代,中国依然百废待兴、之后是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战争、国内依然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来捍卫自己的主权安全。

麦克马洪线是1914年英国殖民者为侵占中国领土秘密炮制的边界线,而印度悍然控制了“麦克马洪线”以南、传统习惯线以北的中国领土约9000平方公里;侵占了西藏阿里地区的巨畦、曲惹、布什奇山口等2000平方公里领土;

1954年以后,印度又侵占了阿里地区的巴里加斯。

这时候的中国不是不想打回去,而是由于抗美援朝战争中,靠近西藏、新疆防区的大量前川军、西北军起义部队将士英勇壮烈牺牲,朝鲜战争惨胜后的新中国,无力再战印度,收复西南边疆失地,只好在苏联帮助下,先进行内部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优先集中力量突击国防工业基础建设。

得意忘形的印度总理尼赫鲁,眼瞅着中国没有反应,又再次大举实施“前进政策”。1959年3月20日,尼赫鲁给周总理发了一封信,居然要求承认印方新侵占中国领土合法化,并将尚未被印方占据的中印边界西段,历来属于中国新疆管辖的阿克赛钦地区划入印度版图。

周总理看过信件之后,勃然大怒,断绝拒绝尼赫鲁的无理要求。

于是尼赫鲁决定在中国境内建立哨所、派出巡逻队,切断中方供应线,武力迫使中国部队不断后撤,强力改变边界状况。

中国始终克制底线,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为新中国的建设争取和平的空间和时间。

于是在11月7日,中国政府向印方建议,双方武装部队从当时的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且停止巡逻,遭到印方拒绝,中国随即单方面后撤,印方才随即跟进。

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力求和平解决边界问题,尼赫鲁政府在会晤后进一步推进侵占,并部署军队大举侵略。

从1961年开始,尤其是从 1962年4月起,印军在中印边界西段中国境内先后设立了43个军事据点。

当时印度宣扬:尼赫鲁取得了拿破仑式的大胆的规划所取得的独一无二的胜利。

此时的尼赫鲁失去了理智,一再悍然拒绝中国政府多次提出的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建议,根本不准备用和平方式解决中印问题

1962年10月20日,印军向中国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后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中国解放军随即反击,将印度赶回了麦克马洪防线以南,共击毙、俘获印军87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物资。

直到今天,这场只有1个月的战役,给印度留下了大大的心理阴影面积

从尼赫鲁上台之后,一直希望把印度打造成为一个超级大国,这个联邦大国,包括现在的缅甸、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一大片周遭的区域。

本来印度已经和美国苏联交好,外部环境好的一笔,然而这次战斗的失败,使全世界认清了这个外强中干的国家。苏联和美国表面上还是继续支持着印度,实际上却是从这场战争以后,不再把印度当作一个可用的力量。

在民众眼里,这次失败是完全无法接受的,虽然中国军队没有进入他们的土地,没有伤害他们的平民,也没有摧毁任何一座城市,甚至没有伤害他们的战俘。

民众自以为在“伟大”的尼赫鲁领导下,与美国,苏联达成联盟,同时完成对周边国家,甚至是中国的侵占。

然而中国用了两个月时间,以及战胜后主动撤兵的做法,让印度彻底丢光了脸面,他们输掉的也不仅仅是几个山头,而是整个民族的自信心。

可以说1962年之后,第三世界的领袖印度就彻底消失不见了。

这场失败也让尼赫鲁威严扫地,印度国内反对尼赫鲁的政治势力抬头,本来计划中的很多改革都无法继续顺利推行下去,印度统一的步伐也被挡住了。

1964年初,尼赫鲁突患中风,之后健康状况急转直下,5月27日,74岁的尼赫鲁离开了他亲手打造的印度,也留给了印度一个不切实际的梦和惨烈的经历。

在此之后,我们依然经常看到印度找事的新闻,归根到底,他们一直想从1962年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培养出民族自信,不过相比中国,印度的底层制度才是让他们无法翻身的根本原因。

一个松散的,没有凝聚力的联邦制国家,语言文字都无法统一,文盲率居高不下,国民教育素质远低于中国,甚至其他东南亚国家,一个只能靠印度教才能凝聚国民的国家,一个种姓制度深深刻在骨子里的民族,维持国内稳定都很困难,又谈何对外扩张呢?

那么尼赫鲁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评价尼赫鲁:“才华出众,目空一切,拥有浓厚的贵族气息,脾气暴躁,高傲自负,有时还咄咄逼人,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强烈的优越感。

尼赫鲁虽然军事实力一般,但作为开国元勋,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文学作品涉及文史,社会政治,经济多个领域,如果尼赫鲁能收敛自己的行为,认清印度的实力和周边状况,少一些狼子野心,专注于国内经济发展,和制度改革,他将是能超越甘地的伟大领袖。

这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视频制作不易,请加个关注,点赞评论,作为周更UP主,您的支持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1 阅读:9
思维档案室

思维档案室

深刻探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