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问题是不值得回答的,学习书法就是要勤奋临帖,当然是靠练习了。确实,古今很多书法家的事迹都证明古人都是唯有勤奋方能成道的典范,不过,当今一些书法家却给出了不同的观念,再刻苦的练习也许也难登书法殿堂。
勤奋练习向来都是书法家成功的必然途径,比如于右任曾有诗:“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唯有如此努力练习方能成就一代草圣。
不过也有疏于临帖却成功者,比如沈鹏先生,沈鹏先生曾自言自己临帖不勤,很多时候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直接去写,他认为书法就要写出自己的个性,不应该太过遵循古人。
另外,欧阳中石先生也说过,自己没有像别人那样不停的临帖,但是自己用在读帖上的时间非常多,很多时候都是读帖以后,再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写。
启功先生对于勤奋临帖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极力反对茫无目的性的临帖训练,他认为临帖不能照搬古人,应当有所取舍,如果一本帖看过以后就知道该取哪点,那么根本就不用费时间再去临。
启功先生因此反对一些前人像完成任务一样的临帖训练,特别反对何绍基每帖必临百遍的程式化训练方式。
这三人显然在书法成就上没有受到疏于临帖的影响,都成为一代书法泰斗,他们的学书经历足以证明,学习书法领悟要比机械练习更为重要。
田英章先生曾说过,学习书法就要勤奋练习,从基本笔画开始,一个笔画要反复练习,甚至要写上万遍,直到形成固定的肌肉记忆为止,只有这样才能够写好字。
不过田英章先生的书法往往被吐槽为印刷体、美术字,很多人甚至不认可田书是书法。田英章先生过世以后,田书的支持者逐渐脱离,足以证明机械练习的结果缺乏耐人品味的内涵。
书法从来就具有艺术性,至今更成为一门纯艺术,学习艺术更为注重天赋和领悟,这是学习艺术有别于学习技术的重要方面。
那么有了前辈的经历是否意味着学习书法就不用临帖了?这当然不是,其实启功、欧阳中石、沈鹏三人并不反对临帖,而是反对机械性的临帖,反对不去思考的盲目临帖。
当今书坛越来越重视读帖,但是并不意味着忽视临帖,读帖也可以算是临帖的一种方式,是背临和意临必需的过程,为塑造个人风格做准备。
精于读帖也会让极大提升临帖的效率,想必三位前辈都是读帖的高手,方能成为一代书坛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