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惨案背后:同时搞改开,为何中国基建用30年吊打印度?

周瑜评国际 2023-06-20 00:59:00

最近印度连续出了几个大事,先是火车相撞,死了288个人。紧接着,一座耗资14.7亿元人民币的大桥,还没建好就塌了,而且这是第二次。

媒体都在渲染什么“印度本世纪最惨烈铁道事故”,大家千万别被这个叫法给唬住,印度铁路每年死的人那海了去了。根据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NCRB)的最新数据, 2020年,全国一共有1.2万人死于铁路事故,平均每天死33个。怎么死的呢?2021年的数据是,大约7成是从火车上掉下来摔死,或是被火车撞死的。

所以说,如果臂力和腚力不行,那挂票就成了“挂票”。

1.2万人也就是平均水平,遇到点背的年头,那直接翻倍,比如2009年和2015年都死了2.6万人。

所以在印度,带节奏是不可能的,小作文永远没有新瓜来的快。

不管是火车还是桥梁事故,这些惨案的背后,是印度基建的拉垮。那今天,我就通过几个小故事,跟大家聊聊,为什么印度搞基建这么难?再以印度为例,探讨一下,中国基建在过去30年,和印度迅速拉开差距的秘诀是什么?

印度基建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2019年发布的基础设施质量排名中,咱们排36位,而印度排70,这就不错了,2009年排76。

那时候更惨,比如公路,2012年,印度一共有334万公里的公路,但只有7万是国道,而且大部分都是双车道,不封闭,牛车、马车都挤在路上,一小时也跑不了16公里。

全国特快列车的速度,一小时是50公里。

机场那更没法看,全球航班延误率最高的4座机场里,孟买第一、新德里第二、班加罗尔第四。

再说发电,根据印度计划委员会的统计,2010年全国还有6亿人用不上电。

2012年7月底,印度还发生了一场世纪大停电,整个北印度20个邦,包括新德里在内的电都断了,号称有6.3亿人受灾。

落后的基建,严重拖累了印度的经济增长。麦肯锡2017年的时候算了算,说如果你印度不加速改善基建,那每年要损失2000亿美元,占你GDP的10%左右。

印度政府当然知道,所以在过去20年里,一直把基建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其中有两个大的动作,一个是时任总理辛格,在2010年提出的5年“1万亿美元”计划,准备砸钱搞基建。

莫迪上台后,提出了“印度制造”的概念,但落后的基建成功把他逼疯了,尤其是疫情导致印度经济遭到重创,于是2021年,莫迪提出了“100万亿卢比”的庞大计划,宣称要砸1.3万亿美元,给印度基建补课,然后用大规模投资,对冲一下经济衰退。

这个思路非常正,但有几个难点,结合几个小故事,给大家讲讲。

首先就是腐败。印度的腐败地球人都知道,本来钱就不多,倒几次手之后,有多少能用在工程上,就不好说了。

比如去年8月,印度中央邦新建成的卡拉姆大坝,突然出现了缺口,当地政府发现不好,赶紧领着下游18个村子的人,“咔咔”就往山上跑。

眼看大坝要完,于是当地政府想了个绝的,临时挖了条大水渠,把大坝的水都排到江里去了,这才没出大事。

后来工作组一顿查,发现这个30.4亿卢比的项目,被一个叫ANS的公司拿下了,但诡异的是,这家公司在2016年,就因工程腐败上了政府的黑名单,这上了个寂寞。

这个ANS中标之后,拿出不到10亿卢比,反手就把工程转包给了另外一家公司。

你可能觉它拿20亿太黑了,其实不是,人家还要打点关系呢。调查发现,这家公司为了拿下这个项目,花了9.3亿卢比到处发福利,其中就包括一个印度人民党(现执政党)的大佬,势力还挺大,把这个案子直接压了,查都查不动。

所以别看印度每年的基建投入都不小,有多少能落地,这是个大问题。

除了腐败,印地基建的第二个难点,是征地。

印度和中国不一样,80%的土地是私有的,想征地非常麻烦,这严重拖累了印度的基建效率。

我举个例子。2014年,印度想建第一条高铁,于是找来法国、日本和中国谈合作。

当时我们和印度的关系还可以,正想扩大海外投资,于是双方谈的还不错。2014年11月,印度宣布,正在和中国洽谈,筹建一条1754公里的高铁,谈判比较顺利。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日本人坐不住了,立马跑过去和印度谈判,主动帮我们顶雷。

日本提出的条件非常炸裂,你不是没钱吗? 高铁140亿美元的花费,81%我们日本先借你,50年的低息贷款,年利率0.1%,你要还不上那就再缓15年。

而且我们日本出人、出设计,还负责培训,只要设备选我们的就行。其实就是想给川崎重工等日企拉项目,顺带打压一下中国高铁。

印度一看,好大哥上门了,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缩短线路之后,在2018年正式动工,原计划2022年完工,号称要给印度建国75周年献个祥瑞。

结果到了2022年,508公里的铁路,一共修了10公里。

这问题,就卡在征地上。这条高铁一共经过印度两个邦,古吉拉特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现在谁也说不清到底还差多少,反正各种官司不断,而且一直在花钱。

印度大部分土地私有,所以需要一家一家地谈,除了漫天要价的,有的还提出各种奇葩要求,比如马邦的一个果农就说,我的两个儿子失业了,如果政府不给我们安排活的话,那给多少钱都不卖。

就这样,这条高铁的竣工时间,一竿子支到了2028年,把日本国内的人都气得半死,说倒贴了这么多钱,一个响也听不见,安倍签的这个大单,纯属扯淡。

除了土地,印度还缺人。

搞基建需要大量成熟工人和工程师,这种人才印度本来就缺,而且大部分都在中东等地打工,所以需要大量外援。

于是2010年的时候,印度就宣布,要引进1.5万名中国技工,没办法,谁叫咱们“基建狂魔”的名声在外呢。这些年咱们确实有很多基建和电力公司,在印度做项目,帮他们修路,开隧道,架电网什么的,不点名了,网上都有,人家都当成重大业绩在宣传。

但依靠别人的话,进程和效率就慢一些。

上面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最根本的问题是,缺钱。

印度的财政一直比较紧张,也就是挣的少,花的多,比如去年,联邦预算收入里,35%是借款。相应的,预算支出里,最大头是利息,占20%,再把国防、养老、农业补贴等去了之后,手里就没多少钱了,所以中央财政的赤字率常年在国际警戒线之上。

为了扩大基建,印度只能不断借款,亚投行、世界银行什么的都借了个遍。上个月,印度还向亚洲开发银行,借了7.5亿(美元)搞基建,所以这外债是越来越多。

但借钱还是不够,于是印度想了两个办法。

首先是找私人公司干基建。2010年印度“1万亿美元”的计划里,私企承担了50%的费用,到现在依然是这个思路。

比如2014年莫迪上台之后,开始扶持自己的政治金主阿达尼,给了他大批煤矿、发电厂、港口和天然气项目。

2018年印度国有机场搞私有化,阿达尼从来没玩过飞机,结果6个机场全给了他,主打一个报恩。

于是阿达尼就成了印度最大的煤老板,全国的电力一哥,名下9个发电厂、8个机场,还掌控着全印度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还有一大批新能源项目。

于是短短两年的时间,阿达尼的身家就从65亿美元,暴涨到1468亿,合一万亿人民币,莫迪的这个榜一大哥,也就成了亚洲首富,比二马加起来都多。

靠私人企业搞基建有好有坏,好处就是只要能挣钱,那效率非常高,比如印度从2014年开始,就在出售国有发电厂,之后发电量“噌”就上去了,最高时年增长率高达12.8%,印度现在的电力,50.6%是私人企业发的。

到了今天那更牛了,居然能给孟加拉供电。

但靠私人企业也有问题。首先,那些公益性质的,或者短期内难以盈利的项目,私人企业不会去做。比如电力,虽然发电量飞涨,但“最后一公里”现像非常严重,广大农村地区还是没有电。

印度现在号称,99%的村庄都通了电,但这个标准很有意思,那就是只要村里10%的人通了,那就相当于全村人都通了。

像铁路、公路这些,投入大,回报周期太长,私人企业看不上,也做不了。

另外,基础设施私有化,导致财富都向寡头集中,比如阿达尼和安巴尼这两大财团,那就是财阀,印度的贫富差距就是这么拉大的,同时也减少了国家收入。

除了私人资本,印度搞钱的第二招,是勾引其他国家来印“投资”。

比如2011年的时候,印度高层就极力游说中国企业来印投资,说什么“我们获得发展,你们获得市场,相互开放,两全其美。”

于是国内的一些企业就颠颠地去了。

到了莫迪上台之后,那更是绕世界乱转,到处谈基建合作,还真拉来不少项目,比如从日本就弄来了200多亿美元。

但印度这么大,这点钱也不够,剩下的就只能靠中央政府补上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同样都是发展中大国,印度缺钱搞基建,咱们都有点基建过度了呢?要知道1992年的时候,咱们和印度真是半斤八两,当时中国的人均GDP只有350美元,印度是318美元。

我个人的判断是,对外资的利用程度和土地这两大因素。

先说外资。落后国家的优势是什么的呢,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劣势呢?缺乏资本和技术,但发达国家正好相反,有钱有技术,但缺乏便宜的土地和人工。

所以后发国家想要起飞,最直接的办法是,引入外资。 利用他们的资金和技术,通过出口,把自己的土地和劳动力直接变现,开始积累资本。

我们和印度的差距,就是1993年开始的,这一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于是很多外资不再观望,开始进场,东南沿海也开始繁荣并大量招工,中国第一波农民工潮,就是1993年出现的。

1994年汇率双轨制取消,人民币主动大幅贬值,又圈了一波。

但真正把印度按在地上摩擦,还是2002年入世之后,那些年外资跟淘金似的,争先恐后进入中国,没几年中国就成了世界工厂,顺差逐年增大,甚至出现了巨额外汇占款,导致国内货币超发的问题。咱们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也是2002年之后的事。

那印度呢?

印度是1991年开始搞改革的,也在吸引外资,但开放程度大大落后于中国,因为印度生怕国内的企业被外资干掉,所以总是在想办法限制,大部分行业你是进不去的。

举个例子,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04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数额,是5621亿美元,印度是多少呢?150亿美元,差30多倍。

后来印度终于反应过来了,逐步放开了限制,并在2005年颁布了《外国投资促进法》,通过降低税收、放宽行业准入门槛,加速吸引外资,于是印度的GDP也开始高速增长。

不过,印度人一直秉持的理念是,“印度赚钱印度花,谁不听话就抄家”,经常把各大外企罚得妈都不认识,每年都有很多跨国公司跑路,所以印度对外资的利用率,就没有中国高,以至于每年都是贸易逆差,你说它哪有钱搞大基建。

但客观地说,和过去相比,那是强太多了。

除了利用外资,中国能迅速扩大基建,还有一点,是土地。

中国的土地,要不是国有,要不就是集体所有,所以征地效率高,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用低廉的土地招商引资,更重要的是,通过出售土地来扩大资本,拉动经济。

直白点说,就是房地产。

现在房地产的的名声不好,这个大家都知道。但在过去20年里,它是咱们绝对的支柱型产业。

那为什么是它呢?

首先,房地产可以让土地变现,从而让地方政府有财力去搞大规模基建。

过去咱们搞基建的钱,5到6成,来自各地的自筹资金,这自筹资金里,有两个最大头,一个是土地出让金,一个是城投债,而城投债能起来,也是因为可以用土地做抵押。

所以这20年,中国的基础设施就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另外,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太强了,因为它的长下游产业链最长,能带动50多个行业,相应的,创造的就业岗位也最多。

所以在过去,包括房地产、基建在内的投资,再加上出口,就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双轮驱动力”。

任泽平曾分析,2020年,房地产增加值,直接和间接贡献加起来,占了GDP的17.2%。他这个数据还算保守的,很多学者的估算在20-30%之间,至少影响着7000万人的就业。

再看印度,它的土地制度以及居民的收入水平,导致房地产规模较小,2021年的时候,也只有2000亿美元,是中国的零头,所以印度的财政主要靠税收,搞大基建就费劲。

先声明一下,我说这些可不是想给房地产救市,因为靠刺激手段拉上去,是可以舒服两年,但以后呢?

不过,虽然印度的基建效率和规模不如中国,但他们在努力做这个事,印度的公路、桥梁的里程数,发电量,包括光伏和风力发电每年都在增长,其发展策略是,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个大方向是正确的,所以咱们还要重视。

至于印度能否在未来赶超中国,这个问题我留着下篇文章,再和大家分析。

(欢迎大家点赞、收藏、转发、评论,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篇文章)

0 阅读:234

周瑜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