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6月份,上海迎来了解放,随后9兵团接过了守护上海的重任,他们手下管着4个军,都留在了这里维持治安。
打算进军台海那会儿,9兵团就不再负责警戒了,司令员宋时轮带着他们搞起了训练,而警戒的任务,就交给了9兵团的政委郭化若来负责。
驻扎在上海的33军、34军的100师,还有一些教导队和华东的警卫部队,他们接手了原本由三个军负责的城里守卫工作。郭化若成了新成立的淞沪守卫部队的头儿,既当司令也当政委。他手下的兵从原先的20万缩减到了7万,可肩上的担子却感觉更重了。
上海是个经济重地。打从解放后,它周边的一些岛屿上,敌人还没肃清。那些敌人老派飞机过来捣乱,扔炸弹,还有好多敌特分子藏着想搞破坏。所以呀,那时候的工作特别忙,紧张得很。每天呢,都得到半夜12点以后才能歇会儿,然后早上又得早早地爬起来办公。
现在他身上的担子可不轻,既是防空部队的头儿还得管政治工作,淞沪警备区那边也是他又当司令又当政委,9兵团政委的职位也落在他肩上。这么多职务压身,他整天忙得团团转。陈老总了解他的状况,就跟上海防空司令部的二把手王智涛讲:郭化若这摊子事儿太多了,我们很快得商量下谁来接他的班,你的名字也在考虑范围里呢。
王智涛是军事学院科班出身,他和郭化若一样,都是军事教育圈里的顶尖人物。
解放后,上面打算让王智涛去军事学院,做训练部的副部长。但他觉得自己实战经验不够,给学员们上课难以结合实际情况,讲的东西没啥说服力,就想着还是别干教育这块儿了。
王智涛这时候被调离了空军,去了新成立的上海防空司令部,当上了副司令。
他对防空特别上心,主要是因为在这个领域,他能说上话。
新中国成立后,防空部队才慢慢建立起来。那时候,咱们的部队对防空那是一窍不通。但王智涛不一样,他在苏联学习工作的时候,碰过防空这块儿的知识。等他回国干上工作了,敌人老是在天上捣乱,空袭不断。上面看他有经验,就让他来搞防空。王智涛二话不说,开始教人、培养人才,还带着大学生们一起钻研防空的要领。不过,话说回来,那时候武器装备实在不行,所以防空力量虽然建起来了,但效果并不怎么好。
现在自由了,咱们部队装备上了高射炮,还得到了苏联支援的一大批武器,这下子他可以真正发挥作用,大展拳脚了。
防空兵是个新行当,大伙儿之前都没摸过这门子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他呢,相比之下有点底子,这也算是他往前迈的台阶。他盼着能把防空这套东西学透搞明白,再领着队伍实战练练手,争取早点成为个像样的防空指挥官。
考虑到华东地区对抗国民党空军任务的需求,再加上郭化若手头工作繁多,精力不够用的情况,陈老总打算亲自出面劝说他,让他别去南京军事学院任职了,就留在上海防空部队继续工作。
也就一年多光景,随着“三反”运动的深入,有人开始传他在航校那会儿是个“大贪官”。经过了好几个月的细细盘查,这事儿压根儿就没影儿,不过他的工作还是有了变动,不再是在一线部队带兵打仗了,而是被调去搞教育,成了新成立的防空学校的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