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号那天,辽沈战役结束,我们军队赢得了大胜。这么一来,国民党在东北的精锐部队差不多都被打垮了。
回顾那长达52天的辽沈战役,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为啥东北野战军能那么爽快地打赢这场大战。说白了,塔山阻击战绝对是其中的制胜一招。好多后来的历史学家都直截了当地说:“要不是塔山那场大胜,辽沈战役还真不一定能笑到最后。”
说起塔山阻击战,你得知道,塔山听起来像座山,但它其实根本就不是山,只是个小村子,里面住着几十户人家。从打仗的角度看,这地方压根没啥防守的优势。可奇怪的是,国民党军那边,海陆空火力都那么猛,人数也占优势,为啥他们就是攻不下塔山呢?
【一、国民党军为何一定要拿下塔山?】
1948年10月,林彪带着东野的主力部队,向锦州发起了猛烈的冲锋。要是攻下了锦州,那咱们就能把东北的几十万国民党军给围起来,来个“瓮中捉鳖”。
所以,东野对锦州发起猛烈攻击后,蒋介石火速从南京赶到东北葫芦岛,亲自上阵指挥,并迅速调动大量增援部队前往锦州。而塔山,就是国军增援锦州必须经过的关键地点。
不少人纳闷,国民党军为啥非得跟塔山较劲,一时半会儿攻不下来,他们就不能选择绕路走吗?
说白了,步兵要是减负快速走,抄些小道,确实能绕过去。但咱得清楚,想救锦州,光靠一两万人根本不够看。关键的是,没重火力支撑,国民党援军去了也是白搭。还有啊,他们那些榴弹炮、坦克啥的大家伙,小路根本过不去。
另外,就算国民党有些部队能绕过去,但只要我们军队在塔山设下埋伏,从多个方向一起攻击,那国民党去增援锦州的那些部队,很可能就会被我们全部消灭掉。
所以,要是从打仗的角度来看,国民党要是想毫无顾忌地给锦州送支援,并且想快点到,那就得拿下塔山,因为塔山那儿的公路和铁路都很方便。
东野战史的记录显示,塔山那场阻击战,国民党那边冲锋在前的兵力至少有十万多人。这里面,还包括了一个挺牛的部队,人称“赵子龙师”。而且啊,国民党打塔山的时候,不光陆军上,连空军和海军都来帮忙了。
蒋介石压根儿没料到,国民党军队在那个名叫塔山的小村落里,竟然被硬生生地挡住了足足六天时间。
【二、程子华给三国马谡上了一课】
为啥国民党军队就是攻不下那个“好攻却难守”的塔山呢?
一开始,塔山阻击战中,咱们军队的两位头儿,程子华和吴克华,那战术使得,真叫一个绝。
塔山这个小山村挺平坦的,不过呢,它旁边有座白台山。要是从打仗的角度来看,在高地上防守,那肯定是个好主意。
但是,程子华和吴克华实地考察了地形后,决定不按照常规行事。他们选择了在塔山村内,采取了一种简单直接的策略——就是在平坦的地方设下营地,挡在道路上。
为啥要这样做呢?
要是守塔山的第四纵队把大部队摆在白台山这个高处,敌人短时间内攻不下白台山的话,他们可能就会抽些人手,围着白台山但不急着打,只要能把第四纵队的主力给拖住,那国民党的其他大军就能轻轻松松地通过公路、铁路,赶紧去支援锦州。
国民党那边兵强马壮,他们完全有这个能力去这么做。
塔山那场激烈的阻击战里,林彪琢磨着让4纵采取分步防守的策略,说白了就是,通过一层层防线,慢慢拖住敌人的脚步,让他们进攻的速度慢下来。
塔山阻击战进行了一两天,战役的总负责人程子华和第四纵队头头吴克华就察觉到了问题,照这种打法,第四纵队的损失实在太重了。
吴克华琢磨了好久,决定把以前的平均分布的防线布局改成尖锥形状。他把最少的兵力放在了最前面的防线,而在第二和第三道防线上,部署了大部分的精兵强将。这样一来,既能减少士兵的伤亡,又能在第一道防线失守时,快速调动后方的精兵反击,把阵地再抢回来。
其实,在塔山那场激烈的阻击战里,国民党军队好几次靠着猛烈的火力和人多势众,攻破了我们的头道防线。但奇怪的是,他们刚占领没多久,吴克华将军就迅速调动后方的兵力,又把阵地给抢了回来。
说起4纵的“平地安营”策略,不少人会立刻联想到三国时候街亭的那场大战。说实话,程子华给街亭的守将马谡好好示范了一把。
诸葛亮头一回北上去打仗时,他派了大将马谡去守着街亭这个地方,主要是想拦住魏国的援军,别让他们去帮其他地方的敌人。
马谡这家伙没啥实战经验,在安排街亭防守时,他把大部分兵力都放在了街亭旁边的一座高山上。魏国的大将军可聪明了,没有直接往上冲,而是把马谡他们的水源给切断了。这一招真狠,蜀军没水就乱套了,根本不用打就自己垮了。最后,马谡因为打了败仗,还被杀了,真是惨啊。
想想看,要是马谡像程子华在塔山那样安排防御,直接选个平坦地方扎营,那魏军压根就没法切断他们的水源。这样一来,魏国到底能不能打赢这场仗,可就真不好说了。
【三、4纵与阵地共存亡】
聊聊塔山阻击战,国民党军队为啥攻不破4纵的防线呢?这背后,程子华和吴克华两位指挥官的战术布置确实高明,但更重要的是,咱们战士们个个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再加上国民党那边,自己内部还在为了权力地位争来抢去,这怎能不败?
在塔山那场激烈的阻击战里,国民党那边的几个头头,都想抢着指挥打仗,背地里都在较着劲儿。这样一来,他们海陆空三军还有陆军各部队之间,配合就乱套了。比如说吧,海军那边,刚开始打没多久,就自己先撤了,不打了。
要是海军的大炮在六天阻击战期间,持续给陆军帮忙,轰击塔山阵地,那战局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可不小。
无疑,塔山阻击战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咱们的战士们勇于献身,毫不畏惧。
打仗那会儿,四纵的战士们为了表明死守塔山的态度,专门在阵地上立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要和阵地一起拼到底”。
四纵在战场上表现得有多勇猛呢?
在白台山7号阵地上坚守的一个连队,整天被敌人轮番猛攻,十几次冲锋都没能让他们退却。战斗到最后,整个连队就只剩连长一个人还活着,他浑身是血。
在那场最为残酷的战斗中,两边战士的遗体层层叠叠,堆得有三层那么高。
按照党的历史记录,守在塔山主战场的四纵三十四团,打到最后只剩了21个人。三十五团的战士们几乎个个挂彩,活下来的连一百人都不到。塔山这场阻击战,四纵总共牺牲了三千多名战士。
塔山阻击战打赢后,在解放战争的全局里,它的意义可大了去了。许多国民党的高级军官私下承认,塔山一败,东北那边他们算是守不住了,大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