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不尽的辛酸,带你了解秦岭山区真实的农村

锅哥在此 2024-05-10 03:49:11

初夏,携几位朋友一同去探访深山里的人家。

大山的秀美与壮观,总是给人莫名的愉悦和轻快。你目光所及都是天蓝山青,满满的绿色在湛蓝的天际下,葱茏欲滴,给你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你一时心往神驰,如痴如梦,竟忘了是在画中,还是在现实里。

这是深山里的一户人家。从县城翻过两座山梁,曲折盘桓的水泥路,时而爬坡,时而下坡。爬坡时引擎轰鸣,下坡时方向吱扭,稍不留神就面临几十米的悬空陡崖。所幸开车的师傅技术不错,平均30来码的速度,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距离目的地只有两三里路的地方。

小车是上不去了,转入步行,山路倒也好走,两公里的崎岖小路没觉着就到了。

山坳里的植被丰茂,空气清新。站在山梁往下看,好一幅美丽画卷,赏心悦目,让人心旷神怡。

很多人都是从电视里、媒体上了解农村,他们并没有见过真正的农村,或者说没有见过真正隐藏在大山里的农家。他们脑海里的农村是是城市的郊区,或者是村镇,或者是移民安置小区,都是那些受到政策抚慰过很多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今天,就让大家看看大山里真实的农村。

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安逸迷失了我们的双眼。

见惯了城市的喧嚣与华丽,看多了整齐划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享受着城市化带来的文明和便利,欣赏着日新月异的时尚繁华,我们绝对不会想到还有如此落后的原始农村,不过,他们确实是最为真实的农村。

01、门前的一片斜坡地,大概有接近半亩地,全部种上了洋芋,洋芋对山民来说,既是蔬菜,也是粮食。

02、屋后是一片毛栗林,有的嫁接了板栗。这是农户一年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按这几年的板栗毛栗行情,最多能收入三五千元。

03、还有一项收入来源,就是山花墙上的这两箱蜂,每年能割五十斤左右的蜂蜜,能增加1000元左右的收入。

04、屋前的猪圈里养着一头猪,这是一年的希望。年前刚刚杀了肥猪,这是正月买的小猪。他们不会把他变钱,自己宰杀了熏成腊肉,平常煮着吃,这就是一年的荤腥了。山民说:所幸住在深山里,可以自己宰杀自己吃,要是在大路边居住,自己杀猪是会被罚款的。

05、二分地的菜园子,种着一年四季应时的蔬菜,变换着饭桌上的菜碟子。一年四季需要去镇上买的东西不多,无非是自己生产不出来的油盐调料。山路难走,又不通车,去一趟镇里,来回就要一天,所以很少去。县城也有很多年没去过了。

06、灶房在正屋的西面,很窄小的一间偏厦房(屋顶向一面偏斜)。像样的家具没有几样,都是很多年的旧家什,不过,农村人不讲究,也算基本够用罢了。

做饭还用的是柴火灶。国家实行退耕还林后,植被好了,烧柴的少了,烧饭用的柴火整齐的码放在屋山花,一年光是捡些枯树枝干就够用了。还有一些破烂也堆放在这,其实他们捡的这些破烂值不了几个钱。

07、孩子给家里拉了自来水,不过就是用水管引来的山泉水,盘了水池。对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倒是省事多了,不过还是不太稳定。有时天干一点,就会没水。

离家半里地有口水窖。没水的时候,这口水窖就是全家的水源。水不算太清澈,甚至有些浑浊。但也是这里唯一的水源了。多少年来,这一汪水一直在静静地等着他们。

08、厕所是木板搭建的,上面覆盖了石棉瓦。门口用布帘挡着,山里少有人来,所以不需要很严实的遮挡。厕所基本都是水茅厕,像这样的厕所在山里农家也是基本的配置。

厕所刚好建在两片菜园的中间,几块石板铺就的路面,避免了雨天的泥泞,也方便就近为菜园子施肥。

09、道场边是一架歪歪斜斜的葡萄架。山里野果多,有毛桃、五味子、八月炸、山楂、麦黄李、沙果等等,但像葡萄这种水果还是儿子从山下移种来的,每年八月也算是应季的“高档水果”了,中秋之夜,摘上几串,酸甜中带点涩,犒劳着一家人的辛勤劳作。

10、虽然处于深山中,又是独户人家,但政府还是给通了电。不得不感叹国家的政策确实很好。

与外面世界的联系就是这口“锅”了。这还是儿子前些年买了一台电视后装上的。信号也不是很稳定,时有时无的,孩子不在家,自己也搞不了,能看则看,不能看的时候,便就着月亮看星星。

11、通往外界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小路,这是他们经常走的路,因为路很陡峭,天晴时还好,下雨就泥泞难行。好在他们经常也不出门,只是孙子上学时常常需要通行。所以时不时还要对小路进行维护,有时会挖出一些台阶,避免出行时滑倒。

另一条路是通往村委会的大路,村委会在2公里外山下河道边。这条路一般车辆很难上来,我们的车就阻隔在村委会,步行上来的。只有这种柴油三轮才是这条路的主人。

路是孩子花了一万多块,请挖掘机挖出来的,家人齐上阵进行了修整。因为没有其他住户,所以这条路就是他们家的专用公路,自然没有人会管。

来自深山的希望

深山里的孩子,从小经历的辛苦就比其他孩子要多得多。门前的小路是他们求知的“希望之路”,也是他们通往世界的“向往之路”。

他们小小年纪就要离开家在学校住宿,周末才能回来一次,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回到家里,需要帮爷爷奶奶干农活,竹篱笆里洒下的是幼稚脸庞上滑下的汗水,播种的是破旧餐桌上的一日三餐。

但是,贫穷的生活状态,恶劣的生存环境,挡不住孩子们求知的欲望。他们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满墙的奖状是家里最美的装饰,也是这个家庭最庄严的希望。

家里最值钱的就是爸爸的这辆摩托车,也承载着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他们热切盼望着爸爸的归来,听摩托发动的轰鸣声。跨在爸爸身后,搂着爸爸的腰,身后是妈妈温暖又柔软的怀抱,耳边是呼啸而过的风景,前面是憧憬了无数次的人间繁华。

可是,这种梦想依旧那么奢侈。爸爸妈妈回来的总是那么少,相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唯有这辆摩托,陪着他们静静地等待着团圆那一刻的到来。

在两山之间时隐时现的,是通往县城的水泥路。它像一条玉带缠绕在青山绿水间,飘渺而真实,吸引着大山深处的孩子对外面五彩世界的无尽向往。

大山的最后守候

在国家移民搬迁政策的宣传下,很多居住在这样的农户都搬到了山下河边的移民搬迁点,有些条件好的,更是搬到了镇上或是县城,但还是有不少人还居住在山上。

老人说:门前这片竹林,已是人老几辈了,老先人选在这里盖屋,又在阳坡,风水非常好!舍不得离开。

祖辈几代人居住的感情寄托让他们不想搬离故土。但更多的可能不是这个原因。

老太太说:搬不走,莫得钱。要交钱,哪有?

说完起身进了菜地。看着老人的背影,心中有着莫名的心酸。

一点感悟

朝山下走的时候,大家脚步不再轻快。

有人说:总感觉他们和我们不是同时代的人,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有人说:从来没想到我们这里还有这么贫困的人家。

其实,掩映在青山碧水之间有的是红墙碧瓦的富贵,肯定也有泥墙青瓦的贫困。

这些年农村富裕了,农村漂亮了,那是你看到的。还有你没有看到的,他们依旧坚守在大山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农耕生活。破舍三间半,一亩半分田,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所幸因为政策的向好,他们不需要缴纳任何税费。

他们的后代或许会逐渐逃离这里,但是在他们这一辈,会老死在这里。

他们坚守的就是城市人向往的富氧生活环境,以及城市人惧怕的贫困生活现状。

泥墙破瓦,居深山未经政策粉饰的农居,荷锄向天,凭耕种希冀命运改变的山民,不独一户,还有比这更加“真实”、更“广阔”的农村现状。他们好像被人们遗忘在深山老林。可见,脱离贫困依旧任重道远,需要几代人的砥砺奋进。

有时回想潘石屹斥巨资捐赠哈佛大学的狡辩,称是为了援助留学哈佛的中国贫困生。我真的想说,你的言行彰显了你文化水平低劣,你的老师难道没有教会你对贫困的理解么?

我们有城市有农村,有富裕有贫穷。当城市的富裕无视农村的贫穷时,这个社会多么的悲哀!

欢迎来深山里转转,这里的空气多么清新,这里的景色多么优美,这里的农村多么真实!

0 阅读:0

锅哥在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