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胎占比超50%,10月人口突击抽查,苏州对武汉下手,什么信号?

蓝白侃楼市 2023-10-17 12:40:04

大家好,我是蓝白。

看到几个新闻,表面上没啥关系,但是可以串起来看。

1,10月12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总出生人口,年初就知道了,不新鲜。

但最重要的二三胎占比,还有出生人口性别比,1月份的时候没提。

这份公报,就是对去年的人口数据,做了更细致的划分。

出生人口956万人,二孩占比是38.9%,三孩及以上占比是15.0%,出生人口性别比是111.1。

二胎和三胎的占比,加一块超过50%,80后的韧劲真不是盖的。

不过有个趋势要知道,二胎占比,正从前几年的50%,快速萎缩到40%以内。

三胎占比抬升到15%,随着二胎家庭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三胎这一波的持续性存疑。

随着总量的萎缩,我们会发现一个看起来很奇怪,实际上很合理的变化:一胎占比的反弹。

出生人口性别比达到111以上,让我非常惊讶。

尤其是结合去年三胎占比上升的数据想一下,不少岁数大愿意生三娃的家庭,可能还是想要个男孩。

因为如果是追着女孩生的话,性别比应该下降才对,而不是反常的突破110。

第二个新闻,在人口细分数据发布的两天前,统计局10号的公告,为准确、及时地监测和反映我国人口发展变化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23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

一般来说,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是普查年度,比如2020年的七普,2030年的八普。

普查年份以外的年份,尾数逢“5”的,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比如2015年。

其余年份,抽样占全国人口的1‰。

有意思的地方在哪呢?

除尾数0和5的年份,其余年份1‰的抽查,是不会专门发公告的。

而这次在尾数3的年份发公告,到底是1%的抽查,还是1‰的抽查,公告里也没说。

所以,七普之后又搞略显“突击式”的抽查,是不是为了更多鼓励生育一胎二胎的政策出台做准备?

这咱们不能瞎猜,拭目以待。

第三个新闻,节前,苏州包高铁去武汉抢人。

G1738次的8节车厢被包下,这叫“高校引才专列”,苏州定向邀请了600多名武汉高校学生乘坐,这些学生中,硕博比例占八成以上。

2天的招聘和旅游,往返车票和食宿全包。

官方的苏州日报,还专门发了报道: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在苏州当场通过了面试,拿着offer转身就去见苏州女朋友的家长,又当场通过了丈人丈母娘的面试,带的话题是#武汉大学生在苏州一天搞定工作和爱情#。

这都能闻到“挑衅”的味道了。

苏州盯上武汉去抢人,还真是专打七寸的妙招。

苏州富啊,2万多亿GDP,前阵刚跻身城区500万人口特大城市,A股上市公司全国前五,全国乃至全球的工业重镇,就是缺大学生,缺高学历大学生。

武汉这个目标不赖,7所双一流,46所本科,130多万在校大学生。

而武汉大学生的外流,也是老传统了,尤其是顶尖人才的外流。

比如2020年,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只有3成毕业生在本省就业,7成都跑了。

苏州能搞钱,环境也不赖,这次是专瞄着人家武汉的痛处打了。

这三个新闻,看起来不搭噶,却都关乎于“人”。

三胎占比的提高,二胎占比的萎缩,是新生儿总数走下坡路的一个侧面。

七普之后,有别于往年稍显反常的“抽查”,预示了更多鼓励生育政策的伏笔。

为了年轻人才,新一线城市之间大打出手,撕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遮羞布。

这映射了人口问题的两面:

一面是头胎锐减,二胎下降,三胎父母岁数越来越大,该怎么提振生育意愿。

这题太难了,像育儿假、给津贴,甚至三胎买房给补贴,这些手段,用处真心不大,大家心里都有数。

主要原因还是结婚的太少了,从2013年到2021年,8年时间,初婚人数就少了一半,这个时候老想着怎么鼓励以前结过婚生过头胎的,劲似乎没使对地方。

那放开非婚生有用没?似乎也没用。

人口专家何亚福的数据,欧美非婚生子比例高那是观念使然,像法国的非婚生子比例高达62.2%。

但同在东亚的日本和韩国,非婚生子比例只有2.5%和2.4%。

那给的钱再多点行不行?

先不论财政能不能掏出这笔钱,像梁建章说的,多孩家庭每月每孩2000元补贴到20岁,所得税和社保费减半行不行?

至少从隔壁的经验来看,效果也一般。

韩国过去16年为鼓励生育花了280万亿韩元,颁布了100多项奖励政策,生育率依然降到世界最低。

日本推出了从出生到长大各种免费到夸张的政策,设立了一大堆机构,推出了数不清的法案,14岁以下儿童数量依然连续40年下降。

在生娃这件事上,中日韩这一点咋这么像呢。

人口问题的另一面,是青壮年人口见顶以后,对劳动力的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也意味着全国意义上“抢人大战”的落幕。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我国青年人口,也就是14~35岁人口规模只有1.96亿人,到2000年五普的时候,达到峰值4.91亿人。

之后就一直下降,2020年七普的时候,我国青年人口降到4.01亿人。

抢人大战,是从2017年开始的,到现在,任何鼓励落户、引进人才的措施,都难以激起太大波澜了。

原来是新一线吸三四线,沿海吸中西部,省会吸地市,地市吸县城。

现在,劳动力人口见顶了,35岁以下的年轻人在变少,农村县城地市也都吸无可吸了,咋整?

新一线之间互相吸吧,看谁下手快下手早。

这个时候,TOP城市、沿海都市圈开始走两个极端。

一方面,对硕博双一流越来越低三下四,苏州只是打了个样。

另一方面,返乡高龄农民工越来越多,进厂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对没有学历要求的青壮年劳动力,也是敞开怀抱。

比如年初的时候,春节过完沿海工厂急着赶工,广州上海福州各种免费包机免费包车,也是跨省抢人,拉着大横幅就差给工人们胸带大红花了。

要么抢高学历,要么抢高体力,大城市抢人这一块也算是异曲同工,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至于中间的,不上不下的,说不好听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二三本大专生,大城市的态度那就是能来就来,主打一个自适应。

三四线呢,知道产业拼不过省会和沿海,那就剑走偏锋,重点宣传自己的避世与安逸。

不信你看这两年,有多少小城市文旅局长卖力的直播变装,多少地方挖空心思要办音乐节。

城市之间的分层越来越清晰,什么人去什么城,尘归尘,土归土。

这会进一步的加剧城市分化。

李迅雷的数据,珠三角在2017-2021年间农民工数量净减少近500万,但广东省的人口净流入量依然达到160万左右,这意味着:期间应该有超过600万的非农民工流入到广东。

他的结论是:在总人口减少的背景下,大部分城市的人口都在缩减,只有少数城市人口增加,人口的集中度不断提升。

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这也是未来所有行业、所有城市要面对的终极问题。

所以,从城市角度看,苏州对武汉下手,是青壮年劳动力下滑背景下,强势城市会使劲浑身解数去抢那些自己需要的人,全国意义上的城市化已到余晖。

从行业角度看,一胎与二胎的断崖下降,靠前的奶粉、产科、月子中心、幼师、兴趣班辅导班,零食会先承受一波,让大家见识一下。

靠后的医疗,家政,适老化改造,护理,药店,机器人,未来10年,咱们来检验“银发经济”的成色度究竟如何。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会发现,鼓励生育的手段,鼓励买房的利率落户补贴,大城市的保障房,进厂打工发的基本工资和奖金,好像是越来越友好了。

这时候就跟买手机买车一样,每次新手机发布,新汽车发布,就会分成两派:“首发党”和“等等党”。

首发党的口号是早买早享受,新配置新动力新技术,谁也别劝我,就是冲。

等等党就一句:下一个更好。

买房生娃,好像也一个道理哎。只要等得起,等等党就永远不吃亏。

我是蓝白,今天先聊到这,咱们下期再见。

0 阅读:1

蓝白侃楼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