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十年(1860年),汕头作为通商口岸正式开埠。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早年"下南洋"的华侨返乡投资建设,形成以“中山纪念亭”为中心,沿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呈环形放射状分布的骑楼老街,至今保存完好,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
游览行程:从汕头小公园东门(邻近存心公馆)进入,直线距离中山纪念亭、南生贸易公司为最近,然后左转向南打卡汕头旅社,再左转向西回到外马路,然后一路向北打卡汕头邮政总局大楼、老妈宫等,又回到东门。仅仅环绕整个街区的四分之一,打卡点一网打尽,大约三个小时左右。

中山纪念亭,俗称小公园亭,位于街区中心,始建于1934年,由印尼华侨、汕头南生公司老板李柏桓牵头兴建,是汕头“百载商埠”的文化地标之一。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1969年被拆,1997年复建,完全还原始建时的尺寸和工艺。纪念亭为三重檐八角攒尖葫芦顶、绿瓦红柱。木结构部分采用传统的榫卯工艺,亭顶内部的藻井一层叠一层,从底层到顶层共23层,整个榫卯结构没有用一颗钉。

南生贸易公司(百货大楼),建成于1932年,大楼七层,一、二层经营百货,三、四层为酒楼,五至七层为旅社,当年是汕头埠商业龙头,今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楼沿街呈弧形,三、四层出挑阳台,五、六、七层沿街面后退,左右入口处上方各设有突出塔楼,在六、七层处通过空中走廊相连接。
一至四楼安装了汕头第一部电梯,这部电梯足足使用60年之久。


存心公馆,1899年由汕头存心善堂创办,2019年重新修缮。

巴洛克风格,卷曲花纹装饰,彩色玻璃镶嵌的方形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汕头邮政总局大楼,建成于民国十一年 (1922年),全国首批25个邮政局之一。欧陆式建筑风格,二层建筑,石、钢筋、水泥三合一结构,花岗岩石砌筑的基座、八根带涡卷的希腊式大圆立柱,当年镌刻在大楼正门上方的“邮局”两字仍清晰可见,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从侧门上二楼,楼梯依旧,护栏扶手为实木。


汕头旅社,建成于1948 年,五层欧式骑楼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汕头旅社原址是五洲大旅社与乐天旅社,1945年4月遭日军飞机轰炸而成废墟。

汕头旅社凝结着海内外潮人的乡愁,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汕头故事。

老妈宫,包括天后宫、天帝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光绪五年(1879)重建,渔船出海和潮人过洋,都要来这里拜别祭祀,祈求平安。这座汕头开埠前留存下来的古建筑,毁于文革期间,1991年重修。天后宫与关帝庙相连,均为二进院落,对面曾是汕头开埠早期的商埠集市。
天后宫


门壁上的石质浮雕

嵌瓷,用烧制好的彩色陶瓷片拼制出图案。

天帝庙,屋顶的嵌瓷艺术。

庙内楹联: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

老妈宫戏台,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760-1820 年),2017年复原修建。建筑外墙采用红色清水砖搭配彩色玻璃和大开口柚木门窗。

汉白玉妈祖像,两米多高,用整块4吨多重的汉白玉雕刻而成。

戏台位于大厅中心,卯榫结构的红色屋顶,雕花门窗。

古井,开凿于500多年前,位于戏台大厅。井口内壁直径60厘米,井深4米、水深 3米。井壁叠砌明代青砖,井口以弧形油麻石凿刻。井水清冽可口,不受咸潮水影响,取之不竭。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古井中生长着灵龟,每遇风雨失调、旱涝成灾,若有善男信女烧香祈愿,古井中必有灵龟爬出消灾降福。

夜幕降临,灯火阑珊,老城的轮廓渐渐温柔,街巷里星星点灯,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



题小诗一首《汕头小公园》:
港埠通商几盛衰,国门被迫为谁开。
中西合璧知多少,惟见游人打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