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叫“修德中”的人发表的荒谬言论,我写了一篇文章,用例举前30年具体事实的方法进行了驳斥,而平台却认为“导向问题”给予了限流。有点不甘心,这里还想从另一个角度对其言论进行批驳。一定要撕破他恣意诋毁新中国历史,仇视老一辈建设者的反人民的丑恶嘴脸。
先还是摘录他的一段原话,他在他的标题为“有人把苦难的年代叫做打基础,这不是粉饰那个年代的贫穷吗”的文章,开头这样写:“有些人把苦难的年代叫做打基础,这不是粉饰那个年代的贫穷吗?难道贫穷还需要粉饰吗?苦难的年代还需要去赞美吗?就好像中国人不经历过那个苦难的年代就不会过上好日子似的。”
不难看出,首先文章的标题就存在严重的逻辑错误,他说“有些人把苦难的年代叫做打基础”,只要是有点思维判别能力的人都能看得出来,他是在有意混淆概念,我们相信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无知到把“苦难年代”与“打基础”相提并论的,任何人都不会把“苦难年代”等同于就是“打基础”。这完全是“修德中”无中生有强加的一个荒谬逻辑。按照“修德中”的这个逻辑,中国近代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多年的历史时期里,都是苦难深重的年代,有谁把这段苦难的历史年代叫做“打基础”吗?答案是肯定的,没有。如果“修德中”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说明你的逻辑就没有错误,如果你不能做出合理解释,就证明了你是在使用混淆概念的手法为自己否定历史进行敷衍搪塞。
新中国前30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在苦难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成就,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各个方面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怎么能说是“把苦难的年代叫做打基础”呢?这样连小学生都能理解的简单道理,怎么到了“修德中”们的嘴里就完全变了味呢?这就是他们为了否定新中国前30年的打下的基础,而采取的一种混淆概念的卑鄙无耻手法。
他接下来采用了反诘语气,进一步地进行强词夺理,强调就是“粉饰那个年代的贫穷”,这与他的前一句是前后呼应,同样是采取混淆概念的卑鄙手法。首先,他根本就歪曲了“粉饰”的含义,只有把本来不足或者说本来就是问题通过装饰图裱,让其华丽转身,这样的做法才叫“粉饰”,但是,人民客观反映在新中国的建国初期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所取得的成就,怎么就成为了“粉饰贫穷”了呢?
更为荒谬的是,“修德中”在文章里竟然还这样无耻地说:“苦难年代还需要去赞美?就好像中国人不经历那个苦难年代就不会过上好日子似的。”他完全就是在歪曲人民所赞美的东西,其实,他也并不是不知道人民是在赞美老一辈在苦难中顽强拼搏创造的伟大辉煌,他故意扭曲为这就是“赞美苦难”,完全可以看出他就是一种别有用心。“赞美苦难”和“赞美在苦难中创造的辉煌”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基本概念,只要不是脑子进水的人都知道,任何苦难都没有赞美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在苦难中顽强拼搏,努力进取,创造了灿烂辉煌,创造了惊人的奇迹,这是必须赞美的,因为它体现了人们的一种拼搏精神,一种力争向上的激情,如果人类没有了这种激情,社会就永远不会进步。把“赞美苦难”与赞美在苦难中创造的辉煌混淆起来,以此否定人民在苦难中创造的辉煌,这是对历史的背叛,是对人民的反动。这充分暴露出了完全站在人民的对立面的反动嘴脸。
他的最后一句“好像中国人不经历那个苦难年代就不会过上好日子似的”,更是歪理邪说,也暴露了他对新中国老一辈艰辛付出的蔑视。什么好像“不经历那个苦难年代就不会过上好日子似的”?其实,道理非常简单,没有那个年代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所有反击对外侵略战争的胜利,以及肃清国内一切反革命势力的破坏,没有那个年代“两弹一星”的横空出世,今天能有安定的和平发展建设环境吗?没有那个年代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自力更生,建立起来的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基础,没有那个年代大量开展的扫除文盲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如果仅凭建国初期的80%以上的青壮年文盲,今天能适应开放发展的需要吗?更重要的是,没有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世界三极中的重要一极,今天拿什么立足世界?一句轻描淡写的“好像不经历那个年代的苦难就不会过上好日子似的”,能说得过去吗?
根据从现象到本质的哲学原理,不难看出,“修德中”的这种言论,实际上上是严重违背自然辩证法,违背自然辩证法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的,这种言论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彻底扭曲。
从自然辩证法的认识论来看,“苦难”和“贫穷”是一种社会现象,如何面对这种现象,完全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研究新中国的历史,就必须从当时的客观实际出发,做认真的实事求是地进行客观公正的调查研究,切忌带有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列宁说:“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新中国建国初期的苦难、贫穷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在以毛主席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发扬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并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伟大成就,经过20几年的艰苦奋斗,新中国从一穷二白,没有现代工业基础和科技零基础的情况下,建设起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是客观事实,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同时,外国都为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比如,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莫里斯.迈斯纳,他在经过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这样的结论:“毛时代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主要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
美国在20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日本与俄国的现代化》一书中认为,新中国取得了其它任何国家都没有取得过的成就。这些都是外国人的评价,不可能说外国人也要为中国“苦难”与“贫穷”作“粉饰”吧!
再说,建国初期,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为了国家的和平与安全,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为了保家卫国,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流血牺牲,这样的事迹不应该赞美吗?还有无数奋战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战线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英雄们,比如雷锋、王进喜、陈永贵、焦裕禄等等千千万万的劳动英雄们,难道不值得赞美吗?红旗渠的建设者们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引漳入林工程,无数的科技工作者在荒漠的戈壁滩为了国家的科研项目的忘我精神,这些在苦难和贫穷时期做出的贡献,难道不能赞美吗?“苦难”“贫穷”与在苦难和贫穷的时期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二者是同一个矛盾体中的两个不同方面,如何客观认识矛盾统一体中的两个方面,这就是需要我们懂一点自然辩证法。
而在“修德中”们的眼里只看到的只有“苦难”与“贫穷”,他们根本就没有看到那一代人在苦难和贫穷时期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只是看到一种表象,而采取有选择地无视在那个年代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其实,他们不是不知道,而是在有意回避,这一切都是为了达到他们那种不可告人的罪恶目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毛主席曾对“实事求是”的观点做了一个精辟的论述,他说:““实事求是”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要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列出正确的结论。”
由此可见,“修德中”们之所以采取混淆概念的伎俩,是反自然辩证法的认识论的荒谬逻辑,是与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他们既不讲“实事”,又不讲“求是”,而是恣意歪曲事实,这完全是对历史的亵渎,对人民的背叛,对此类言论,我们切不可低估其负面影响。
经历的苦难是客观存在,富强前需要打基础的过程,两者在时间上叠加不可以吗?
必须为你点赞!!
任何事物都有进化过程,不同时代有不同产物,的确没有前辈的艰苦奋斗就肯定没有今天改革开放的基础,正所谓才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
白手起家,不经过苦难怎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