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2月,广西14个地市的财政收入数据出炉,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首府南宁以63.01亿元稳居榜首,但3.7%的增速在全区仅列第10位。百色市以32.71亿元、100.8%的惊人增速跃居第二,成为最大黑马。柳州、桂林分别以23.73亿和23.26亿守住三、四名,但柳州出现5.2%的负增长值得警惕。玉林(15.86亿)、钦州(11.03亿)等传统强市遭遇超20%的断崖式下跌,而河池、贵港、来宾、贺州四市则实现两位数增长,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这个革命老区在2024年还以16亿元收入位列第五,今年却上演"弯道超车"。深究其增长密码,产业转型功不可没。去年刚投产的吉利百矿铝轮毂项目,今年前两月贡献税收1.2亿元;田东化工园区的新能源材料企业集群,纳税额较去年同期翻三番。
百色在2024年已实现50%的增速基础上,今年继续突破百亿级增长,铝精深加工、现代农业、跨境贸易三大引擎同时发力。当地财政局长透露:"单是铝产业增值税就增收8亿元,芒果深加工税收增长180%,边贸税收突破3亿大关。"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钦州今年遭遇35.9%的财政滑铁卢。追溯数据发现,该市2024年1-2月收入17亿元、增速20%,今年却跌破增长轨道。深层次原因在于产业结构失衡——石化产业贡献度超60%,但今年国际油价波动导致企业利润缩水,仅中石油广西石化一家就同比减收4.3亿元。
港口数据更显严峻:集装箱吞吐量虽增长12%,但货物总值下降18%,反映出口商品结构向低附加值转移。不过,在建的华谊化工二期、中伟新材料等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这些投资超百亿的"巨无霸"有望在下半年扭转颓势。

从2024年同期的6.75亿元(增速15%)到今年9.29亿元,这座"世界瑶都"正在撕掉"资源枯竭型城市"标签。碳酸钙产业贡献了关键增量:采用纳米技术的15家新建企业,两个月纳税1.8亿元,超过该产业去年全年总和。
来宾市新兴产业爆发,投资45亿元的义来环保科技园,投产首月即创造3000万元税收;三江口森林康养基地带动文旅税收增长320%。市发改委负责人算过细账:"每吨碳酸钙原料的产值从800元提升到2万元,这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真金白银。"

纵观广西区域经济版图,资源型城市的命运分野愈发清晰。百色凭借产业链延伸实现爆发,来宾通过技术升级挖掘存量价值,而钦州的暂时困局警示着单一产业结构风险。在南宁、柳州等中心城市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河池23.3%、贵港37.8%的高增长,凸显出产业转移带来的新机遇。数据背后,一场关于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的竞赛正在八桂大地展开,2025年的这份"期中成绩单",既记录着转型的阵痛,也预示着破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