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姐姐”曝光,两人往来的书信被保存了下来

孔甲丙今说史 2024-11-24 01:20:33

雷锋与王佩玲的友谊萌芽

1958年团山湖农场,雷锋正专心地学习驾驶拖拉机。在这片广阔的田地中,雷锋遇见了王佩玲,一位比他年长三岁的女青年。初次见面时,雷锋笑着和她打了个招呼,而王佩玲也爽朗地回应。

不久后,两人发现彼此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都喜欢阅读。于是,在每个忙碌的劳动间隙,他们便会聚在一起讨论各自读过的书。王佩玲喜欢读文学作品,有时会跟雷锋分享一些经典书籍中的故事情节,而雷锋则喜欢读一些励志类的书籍,他会兴致勃勃地讲述其中的名言警句。两人互相交换着书籍和心得,讨论起书中的内容时也格外投入。

在一片田地旁,王佩玲曾递给雷锋一本她颇为珍惜的书,说道:“这本书你一定要看看,很有意思。”雷锋接过书,翻了几页,认真地看了看封面,点了点头:“等我看完再跟你聊聊心得。”从那以后,这本书成为了他们讨论的话题之一。每当王佩玲看到雷锋眉头微皱、认真琢磨书中内容时,她会轻声提醒:“看书要放松些,别太紧张。”雷锋总是笑笑,说自己想读懂每一个字的含义,不愿意错过任何一句话。王佩玲听了,总会忍不住微笑,觉得他是个认真好学的青年。

田间小路上,劳动结束后,雷锋时常跟在王佩玲身边,聊聊他们各自的读书心得。有时他们会在田埂上坐下,继续聊书中的情节和人物。他们在彼此的影响下不断开阔视野,学习到更多不同的思想。雷锋时不时会从口袋里掏出自己抄写的名言,与王佩玲分享,而王佩玲则会细细倾听,偶尔发表几句自己的见解。

学习与离别

1958年6月下旬的一天,王佩玲得知自己被安排到农业干校学习。她刚听到消息时,内心充满期待,但周围有人告诉她,这次安排或许是因为她和雷锋走得比较近的缘故。王佩玲听了有些疑惑,但还是没多想,开始准备去学校的行李。

临行的那天清晨,王佩玲的行李已经收拾好了。就在这时,雷锋走了过来,主动提出帮她提行李。两人肩并肩地走在路上,从景山庙一路朝着码头方向走去。雷锋一边走着,一边不时地叮嘱她要好好照顾自己。他说:“这一路学习不容易,你得多注意身体。”

雷锋又接着说:“在那边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农场的期望,争取学到更多的本领回来。”他的语气中透出对王佩玲深切的关心,还讲了几句他们平日里常交流的励志话语。

一路上,他们走得并不快,行李在雷锋的手中显得格外轻松,而他也总是面带微笑,尽量让气氛轻松愉快一些。到了轮船码头,两人站定,王佩玲感激地对雷锋点了点头,雷锋便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继续叮嘱她:“到了那边别太操劳,有空就歇一歇。”说完,他挥手向她告别,目送她登上轮船,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才转身离开。

赠言中的深情

1958年九月,王佩玲结束了农业干校的学习,回到团山湖农场。一到农场,她就被熟悉的朋友们围住,问长问短,大家都对她的归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正当她和同事们聊得开心时,雷锋也走了过来,一看到她,眼睛微微一亮,但随即便露出了调皮的笑容,打趣地说:“你晒黑啦!”王佩玲听了笑了笑,拍了拍手臂,说自己在那边天天下地,日头可毒得很,回来时才发现皮肤都晒黑了不少。

两人没再多寒暄,便一起去田地边走了走,聊聊她在农业干校的所见所闻。王佩玲说到她在那边学到的各种农业技术,以及和其他学员之间的趣事,雷锋听得十分专注,不时点头,还提出一些问题。王佩玲详细地回答,雷锋会心地笑了,说:“看来你真是学了不少新知识啊,咱们农场以后还得多多向你请教呢!”

在他们的谈话中,雷锋提出了一个想法,他希望两人能够互赠一本日记本,以此作为友情的纪念。他们约定过几天就将各自准备的日记本带来,彼此赠送。王佩玲跑到镇上,挑选了一个烫金封面的塑套笔记本,十分精致。

几天后,两人相约见面,将日记本互相交到对方手中。雷锋的日记本虽然普通,却格外整洁,他在扉页上工整地写下了赠言,字迹清晰而端正。王佩玲打开一看,忍不住轻声读了出来,心中颇有感触。轮到她递给雷锋自己精心挑选的那本烫金笔记本时,她把它双手递过去,雷锋接过后翻了翻,连连称赞:“这本子真漂亮,舍得给我?”王佩玲点头笑道:“当然,这可是我专门给你选的。”

签名的时候,王佩玲忽然停下了笔,抬起头对雷锋说道:“雷锋,我觉得直接写真名可能不太好,一是担心组织上批评,二是怕同志们看见了会笑话。”雷锋想了想,挠了挠头,说道:“那就写个假名吧,这样既不违反规矩,也保留了你的心意。”

雷锋歪着头想了片刻,笑着说:“要不就叫‘黄丽’吧?咱们湖南话里‘黄’和‘王’的发音差不多,再说‘丽’也有美丽、天生丽质的意思,不正适合吗?”王佩玲听完这解释,觉得有趣,便依着他的提议,把“黄丽”二字签在了赠言末尾,日期标注为1958年11月9日,结尾还用自己习惯的小字体写上“你姐黄丽”。

雷锋的大爱精神

雷锋与王佩玲的关系在农场里时常被提起,外人看两人来往密切,不免猜测这份友谊中是否带有些许恋爱色彩。偶尔,农场里的同事们也会开几句玩笑,说他俩关系不一般。雷锋却始终以大方的态度面对这些议论,从未回应过这些猜测。一天,团支部书记李国华特地找到了雷锋,问起了他与王佩玲的关系。雷锋看着书记,坦然地说:“我怎么不爱她呢?我爱全中国人民!”

同年,1958年,雷锋被调离湖南,前往鞍山钢铁厂工作。这次离别后,由于工作变动频繁,再加上团山湖农场的撤销,王佩玲和雷锋逐渐失去了联系。

1962年,他在执行任务中因公殉职,雷锋的名字很快成为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楷模。随之,他的事迹也广泛传播,尤其是他那本日记,成为了人们研究雷锋精神的重要资料。日记中“你姐黄丽”几个字的署名引发了不少关注,成为研究者们多年来难解的“谜题”。人们纷纷猜测“黄丽”是谁,这个人又与雷锋有着怎样的关系,但所有的猜测都无从验证,成为众人心中解不开的谜团。

时间转眼来到1963年,那时王佩玲已经回到了湖南老家,在望城的渔业队工作。3月6日的中午,王佩玲正在午休,她拿起报纸随手翻阅时,突然注意到一条醒目的消息,那是毛主席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大字。她的目光停在了这则消息上,看到下面附有雷锋的照片和他的事迹介绍。王佩玲一眼认出,这正是她熟悉的小雷弟弟。

她放下手中的饭碗,继续细细阅读文章内容,越看越震惊。随着文章的描述,她这才得知,雷锋已经因公殉职。王佩玲愣住了,眼神始终没有离开报纸上的照片,她脑海中浮现出雷锋的笑容和他们的点滴往事。过了好一会儿,王佩玲回过神来,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王佩玲的晚年与回忆

2012年,王佩玲已经74岁,生活回归平静。她从湖南一家日用化工厂退休多年,丈夫早已去世,家里只有一只小狗作伴。耳朵渐渐听不清了,与人交流时,她只能靠写字。平日里,她喜欢坐在家中,看着电视打发时间,有时候还会拿起老旧的日记本。

多年间,关于她和雷锋关系的各种传闻不绝于耳,许多人甚至称她为“雷锋的初恋女友”。每当有人来询问此事,王佩玲都很干脆地否认:“我们不是恋人,纯粹是姐弟关系。”雷锋早已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而她始终默默守着这段友情,不愿让外界的误解改变她心中的记忆。

到了2017年,年事已高的王佩玲身体状况逐渐恶化。5月10日那天,她因病卧床,身体越来越虚弱。她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心中却还有一份牵挂——学雷锋的同志们。她躺在床上,不时望向窗外,等待着长沙雷锋纪念馆的同志们过来。

那天下午,雷锋纪念馆的同志们赶到了王佩玲的家中,围在她的床前。王佩玲艰难地睁开眼睛,看到这些熟悉的面孔,露出了一丝安慰的微笑。她轻轻拉住其中一位同志的手,想要说些什么,但声音已经微弱得听不清了。看到她安然的神情,纪念馆的同志们轻声安慰她,让她安心休息,告诉她雷锋精神会继续传承下去,大家都会牢记雷锋的教诲。

听着这些话,王佩玲缓缓闭上了双眼,嘴角依旧挂着微笑。她的心终于放下,安然地离开了人世。

参考资料:[1]徐炯权.雷锋的“姐姐”王佩玲[J].中国商界,2004(8):79-80

0 阅读:12

孔甲丙今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