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打得是热火朝天,尤其是2025年这会儿,事情更是闹得不可开交。美国那边又开始挥舞关税大棒,对中国商品加了高达145%的关税,想把中国压得喘不过气来。
可结果呢?英国媒体《金融时报》和BBC跳出来说,中国不仅没被打趴下,反而在这次博弈中占了上风。
更让人意外的是,美国的老伙计欧洲和日本,这回居然不怎么买美国的账了,甚至有点“反水”的意思。

要说这贸易战,得从2018年说起。那时候特朗普刚上台没多久,就对中国商品开征关税,理由是中国搞“不公平贸易”,偷了美国的技术,还让美国吃了大亏。
从那以后,两边你来我往,关税加了又加,谈判谈了又崩,搞得全球经济都跟着抖三抖。到了2025年,特朗普卷土重来,刚一上台就对中国商品加了145%的关税,摆明了是要把中国逼到墙角。
可中国这边呢,非但没乱了阵脚,反而稳得一批。英国《金融时报》2025年4月14日的报道里提到,中国现在是全球制造业的“大当家”,供应链的命脉都攥在中国手里。
比如说苹果手机,美国市场占了苹果公司43%的业绩,但89%以上的iPhone都是中国生产的。要是关税把价格抬上去,美国消费者得掏更多钱买手机,苹果公司也得跟着头疼。
这不摆明了,中国手里有牌,美国反倒有点搬石头砸自己脚的意思?
世界银行2023年的统计显示,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占全球的30%以上,美国才18%,日本更少,只有7%。这说明啥?说明中国造东西的本事全球第一,生产线一停,全球都得跟着着急。
美国呢,制造业早就萎缩了,2023年占GDP的比重才11%,服务业和金融业倒是撑起了大半边天。可问题是,服务业不能造手机造车啊,美国还得靠进口,尤其是从中国进口。这么一比,谁更能扛得住贸易战,心里都有数了吧。

还有个关键点,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虽然多,但占中国GDP的比例也就3.6%左右。也就是说,美国市场丢了,中国经济也不会塌天。
反过来,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多是农产品和能源,比如大豆和天然气,这些东西中国完全可以从巴西、澳大利亚买,不一定非得看美国的脸色。
BBC在2025年4月11日的报道里就说了,美国对中国的依赖比中国对美国的依赖大得多,这仗打着打着,美国自己先慌了。
中国手里有啥“刀子”,往哪儿捅贸易战打到这会儿,中国手里攥着好几把“刀子”,而且知道往哪儿捅才能让美国疼。首先是制造业这张王牌。中国不光是“世界工厂”,还是全球供应链的核心。
2023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显示,全球70%以上的电子产品、50%以上的服装和鞋类,都是中国造的。美国要是真把关税加到145%,最后苦的还是自己人。
举个例子,美国沃尔玛的货架上,80%的商品都有“Made in China”的标签,价格一涨,美国老百姓日子可不好过。

第二把“刀子”是金融牌。中国是美国国债的大债主之一,截至2025年4月,手里攥着7590亿美元的美债。虽然抛售美债这种事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真要这么干,美国金融市场肯定得乱套。
《金融时报》分析过,中国就算不抛售,光是减持一点,都能让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美元汇率跟着晃荡。这招不用真使出来,光摆在那儿就够美国忌惮的了。
第三,中国还学会了“分散风险”。过去几年,中国没把鸡蛋全放在美国这一个篮子里,而是加紧跟亚洲、欧洲、非洲国家的贸易合作。比如大豆,美国不卖了,中国立马从巴西买;天然气,美国涨价了,中国转向澳大利亚。
2025年4月《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已经降到历史低点,这让美国的关税威胁没那么好使了。

再说说欧洲和日本,这俩美国的老盟友,咋就跟美国唱起了反调?其实这事儿不难理解,美国这几年搞的“美国优先”,把盟友的利益也坑了不少。
2025年4月1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在布鲁塞尔公开说,欧盟得把目光转向亚洲,跟中国这样的国家多合作。西班牙首相那几天还跑去中国谈投资,摆明了是要跟中国拉近关系。
日本这边也差不多。日本首相2025年4月14日直接批美国的关税政策,说这玩意儿会把全球经济搞乱。
《路透社》报道,日本国内对这态度叫好声一片,因为日本人也看出来了,美国这套单边主义不靠谱。日本企业,像丰田、本田这些,早就离不开中国市场了。
2023年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据显示,中国是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场,占了日本出口的19%。美国要是逼着日本选边站,日本肯定得先顾自己。
为啥欧洲和日本这么干?还不是因为美国的关税不光冲着中国,连带着盟友也没放过。
2023年美国对欧盟的钢铝加了25%的关税,对日本的汽车零部件也收税,这让欧洲和日本吃了不少亏。时间一长,盟友之间那点信任就磨没了。
《金融时报》2025年4月14日还提到,欧盟官员私下里都说,跟美国的关系回不到从前了。这话听着挺实在,欧洲和日本也不是傻子,谁也不想陪着美国瞎折腾。

这仗打到2025年4月,影响已经明摆着了。美国那边,关税一加,进口商品价格蹭蹭涨。《纽约时报》2025年4月15日报道,美国超市里电子产品、衣服都贵了不少,消费者叫苦连天。
供应链也乱了套,好多企业因为拿不到中国零件,生产直接停摆。股市更是跌得惨,美元汇率晃晃悠悠,华尔街都炸锅了。
中国这边呢,虽然也有压力,但应对得挺稳。出口少了,中国就加紧开发新市场,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2023年就涨了15%。

再加上前面说的,从巴西买大豆、从澳大利亚买天然气,中国硬是把对美国的依赖降下来了。2025年4月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到5.8%,但比美国的2.1%还是高出一大截。
欧洲和日本也没闲着。欧盟跟中国谈电动车合作,日本拉着韩国、澳大利亚组贸易圈,大家都在找新路子,尽量少搭理美国的关税战。
这么一看,美国这招关税大棒,非但没压住中国,反倒把自己盟友推远了。

贸易战打到现在,全球经济格局真有点要变天的意思。美国单边主义的路子越走越窄,盟友不挺了,对手没倒,自己还伤得不轻。
《金融时报》2025年4月14日就警告,全球资本市场对美国信心跌到谷底,热钱都跑了,美元指数也跟着跳水。中国这边,靠着制造业和多元化市场,硬是在贸易战里站稳了脚跟。
欧洲和日本的态度一变,全球贸易的“朋友圈”也开始重新洗牌。有一点挺清楚:单打独斗不顶用了,国际合作、多边主义可能才是解决这堆烂摊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