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用于脂溢性皮炎的药物

奕奕说健康 2023-06-10 20:56:05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赖奕言 陈楚雄

脂溢性皮炎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常见的炎症性慢性皮肤病,皮脂溢出部位好发,以鳞屑、面部红斑,甚至油腻性黄痂渗出为主要表现,男性多于女性。皮损好发于多毛、多皮脂和多汗部位。婴幼儿一般在数周到数月内痊愈,在成人则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与马拉色菌、皮脂、免疫反应、表皮屏障有关,其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的药物有几类:

01抗菌类药物

目前研究认为马色拉菌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故抗真菌药物治疗在脂溢性皮炎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局部药物如酮康唑、益康唑、咪康唑、舍他康唑、阿莫罗芬乳膏已被证明对脂溢性皮炎有效,主要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发挥作用。对于严重的脂溢性皮炎,外用治疗顽固者,也可选择口服伊曲康唑治疗。

脂溢性皮炎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由于瘙痒而搔抓,可以引起继发性感染,对于合并细菌感染者,可外用或口服抗菌药物治疗,如米诺环素、克林霉素、甲硝唑、夫西地酸等。

02抗炎药物

a.糖皮质激素药物

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可以有效清除脂溢性皮炎的相关症状和体征,主要为外用制剂,如氢化可的松乳膏、莫米松乳膏、氟替卡松乳膏、布地奈德乳膏等。外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单独或与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但由于不良反应,如毛细血管扩张、多毛、萎缩和口周皮炎等,不建议长期使用。

b.钙调节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主要通过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来治疗脂溢性皮炎。主要药物包括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不良反应较少,能有效控制红斑、脱屑等症状。使用0.1%他莫克司乳膏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在使用部位出现烧灼、刺痛感、瘙痒等,这些症状通常发生在使用最初几天,并随时间推移逐渐消退。

c.复方甘草酸苷

复方甘草酸苷除了具有抗炎作用外,还有免疫调节作用,也可用于脂溢性皮炎的治疗。

03抗组胺药物

对于瘙痒明显的患者可服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地氯雷他定、奥洛他定等。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可抑制组胺作用于H1受体,从而减弱过敏时组胺对血管、胃肠和支气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进而缓解皮肤瘙痒的症状。

04其他药物

B族维生素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减轻皮肤炎症反应。其中维生素B6与皮肤健康有密切关系,能促进氨基酸的代谢以保持皮肤健康,可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及透明质酸酶活性,降低变态反应、炎症反应,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可用于防治脂溢性皮肤炎症。

异维A酸类药物主要通过具有缩小皮脂腺组织,抑制皮脂腺活性,减少皮脂分泌,减轻上皮细胞角化及毛囊皮脂腺口的角质栓塞,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繁殖,并具有抗炎作用。此类药物如阿达帕林凝胶、异维A酸软胶囊等。

具有去脂、角质剥脱、消炎止痒的外用药物,如含有尿素、乳酸、水杨酸、硫化硒的药物,对轻度脂溢性皮炎可减轻红斑及鳞屑作用。

螺内酯对于伴有雄激素水平升高的脂溢性皮炎患者有效,可减少皮脂溢出,用于辅助治疗。

05中药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认为,脂溢性皮炎主要为血热风燥证、脾胃湿热证、血虚风燥证等。故其内服治疗宜清热凉血、疏风止痒等为主。如润燥止痒胶囊,其成分包括何首乌、生地黄、桑叶、苦参、红火麻等,可以起到养血滋阴、清热消肿的作用;当归苦参丸具有凉血、清热、祛湿的功效.

中医外治法剂型多样,包括中药煎液、药粉、酊剂、搽剂、软膏等治疗。如姜黄消唑搽剂为中药酒精制剂,具有去脂、消炎、止痒作用;复方黄柏液包括黄柏、千里光、地肤子等,为外用中成药,可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脂溢性皮炎除了与感染马拉色菌有关外,还与代谢、内分泌、精神紧张过度、饮食等关系密切。因此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调节饮食,限制多脂、多糖及辛辣食物,忌酒,少用热水或碱性肥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睡眠。

参考文献:

[1] 张凡,李沅鸿,李姝润,任伟,陈燕超.脂溢性皮炎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美容,2022,12(10):83-90.DOI:10.19593 / j.issn.2095-0721.2022.10.021.

8 阅读:1543
评论列表

奕奕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