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朱仲丽嫁给了王稼祥,还是毛主席牵的红线,但是你知道吗?朱仲丽和毛主席其实早在她小时候就曾见过面了。
朱仲丽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朱剑凡:叫毛叔叔朱剑凡和杨昌济先生之间拥有深厚的友谊,他们不但在一起学习过,还三观一致。朱剑凡老先生我们之前的文章中就曾说过,他是朱元璋的后裔,但是,他没有被过去的思想裹挟,而是积极融入新思想的浪潮之中,之后,朱剑凡更是积极为社会做贡献,开办了周南女校,杨昌济回国之后,进入湖南第一师范执教,两人之间的来往依旧很密切。
朱剑凡先生是大义之人,是真正毁家兴国的义士,为了教育事业,他和妻子捐献了大批的房屋,还变卖了田地,拿出了金银,按照当时货币计算,已经高达11万元以上,这样的举动无疑是难得且值得敬佩的。
杨昌济和朱剑凡一样都投身到教育行业之中,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才,一天,杨昌济来到朱剑凡的家中,两人共进午餐,饭桌上,两人对于时局高谈阔论,说着说着,杨昌济就想到一个人:毛润之。
毛润之这个学生有一些特殊,他不大喜欢遵守学校作息制度,连按时吃饭都做不到,但是对于读课外书却是非常地勤快。而且,他的小桌子上总是放着几个冷烧饼,他边看书边吃东西,这就算是他的一顿饭了......考试的时候碰到他喜欢的题目,能够洋洋洒洒写上几万字,但是,不喜欢就直接交白卷,但是,他的卷子却实在是见解独到,让人不禁拍案叫好。
后来,湖南教育界的很多老一辈,都对毛主席产生了兴趣,而且都对他予以最为诚挚的关怀,只等着他一飞冲天,亮瞎所有人。
1918年,毛泽东到朱剑凡的家中做客,朱仲丽这才见到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人才。
那天毛泽东穿着一身灰布夹袍,但是一身气度却非常地吸引人。这次他前来就是谈论成立新民学会的。
一次,毛主席又一次来到朱剑凡的家里,毛泽东见到了一个五岁的小姑娘,她穿着红衣花裤,头上还被家里人编了几个小辫子,非常地好看,小孩浑身上下都透露着清凌凌的灵气,她只是乖乖地坐在一边听着大人的讲话,没有上前打扰半分。
对于朱仲丽这个小女儿,朱剑凡一直很喜欢,看着女儿乖巧的模样,他朝着她招招手。朱仲丽一脸茫然的跑了过去,随后满脸害羞地看着对面的客人,
朱剑凡带着女儿认人:“叫毛叔叔!”
朱仲丽乖乖地叫人:“毛叔叔。”
毛主席也对这个小姑娘好奇极了,一问才知道小姑娘才5岁,已经进周南的小学一年级了,他们三岁就把女儿送进幼稚园了。
毛主席也点点头:“难怪她这样大方活泼,别人家的女孩子,连男人都怕见到。”
其实,在这之前毛主席已经去了朱剑凡家好几次了,但这次却是朱仲丽第一次见到对方,并产生了亲近感。
五岁的朱仲丽并不知道,自己在10多年后会来到延安,会叫眼前的毛叔叔为毛主席。
朱仲丽向毛主席提出三个请求1938年,朱仲丽来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革命摇篮延安。
才刚到延安没多久,朱仲丽就接到了毛主席要见自己的消息,她的心里既高兴又紧张,她能见到自己最崇拜的毛主席了,只是,另一个难题摆在她的面前,见到毛主席之后,她应该怎么称呼对方呢?是继续叫毛叔叔还是毛主席,应该鞠躬还是敬礼呢?
怀着这一系列的问号,朱仲丽来到毛主席居住的朴素的窑洞里,才刚见面,朱仲丽的激动之情就冲了出来,脱口而出的就是一句长沙话::“毛叔叔,你健旺?”才一出口,朱仲丽就后悔了,这么说话实在是不够妥当,于是,她又当差个行了一个不大熟练的敬礼:“毛主席,敬礼!”
毛主席眼睁睁地看着朱仲丽那笨拙的动作,忍不住笑了起来,随后让人坐到自己的身边,聊了起来。
起初,朱仲丽还是有点拘谨,毕竟这么多年没见,但毛主席却觉得很新鲜,他也没有想到,当年那个五岁的小女孩已经长这么大了,还知道给自己敬礼了。
朱仲丽有些腼腆地笑了笑,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就那么在一边傻笑着,她的偶像就坐在自己的旁边,怎么能不让人高兴。
为了让朱仲丽完全放松下来,毛主席拉起了家常,在知道朱仲丽学医后,便问及她读了几年医学院。
说起这个来,朱仲丽可是一清二楚:“读了5年,实习两年......毕业后就到了南京中央医院。”
“噢,一共7年,是硕士、博士喽,牌子响当当的!”
毛主席这么一说,朱仲丽反而有点不好意思了,她的经验其实也不多的。
他们二人谈的相当高兴,说起什么就聊什么,朱仲丽全程都很高兴,只是,即便如此,她都没有忘记自己医生的身份,所以,在谈话之后,朱仲丽尝试着和毛主席提出三个要求:
第一,希望毛主席能多散步,这样有益于身体健康;
第二,请毛主席少吸烟,最好能够戒掉,毕竟烟草对身体有害无益;
第三,第三,请毛主席马上吃早饭,马上休息!
毛主席听后也觉得新鲜,没想到这个小姑娘还挺会照顾人。
后来,毛主席还为朱仲丽和王稼祥牵线搭桥,两人相依相伴一辈子,毛主席的眼光非常地好。
朱仲丽一生无子女成婚之后,朱仲丽也曾怀孕过,结果却碰到了恶性妊娠反应,肠胃里面时时刻刻觉得翻江倒海,最后更是连黄水都吐出来了,后来,为了能够坚持工作和战斗,她不得不选择终止妊娠,结扎输卵管,朱仲丽一生都没有子女。
建国以后,朱仲丽先后担任了卫生部妇幼保健处处长等职位,这些繁忙的工作都缠绕着她,让她没有办法得到充分地休息,但是,对于为祖国奉献一切,朱仲丽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她并不觉得苦也不觉得累。
朱仲丽64岁开始放下手术刀,随后拿起笔开始了自己写书的历程,不但写了几十万字的回忆录,十几年的时间里,还用珠珊作为自己的笔名,写了多部长篇佳作,在全国以至于海内外积累了不少的读着。
晚年的时候,朱仲丽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她的时间安排的明明白白:读报、写作、会客、唱歌、弹琴、跳舞、下棋等,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老年时更是将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半生奉献给祖国,她终于能安享晚年。
文章信源&参考资料:
《红墙内的夫人们》:贵州人民出版社 , 1993版;
《王稼祥夫人朱仲丽自传三部曲》: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