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上《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晁错一口咬定诸侯王迟早必反,早动手比晚动手好。削藩事关重大,景帝也拿不定主意,就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集会讨论。因景帝宠信晁错,没人敢公开表示反对,只有窦婴不同意,但无济于事。最终景帝拍板强制削藩,随即下诏: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
景帝下达削藩令十多天后,吴楚等七国就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兵反叛,是为吴楚七国之乱。消息传到京城,平素对晁错骄横专权不满的朝臣纷纷借此向景帝进言杀晁错以平息事态,景帝听从。然而吴楚七国并未止兵撤回,自古造反难有回头路,不杀个你死我活这事就摆平不了。
掀起叛乱的七国分别为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七国起兵后,吴王刘濞与楚王刘戊合兵一处,渡过淮水,向西进攻,与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和周亚夫率领的朝廷大军在睢阳打的难解难分。然而其他五国并未给与吴楚联军支援策应,他们在干嘛呢?
七国之乱本应是十一国之乱,齐王刘将闾、济北王刘志、城阳王刘喜、淮南刘安也准备造反,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十一国可以大致分为四部分:吴楚是为一部;齐、济北、城阳、济南、淄川、胶西、胶东是为一部;赵王刘遂、淮南王刘安各为一部。
吴楚紧邻,原本都是楚王韩信的封国。韩信原为齐王,但齐地富饶,刘邦怕韩信造反,就把他封到了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的楚地。将齐国封给了庶长子刘肥。但即使如此,刘邦还不放心,使诈诱捕韩信将其贬为淮阴侯。之后,刘邦将楚地一分为二,封胞弟刘交为楚王,堂兄刘贾为荆王。
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造反,东击荆王刘贾,刘贾败走身死。刘濞是刘邦二哥刘仲的儿子,在平定英布之乱中立有战功。于是刘邦就改荆国为吴国,封刘濞为吴王。刘邦封刘濞以后,不知是未卜先知,还是想想敲打敲打刘濞,就抚着他的背说:“汉朝建立后五十年,东南方向将发生叛乱,难道是你吗?天下同姓皆为一家,希望你谨慎一点,不要造反。”刘濞叩头说:“不敢。”
吴国地处东南沿海,有海水可以煮盐。又有铜山,吴濞就偷偷的自己铸铜钱。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四月,废除盗铸钱令,允许私铸。刘濞就开始光明正大的大量铸钱,依靠煮海盐和铸铜钱,吴国迅速积累起财富。文帝时,刘濞的儿子刘贤入京,陪伴皇太子刘启喝酒博弈。刘贤骄横耍赖,刘启也是个火爆脾气,拿着棋盘就把刘贤打死了。刘濞心生怨恨,称病不来长安朝见。文帝也对此事冷处理,赐予他倚几与手杖,免除了朝见天子之礼。景帝下诏削藩,吴国三郡被削去两郡,还有传闻要彻底除掉吴国。刘濞新仇旧恨一起报,遂起兵造反,并遣使联络其他诸侯王。楚王刘戊是刘交之孙。楚国三郡被削了一郡,刘戊也非常不满。于是会同吴王一同造反。
济南刘辟光、淄川刘贤、胶东刘雄渠、胶西王刘昂、齐王刘将闾、济北王刘志都是齐王刘肥之子。城阳王刘喜是刘肥之孙、朱虚侯刘章之子。吕后死后,诸吕欲作乱,齐王刘襄(刘肥长子)率先起兵讨伐诸吕,刘襄的弟弟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在长安策应,为平定诸吕立了大功。但周勃、陈平以刘襄功高势大,怕他当皇帝以后不易控制,踢开老臣。就选了最低调、势力最弱的代王刘恒为帝。代王是刘邦仅存儿子中年龄最长,刘襄见了都要喊声四叔。刘襄不甘心给汉文帝做了代王嫁衣,但又拿朝臣们没办法,愤恨之下,文帝即位后不久,刘襄就一命呜呼了。
因刘章、刘兴居灭诸吕有功,大臣们答应封他们为赵王、梁王,但文帝得知他们最初想立的是刘襄,就把他们的功劳压下去了。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封刘章为城阳王、刘兴居为济北王。刘兴居因为兄长没当皇帝,心怀不满。第二年,匈奴进犯,文帝屯驻太原。济北王刘兴居趁机叛乱,首开同姓王国武装反抗汉廷之先例。文帝派兵镇压,叛军顷刻瓦解,刘兴居被俘后自杀。一年后,城阳王刘章去世。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齐王刘则(刘襄之子)死,因刘则无嗣,文帝趁势将齐国一分为六,封刘肥的六个儿子为王。
齐地七王同气连枝,向来对汉文帝做皇帝很不服,都准备造反。只不过六个叔叔认为当年刘章在长安为诛灭诸吕做出了很大贡献,造反这事很可能遭至杀身灭国之祸,太危险,就不让大侄子刘喜趟这趟浑水了。若是造反失败,刘章还能有子孙祭祀供奉,若是成功就分他一些土地。齐王刘将闾在同意造反以后又反悔了,结果被四王围攻。济北王刘志在修城墙的时候被手下郎中令劫持,也未能参与造反。因而齐地七王中只有四王起兵造反。
赵王刘遂是赵王刘友之子,刘友被吕后关禁闭活活饿死后,赵国也被吕后封给了侄子吕禄。文帝登基后,封刘遂为赵王。赵王有四郡,被削一郡,是被削最轻的,但是也入伙造反了。
淮南王刘安是淮南王刘长之子,刘长自恃是文帝唯一在世的弟弟,非常骄横。又认为自己也是刘邦之子,也可以当皇帝,就准备谋反。结果事情败露,被文帝收押流放蜀地。赴蜀途中,文帝命沿途各县官员进奉食物,但官员们都不擅自敢打开囚车的封门,刘长被活活饿死。
刘长死后,淮南国百姓传唱:“一尺麻布,尚可缝;一斗谷子,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汉文帝听到后,就叹息说:“尧舜放逐自己的家人,周公杀死管叔蔡叔,天下人称赞他们贤明。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能不因私情而损害王朝的利益。天下人难道认为我是贪图淮南王的封地吗?”于是徙封城阳王刘喜去统领淮南王的故国。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迁淮南王刘喜复返城阳故地,将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立刘长的三个儿子为王:刘安为淮南王,刘勃为衡山王,刘赐为庐江王。
淮南三王与文帝有杀父之仇,因而刘濞也遣使来约他们一起造反。衡山王、庐江王均未响应,独淮南王想造反,却又被手下相国骗取了兵权后架空。夺得兵权后,淮南国相坚定的站在朝廷一边。
七国造反原因各不相同,又互不统属。吴王刘濞虽然在诸王中辈分最高,又最先起兵,但根本无法统一指挥叛军,只能带着吴楚联军在睢阳鏖战,根本指望不上其他五国救援。五国之中,济南、淄川、胶西、胶东四国叛军急于清理门户,围攻反悔的齐王刘将闾,哥几个先自己打起来了。赵国孤悬北方,无所依靠,只好求助于北方的匈奴。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刘遂刚造反就被曲周侯郦寄率领的朝廷大军重重包围,成了缩头乌龟。
睢阳鏖战三个月后,周亚夫见吴楚军已经锐气尽失,派兵南下截断其粮道。吴楚叛军因此断粮,在周亚夫的猛攻之下,尽作鸟兽散。吴王刘濞逃至东越,被东越王所杀,献首级于汉。楚王刘戊自杀。在齐地,俞侯栾布与齐王刘将闾内外夹击,迅速平定叛乱,造反的四王皆伏诛。而后栾布与郦寄合击赵地,赵王刘遂自杀。匈奴听闻吴楚已兵败也未进犯汉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