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兜兜,开始阅读前点点“关注”,我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有趣的奇葩故事,感谢支持!
公元前119年,大汉王朝与匈奴的漠北之战,如同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暴,席卷了广袤的草原和沙漠。汉武帝一声令下,卫青与霍去病两位杰出的将领,各率五万骑兵,犹如两把锋利的剑,直插匈奴腹地。身后,是几十万步兵和转运物资的民夫,他们如同一条长龙,蜿蜒前行,为前线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
卫青,这位大将军,深入边塞,与匈奴展开了殊死搏斗。他的军队如同狂风扫落叶一般,斩获敌兵一万九千余人。然而,在卫青与匈奴单于的决战中,却出现了意外。
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的军队,从东路进军时迷了路,未能如期与卫青会合,共同围攻匈奴单于。这使得汉军虽然追击了二百余里地,却最终未能捕捉到匈奴单于的身影,让他侥幸逃脱。
而另一边,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军队,虽然人数与卫青相当,但兵士精壮,装备优良,战斗力极强。他们从代郡、右北平出兵,深入大漠一千余里,与匈奴左贤王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
最终,霍去病的军队共捕获俘虏和杀敌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其中包括了匈奴屯头王、韩王和单于近臣章渠等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这样的战绩,堪称辉煌。
漠北之战对匈奴的打击是致命的。经此一役,匈奴王庭被迫远远北遁,幕南再无王庭。匈奴单于在无奈之下,只得采纳赵信的建议,派遣使节来到汉朝,请求与汉朝和亲。
面对匈奴的和亲请求,汉武帝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朝堂之上,众说纷纭,有人主张和亲,有人建议借此机会使匈奴臣服。时任丞相长史的任敞,最后上奏道:“匈奴刚刚被击败,处境困难,应该使它成为我朝属国,到边界请求朝拜。”汉武帝听了任敞的建议,决定派他出使匈奴,试图说服匈奴单于臣服大汉王朝。
然而,匈奴单于听了任敞的诏安游说,却十分不爽。他下令把任敞扣留住,不让他回国。大汉王朝在外交上吃了一个亏,但此时却也无力再对匈奴用兵。
因为从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讨伐匈奴起,到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发动漠北之战止,十来年间,大汉王朝连年对匈奴用兵,虽然收获颇丰,却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据史料记载,漠北之战前,汉军在边塞检阅时,官私马匹加起来共十四万匹。而漠北之战结束后,班师重新入塞时,马匹只剩下不到三万。这样的战争折损率,令人触目惊心。即便是经过文景之治长期积聚的大汉王朝,也消耗不起这样的损失。
因此,在任敞被扣留在匈奴后,主张与匈奴和亲的舆论便又逐渐甚嚣尘上。其中,儒生博士官狄山喊得最凶。他认为答应与匈奴和亲对国家有利,可以避免进一步的战争和损失。
汉武帝的内心是不愿意与匈奴和亲的。他深知匈奴的野心和狡猾,担心一旦和亲,匈奴会趁机卷土重来。然而,在现实面前,他又有些犹豫。于是,他便就此问题询问御史大夫张汤。
张汤此人,十分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他察觉到汉武帝内心的真实想法后,便顺着汉武帝的心意,当面批评儒生狄山说:“这个愚笨的儒生,什么都不懂。”狄山听了张汤的话,当场反驳说:“我固然愚笨,但是我是愚忠;像御史大夫张汤,乃是诈忠。”
狄山的话,无疑是在挑战汉武帝的权威和张汤的地位。汉武帝听了狄山的话,脸一沉,问狄山道:“我派你掌管一郡,你能不让匈奴进犯吗?”狄山是博士官,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怎么可能去领兵打仗,抵御匈奴?所以他只好怅怅地回答说:“不能。”
汉武帝又问:“那么让你管一个县呢?”狄山还是回答说不能。汉武帝似乎是铁了心要让狄山难堪,惩治狄山,于是步步紧逼道:“那么,让你管一个要塞呢?”
狄山心中暗自思量,如果与汉武帝如此诘辩下去而无话回答,必定会被交到司法官员那里审判。于是,他咬咬牙、狠狠心,回答道:“能。”狄山心想,反正自己是个儒生,也没什么可失去的,大不了就是一死。
汉武帝听了狄山的回答,心里冷笑一声。他马上派狄山去守要塞。狄山虽然心中忐忑不安,但也不敢违抗皇命。他只得硬着头皮去了要塞,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责。
然而,狄山毕竟是个儒生,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他守要塞才一个多月,匈奴人便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狄山虽然拼尽全力抵抗,但最终还是未能守住要塞。他的大好项上人头,也被匈奴人斩下了。
狄山的死讯传回朝廷后,文武百官都震恐不已。他们深知汉武帝的威严和厉害,从此再也不敢触犯他的心意。史书上说,从此以后,文武百官没有人再敢触犯张汤。但我以为,这可能是史家的春秋笔法。因为与其说文武百官从此不敢触犯张汤,不如说文武百官从此不敢触犯汉武帝的心意。
汉武帝以此方法,逼得儒生们从此再也不敢多嘴多舌。他用自己的手段和威严,维护了朝廷的秩序和稳定。然而,这种手段也显得有些狠辣和残酷。毕竟,狄山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他本不该承担如此沉重的代价。
那么,汉武帝惩治狄山的法子,到底是高明还是狠辣呢?这恐怕要成为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一方面,有些儒生食古不化、不识时务、没有真本事却又喜欢指手画脚,实在令人生厌;另一方面,汉武帝采取借刀杀人之策,让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去抵御匈奴,简直就是送羊入虎口,又有些太过狠辣了。
无论如何,漠北之战后的这场风云变幻,都让我们看到了汉武帝的威严和手段,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政治斗争和人心惶惶的氛围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狄山的死,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注脚,永远地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看完文章的您有何感想呢?
快到评论区来分享吧!
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精彩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