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不接受日资入股,三分之一员工是残疾人,白象有多让人破防

桐桐看趣事 2025-02-07 02:36:18

白象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也面临着市场变迁带来的严峻挑战。从濒临破产的小厂,到辉煌一时的行业亚军,再到陷入低谷后的艰难转型,白象的故事是一部充满起伏与探索的商业传奇。

白象最初是河南省粮食厅下属的小加工厂,仅有 4 亩地和一条简陋生产线,却人员冗余,连年亏损,5 年换了 5 位一把手都未能扭转局面。

1996 年,姚忠良临危受命,他向上级争取到自主用人权后,对人员进行大换血,辞退一批老员工,招聘中专、大专生。彼时,方便面行业正蓬勃发展,全国有 1000 个生产厂家、2000 多条生产线,年产量达 120 亿份,康师傅和统一凭借资金与研发优势成为行业巨头。

姚忠良

姚忠良深知白象实力悬殊,决定扎根下沉市场,以河南为大本营。他带领新员工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叫卖宣传,通过对比友商产品找差距。这份努力很快得到回报,次年白象扭亏为盈,销售额超 1 亿元,2000 年突破 10 亿元,成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随着市场发展,“吃方便面致癌” 等谣言让消费者对方便面热情减退,市场陷入低迷。姚忠良果断以营养为卖点进行转型,2004 年推出白象大骨面,利用国人 “汤等于营养” 的观念,喊出 “大骨营养在里面” 的广告语,一击即中。

大骨面不仅帮白象跻身一线市场,成为行业第二,还奠定了以汤底为卖点的产品策略,此后多年一直是白象的王牌产品。2005 年,大骨面单品销量达 5.7 亿元,2011 年突破 40 亿元,占据全国方便面近 18% 的市场份额,这也是白象发展的巅峰时刻。

2011 年起,中国方便面市场陷入滞胀,规模连年走低,康师傅和统一发起价格大战抢占低端市场,白象生存艰难。姚忠良引入定位理论,砸入全部资源强推升级版 2.5 元大骨面,试图定位大骨面专家,却因与市场领导者价格差距过大,导致大骨面销量和利润双亏,元气大伤。

除了方便面业务受挫,白象在多元化发展上也困难重重。2012 年进军饮品业,虽推出多种饮料产品,但都未在市场上掀起波澜,官网甚至都不见饮品业务介绍。福喜面食工坊计划 3 年内开满 5000 家,初期在河南开出 150 多家连锁店,但因运营成本高、鲜面食微利,门店数量逐渐减少,最终未能走出河南。

尽管过去十年白象在新业务探索上不尽如人意,但如今也迎来新机遇。国内方便面市场持续回暖,年轻人对方便面热情不减,白象明星产品骨汤面仍受喜爱,承袭骨汤面历史的汤好喝系列上市两年全国销量达 5 亿份。

为了更好地优化品牌形象,白象积极与热门动漫、游戏 IP 展开跨界合作。印有动漫角色形象的限量版包装方便面,成为年轻人竞相收藏的对象;与游戏联名推出的互动活动,更是让白象深度融入年轻人的娱乐生活,极大提升了品牌的亲和力与时尚感。

白象 X 王者荣耀,联名产品

同时,白象还注重与年轻人的情感连接。通过开展校园公益活动,助力贫困学子的学业梦想;投身环保事业,推广可降解包装,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赢得了年轻人的尊重与认可。

白象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为受灾地区捐赠物资,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这些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白象,认可白象的品牌价值。消费者们纷纷用实际行动支持白象,不仅自己购买白象的产品,还在社交平台上自发宣传,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

白象还与各大高校合作,设立奖学金,鼓励学生们投身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学习,为行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同时,白象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符合健康、便捷、个性化消费需求的新产品,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

随着这些举措的逐步落地,白象的市场份额稳步回升,销售额持续增长。曾经熟悉的白象味道,再次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客,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还凭借独特的口味与优质的品质,成功走出国门,在国际方便面市场上崭露头角。白象续写的辉煌篇章,激励着更多国产企业在传承与创新中砥砺前行,共同书写中国品牌的传奇故事。

文章来源:十万个品牌故事

0 阅读:0
桐桐看趣事

桐桐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