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喝汇源,这句广告词曾深深烙印在国人的记忆里。
曾经,只要春节的氛围一浓,超市货架上那一排排绿色包装的汇源果汁,就成了家庭聚会、走亲访友的标配。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它悄然从我们的视线中淡去。如今,当我们在超市的货架间徘徊,会惊觉,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汇源果汁的身影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0908e10b5cc1e8669b4e372d12c88ac.jpg)
这不禁让人发问:曾经盛极一时的汇源果汁,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呢?
011992年,在创业浪潮的席卷下,不安分的朱新礼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放弃了安稳的公职,接手了一家亏损超千万的水果罐头厂,创立了汇源果汁。彼时的他,怀揣着将水果加工成浓缩果汁,开辟新市场的梦想。然而,创业之路困难重重,背负着前任留下的450万外债,银行贷款无门,汇源的开局举步维艰。
在一位香港朋友的建议下,汇源与德国企业合作,靠着低价返销果汁的方式,产出了第一桶果汁。但国内市场无人问津,朱新礼只能将目光投向国外。
1993年,不会外语的他背着煎饼和产品奔赴德国参加食品展,幸运地与瑞士企业签下500万美元合同,赚到了第一桶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9cda49bbdfdf0be62b5fa653da22a59.png)
1994年,汇源迁至北京,1997年,豪掷7000万在新闻联播开播前的黄金时段投放广告。
这一疯狂的豪赌,让汇源一举闯入亿万中国人的生活。此后,汇源的销量每年翻倍,到2000年,年销售额已超12亿,成为全国最大的纯果汁生产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2561b7db88b9f0fe566644b66bf940a.jpg)
2000 年,德隆集团的创始人唐万新找到了朱新礼。在新疆那片一望无际的种植园里,唐万新描绘着全产业链的宏大蓝图,这让朱新礼心动不已。2001 年,双方合资成立北京汇源,德隆出资 5.1 亿获得 51% 股权。
但合作没多久,汇源就发现自己被 “坑” 了。
德隆三天两头借钱,抽走合资公司的现金和利润,汇源成了被 “榨汁” 的一方。朱新礼当机立断,提出回购股份。经过几番拉扯,最终以8亿高价赎回股份。事实证明,朱新礼的决定是正确的,不久后,德隆系资金链断裂,唐万新入狱。
与德隆的合作虽不愉快,但也为汇源带来了发展契机。靠着德隆的注资和贷款,汇源在全国疯狂布局,建立了20多家果汁生产基地,销售额再次翻倍。
这次经历让汇源坚定了与资本共舞的想法。之后,汇源引入统一、法国达能等巨头成为股东,并在2007年成功在香港上市,融得24亿港币,风光无限。
上市后的汇源,在纯果汁市场的市占率一度接近 50%,稳居第一。可资本市场却并不买账,股价暴跌。资本看衰的不是汇源,而是整个果汁市场。毕竟,口感酸涩的纯果汁并非所有国人都能接受,汇源几十亿的销售额,在几千亿的饮料市场中,只是个小品类。
就连2004年才上市的果粒橙,两三年销量就赶上了汇源。
面对资本的看衰和市场天花板,朱新礼又想起了唐万新画的产业链大饼。他决定进军产业链上游,做水果、做农业。
可做农业项目投入巨大,钱从哪来?汇源的答案是卖身资本。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8d296008c7a94fd830d0ee986c4c5dd.png)
2008年,汇源委托高盛寻找买家,可口可乐愿意出价 179 亿港元收购。若交易成功,朱新礼可套现 74 亿港币,实现自己的 “种菜梦”。
然而,这笔收购却引发了国内舆论的强烈反对,人们担心汇源会像北冰洋被百事收购后遭到雪藏。最终,2009年3月,因违反反垄断法,收购案被商务部叫停。
汇源股价大跌,朱新礼身价缩水 33 亿。更糟糕的是,收购前汇源已按可口可乐要求裁撤经销商、裁员、停滞新品研发,还投资了 20 亿的果树项目,随着交易终止,这些都成了泡影。
02收购失败后的汇源,没有回归主业,而是陷入了多元化的泥沼。
它开始追逐行业风口,玩起资本运作。在近10年里,汇源涉足可乐、饺子、矿泉水等多个领域,收购旭日升、三得利中国,入股中石化子公司。但这些业务都是浅尝辄止,什么热做一点,发现走不通就迅速裁撤。
2011年后,汇源一年新招上万人或裁掉大几千人成了常态。如此折腾,导致主营业务持续亏损,汇源果汁的销量也越来越差。到2020年,汇源在纯果汁市场的份额只剩15%。
与此同时,朱新礼个人的执念也将汇源拖入更深的深渊。他不顾公司亏损,在全国各地大肆布局大型农业项目,汇源一度拥有20多个农业产业园,果蔬种植基地超1000万亩。
为了搞钱,汇源卖厂房、设备、房产,四处借钱,拆东墙补西墙,债务压力越来越大。
2017年底,汇源总债务超114亿,而当年净利润仅1.3亿,光利息就还了5.5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bd14a1bc0f1095dcc152372fb5f01a7.png)
2018年,证监部门发现汇源违规向朱新礼控股子公司贷款42亿,汇源紧急停牌。2019年,更多雷区暴露,汇源旗下公司欠款不还,朱新礼资产冻结成老赖。此时的汇源,已经千疮百孔,多次寻求卖身,但都因自身问题被买家嫌弃。
2020年,朱新礼和女儿退出汇源董事会,2021年,汇源无奈退市。曾经的国民果汁,就这样在市场上逐渐销声匿迹,无人问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365cd22fdd582288d02fe9f22a9f48c.png)
直到2022年,上海文盛资产投资16亿推进汇源重整,它才迎来重生的机会。
汇源果汁的兴衰,是一部充满警示的商业传奇。它曾经凭借扎实的用料、独特的产品和大胆的营销,成为国民记忆中的经典。但在资本的浪潮中,它迷失了自我,丢掉了立身之本。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于企业来说,无论何时,坚守核心业务,打造过硬产品,才是立足市场的根本。
如今,重生的汇源能否重新赢回消费者,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本来源@虎嗅APP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