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最一鸣惊人的霸主:当孙子和爸爸(霸霸),我都是最专业的!

映菡历史趣闻 2024-05-17 02:53:46

公元前614年,楚穆王病逝,楚庄王即位。可是,年轻的楚庄王继承大位后居然不事朝政,整日玩乐,将所有政务都交给了令尹斗椒处理。

为此,朝中大臣忧心忡忡,纷纷进宫劝谏。楚庄王为了不让这些大臣影响自己的好心情,于是在殿门外立了块牌子,上书:有敢谏者,杀无赦!

楚庄王昏庸的样子让令尹斗椒很是满意,他大权独揽,狼子野心,甚至想取而代之。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不过是楚庄王立的人设而已。

当年,城濮之战,晋军大败楚军,楚成王的霸王梦就此破碎,以晋国为核心的政治风向逐渐形成。不久之后,楚成王的儿子商臣起兵谋反,逼迫楚成王自杀,商臣自立为君。

楚庄王便是商臣的儿子,他从自己的父亲手中接下了称霸中原的梦想,最终蛰伏三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那么,楚庄王到底为何要蛰伏三年,为自己树立荒淫无道的昏君形象?这三年里他又做了些什么?他最终是如何一鸣惊人,成为一代霸主的?

这一切还要从楚国若敖氏家族开始说起。

01若敖家族

楚国国君鬻(yù)熊,自幼习文练武,有安邦治世之才,虽然年高九十,但仍然雄心勃勃。姬昌伐纣之时,特地到荆山拜访他。

鬻熊见到姬昌后,很是开心,随即向姬昌表达了想要投奔,共济苍生的愿望。可是,姬昌见鬻熊皓首银须,很是惋惜地说道:“您虽有雄心壮志,可风烛残年,又能光耀几年?”

鬻熊听了姬昌的话,自信地回道:“我虽然年迈,但不耽误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啊!”

姬昌一听,也有道理,于是将鬻熊带回西岐,共谋大事。鬻熊到西岐后,被任为谋臣,尊为师长,成为周王朝的开国功臣。

周成王时期,周王室开始对开国功臣的后代分封诸侯。当时,分封诸侯有五个等级,分别是公、侯、伯、子、男,鬻熊的曾孙熊绎被封为四等诸侯,称为楚子。

周成王分封诸侯以后,在岐阳盟会诸侯,这是熊绎第一次以诸侯的身份出席盟会,因此他十分高兴。可是,当大臣逐一请诸侯入席后,熊绎却发现会场中根本没有自己的位置。

正在这是,另一个大臣走过来,指派熊绎去安放祭祀用的香草和开会用的木牌,然后子啊去看守庭前的火炬,熊绎见状连忙说:“我乃楚国诸侯!”

熊绎的声音铿锵有力,可是却让一旁的大臣哈哈大笑起来,讽刺道:“今日只有侯、伯以上才可入席,你不过是个楚子,蛮夷之族尔,岂敢违背天子之名,还不速去。”

熊绎听罢怒火中烧,可是也不敢发作,只得忍气吞声地服从。

熊绎回到楚国后,只见楚国的文武大臣皆在城门口迎接,气势恢宏,想要一扬国威,却只见熊绎垂头丧气地回来,询问之下才得知,周王室欺辱楚国位卑,不给席位。

众大臣越听越气愤,熊绎见状便郑重地说道:“今日中原受辱,是我楚国财富匮乏,兵微将寡,如果中原对立,必是自取灭亡。欲求生存,不守欺辱,唯有同心创业,奋发图强。”

于是,熊绎带领楚人穿着破衣,拉着柴车,开垦山林坡地,将楚国一步步带入繁盛,更是创立了积极进取,革故鼎新,至死不屈的楚国精神。

这便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由来。

经过五十年的艰苦奋斗,楚国的疆土不断扩大,国力日渐强盛,军事实力也称霸江汉一带。当初,周王朝不将楚国当成诸侯,如今,楚国也从未将周王朝放在眼里,还多次冒犯。

公元前791年,楚国国君熊仪继位,史称楚武王,此时已经是周宣王时期。熊仪也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一代君王。

熊仪去世后,因葬于若敖,因此谥号为若敖。之后,其儿子熊坎继位,史称楚厉王,熊仪的小儿子斗伯比则被封为楚国令尹。他以父亲的谥号若敖为氏,又因封于斗邑,为斗氏之祖。

斗伯比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他多次为楚武王出谋划策,侵略江淮诸多诸侯国,还将有周王朝支持的随国彻底征服,是楚武王身边最高统治集团成员之一。

此后,在斗伯比的带领下,若敖氏家族蒸蒸日上,常年制霸楚国的令尹之位,成了楚国的头号家族。

到了楚文王时期,文王死后,其弟弟熊子元杀了太子熊艰而立熊恽为国君,史称楚成王,而子元也一跃成为楚国的新一任令尹。

之后,熊子元更是大权独揽,嚣张跋扈,惹得楚国上下都对其不满。最终,是若敖氏家族的斗班出手,将他杀了。

当时的楚国,在熊子元的执政下,国力逐渐衰微,需要有一个铁血手腕,雷厉风行的令尹帮助楚国走出困境,此人便是斗伯比的儿子, 斗谷于菟,字子文。

斗子文上位后,为楚国兢兢业业,更是散尽家财帮助楚国走出了困境,自此,斗子文的声望在楚国越来越高,几乎没有家族能与若敖氏抗衡。

因此,楚国的内政几乎都是若敖氏在把持。

齐桓公去世后,楚成王和斗子文看准了时机,率军北上称霸,鲁国、郑国和宋国不敌楚国的军力,纷纷臣服,成为楚国的附属国。

斗子文辅佐了楚成王几十年,年老之后,又将令尹之位交给了同族的斗子玉。斗子玉上台后,正逢公子重耳流亡到楚国。

斗子玉看出了重耳的不凡,回到晋国后定能继承大位,他害怕重耳成为楚国的敌人,于是劝楚成王将他杀了,但是楚成王拒绝了斗子玉的请求。

之后,重耳又流亡到秦国,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顺利回到晋国,成了晋国的国君。即位后,重耳励精图治,开疆拓土,中原诸侯国仿佛看到了希望,纷纷反叛楚国,投效晋国。

各国诸侯的举动直接惹恼了楚成王,他派遣斗子玉为将,率兵围攻宋国,想要杀鸡儆猴。

而另一边,重耳好不容易强大了晋国,有诸侯国臣服,还没捂热乎,怎么能任由楚国再夺走。于是,他整顿三军,率军出征,攻克了曹国和卫国,并将大军驻扎在卫国境内。

这边,斗子玉还没拿下宋国,那边曹国和卫国也已经被晋国收入囊中。楚成王得到消息后,连忙发出诏令,要求斗子玉撤兵,他明白,此刻的晋国是人心所向,不能硬碰硬。

可斗子玉却违背王命,率军急进,与晋国军队对峙于城濮。大战一触即发,重耳命大军退避三舍,报答当初流亡楚国时,楚成王对他的礼遇。

最终,城濮之战爆发,楚国大败,斗子玉违背王命,只能自杀谢罪。

有人说,楚成王之所以不杀重耳,只为了借重耳的手除掉斗子玉。当时,若敖氏家族在楚国呼风唤雨,权力过重,导致王权旁落,必须要灭其威风。

然而,斗子玉的死也并未覆灭若敖氏家族。

城濮之战后,楚成王想要改立王子职为太子,太子商臣得到消息后,起兵谋反,将楚成王逼死,然后继承大位,史称楚穆王。

楚穆王在位时期,与若敖氏家族的关系极为紧张,因为当初楚成王想要立他为太子的时候,就遭到了若敖氏家族的反对,后来,改立太子的注意也是出自若敖氏家族。

楚穆王去世后,楚庄王即位。楚国交到楚庄王手上的时候,楚国的政治班底是四分五裂,大部分权力掌握在以斗椒为中心的若敖氏家族手中。

楚庄王即位之初,楚国局势不稳,若敖氏家族也出现了内斗。斗克内斗失败,竟然挟持楚庄王逃出郢都,好在最终楚庄王被安全救回,这场叛乱史称斗克之乱。

这件事让楚庄王明白,自己身为一国之君,竟然成了家族内斗的政治砝码,而这个斗克仅仅是若敖氏的旁支,便敢拥兵自重,挟持国君,而他毫无抵抗之力。

若敖氏家族的豪横让他如鲠在喉,他只能隐忍,并且做出昏庸的样子来迷惑若敖氏,降低他们的防备。

楚庄王即位的三年里,他终日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完全不问国事。在诸多大臣的眼中,他是个只顾享乐的君主。其实,他只是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君王。

于他而言,日夜寻乐,他并不快乐。

02一鸣惊人

一日,大夫伍举来求见楚庄王,但是,他并不想像其他大臣那样死谏,而是想到了一个迂回的办法,旁敲侧击地试探。

当楚庄王听到内侍禀报,有大臣前来求见的时候,他不屑地说道:“我倒要看看还有哪个不怕死的来劝谏。”

当伍举踏入宫殿时,之间楚庄王左手抱着郑姬,右手拥着越女,左拥右抱,葡萄美酒,好不快活,伍举见状,不禁有些皱眉。

他向楚庄王行了一礼后,说道:“听说大王这里有美酒歌舞,我是来讨杯酒喝的。”

楚庄王一听,顿时露出了高兴的神情,给伍举赐了座位,与他共饮了起来。

随后,伍举趁着楚庄王高兴,说道:“大王,臣之前在郊外游览,遇到一个老人,他跟臣说了一些隐语,臣不知其中含义,特来向大王请教。”

楚庄王一听,来了兴趣,问道:“是何隐语,还能难处你?”

伍举恭敬地回道:“那老人收,我们楚国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斑斓的花纹,栖息于高坡之上已有三年,不见其飞,不闻其鸣,我竟不知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听罢,若有所思地回道:“这怕是只呆鸟吧!”

伍举却回道:“不是,这世上怎会有这么漂亮的一只呆鸟呢!”

楚庄王心下明了,说道:“你说的那只鸟是只神鸟,它三年不飞,三年不叫,一飞必冲天,一鸣必惊人,你的意思寡人明白了,你且回去,等候寡人的消息吧。”

这场暗藏玄机的交锋之后,伍举明白,这个年轻的君主并不是他们所看到的那样昏庸,他定是有了自己的计划,只待时机成熟,便可一鸣惊人。

楚庄王知道,若敖氏家族根深蒂固,关系盘根错节,为了让他们放松警惕,楚庄王选择韬光养晦,暗中观察,默默选择可以为己所用的人才。

这个表面上贪图享乐的君王,其实内心有着不输于先祖的雄心壮志,当年楚国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为楚国开创了盛世。如今,他要北上图霸,完成祖先的梦想。

公元前611年,楚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举国上下都陷入了饥荒之中,此时,楚国西部的几个少数民族在庸国的带领下,趁机发动叛乱,一时间楚国上下风雨飘摇。

这日,楚王宫的朝堂上,令尹斗椒正在向楚庄王汇报战事,汇报完毕后,他向楚庄王建议道:“大王,国家如今处于危难之中,为了躲避战乱,我们还是尽早迁都吧。”

大夫伍举听了斗椒的话,立刻反驳道:“郢都乃楚国根本,怎么轻易放弃!”

可斗椒却不以为意地回道:“你说得轻巧,如今全国到处都在闹饥荒,士兵都吃不饱,拿什么去抵御敌军?”

斗椒的话让楚庄王抓住了一丝机会,他想,这不是正是他夺取军权的良机吗?见斗椒和伍举还在争论,他说道:“两位大人不要吵了,寡人已经决定率军亲征,平定叛乱。”

楚庄王的话让伍举明白了,眼前的这只大鸟终于要展翅高飞了。

楚国这次的危机让楚庄王抓住了契机,重掌兵权,他一边安排楚军边战边退,诱敌深入;一边迅速开展外交活动,请秦国和巴国派兵从后方进攻叛军。

两面夹击之下,楚国一举将庸国消灭,庸国的土地被三国瓜分,划入楚国的土地成了上庸。

解决了外患之后,楚庄王趁此机会对楚国内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调整官员任命,分化令尹的实权,斩杀了大批奸臣,楚庄王的雷霆手段让以斗椒为首的若敖氏家族胆战心惊。

此刻的斗椒,被楚庄王压制得毫无反手之机,他此时才明白,什么沉迷酒色,什么狩猎不归,都是假的,这一切不过是楚庄王的障眼法,他三年前就应该废了楚庄王,握紧权利。

可是,此刻的斗椒明白得太晚了,若敖氏已经被推到了悬崖边上,随时可能被倾覆。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领楚国军队前去讨伐陆浑戎,这是楚庄王首次出征中原。此时的陆浑戎根本不是楚军的对手,被打得溃不成军。

然而胜利之后,楚庄王并没有班师回国,而是带着军队直接来到了周天子的都城,洛河之滨。

数百年来,周王朝一直看不起楚人,将他们称作蛮夷,曾数次兴兵讨伐。而这次,他要在这里向周王朝证明,楚国拥有怎样的军事实力,他们不是好欺负的。

楚军阅兵气势恢宏,杀声震天,洛邑城内兵荒马乱。惊惧之下,周定王派遣大夫王孙满为使,以慰劳楚军的名义,到楚营一探究竟。

楚庄王见王孙满前来,便知道了周定王的意图,他向王孙满问道:“我听说,禹王时铸有九鼎,三代相传,以为世宝,如今在洛邑放着,不知这九鼎轻重体积大小如何?”

王孙满回道:“九鼎体积庞大,无法称量。”

楚庄王闻言,不屑地说道:“这能有多大,不过几个鼎而已,我大楚的士兵只要把兵戟上的铜钩都折下来,就足够铸成这九鼎了。”

王孙满听了楚庄王的话却满不在意,他朗声说道:“铸鼎虽易,但是否能够拥有这天下,在德不在鼎啊!”

王孙满的话瞬间点醒了楚庄王,不久之后,他便主动撤兵,班师回朝了,而这就是著名的典故,问鼎中原。

但是,让楚庄王没想到的是,在他问鼎中原的时候,楚国发生了内乱,令尹斗椒不堪楚庄王的威慑和施压,起兵谋反了。

公元前605年,楚庄王带兵与斗椒率领的若敖氏家族叛军在皋浒决战。两军叫阵之时,斗椒向楚庄王连射几箭,都差之毫厘,叛军声势大振。

危机之刻,楚庄王身边的近卫养由基看准了时机,向斗椒射了一箭,射中要害,斗椒瞬间毙命。若敖氏叛军没了领袖后,军阵大乱。

楚庄王趁此机会反扑,叛军被打得四散溃逃,若敖氏家族终于覆灭。楚庄王一举平定了若敖氏叛乱后,从此真正做到了大权在握,也再无后顾之忧。

为了庆祝平叛成功,楚庄王在楚王宫大宴群臣,正喝得酒酣耳热之际,一阵大风突然将殿中的蜡烛吹灭。黑暗之中,有人居然色胆包天,想要非礼楚庄王的爱妃许姬。

两人拉扯之间,许姬趁乱将那人的帽缨扯了下来,她抹黑爬到楚庄王的身边,向楚庄王诉说了刚才的事情,还说只要点上火烛,凭着帽缨便能知道谁是非礼之人。

楚庄王听罢许姬的话,本欲发怒,但是此刻他却想起了王孙满的那句,在德不在鼎。于是,他下令让所有大臣在点灯之前卸下帽缨,不再追究此事,这场宴会也被称为绝缨之宴。

楚庄王如此仁厚的举动,让群臣心生敬佩,也让天下贤士敬仰,纷纷来投,这其中就有出身微寒的孙叔敖。

楚庄王十分欣赏孙叔敖的才干,破格将他提拔为楚国令尹。此后,孙叔敖奖励垦殖,开江治水,又改革军制,整顿军纪,为楚国称霸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在这时,楚国的附庸小国陈国发生了夏姬之乱。

夏姬是个绝色美女,陈国的国君陈灵公贪图其美色,想要霸占她,不料却被夏姬的儿子一怒之下射杀,陈灵公死后,陈国大乱,这位楚庄王灭陈找了一个十分好的理由。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兴兵讨伐陈国,平定陈国内乱后,夏姬的儿子被处以车裂之刑,夏姬本来也难逃身死的命运,但是楚庄王一见其绝世容颜,就有了要纳夏姬为妃的念头。

楚庄王的想法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伍举劝说道:“大王伐陈原本是主持正义,若收夏姬为妃,天下人便会取笑大王也是贪图美色之人,于统一霸业不利。”

这时,站立一旁的将军子反也垂涎夏姬的美貌,于是向楚庄王请求,将夏姬赐给他做夫人。不料子反的建议也遭到了伍举的反对,直言夏姬是红颜祸水,谁碰谁死。

楚庄王见大臣们你一句我一句的争论,唯独令尹孙叔敖不说话,于是他挥挥手说道:“此时从长计议,令尹留下,你们都退下吧!”

众人退下后,楚庄王问孙叔敖道:“此次伐陈,令尹是不是对寡人有什么意见?”

孙叔敖连忙行了一礼道:“臣不敢,臣只是为了一件难解决的案子苦思冥想,一时间发呆了。”

楚庄王听罢,瞬间来了兴趣,问道:“什么事情还能难倒你啊?”

孙叔敖回道:“有一个人拉着一头牛从别人的田里过,不小心踩到了庄稼,田主人生气,将其牛扣下,说什么也不还,此案孰是孰非,破费脑子。”

楚庄王闻言说道:“错在田主,人家的牛踩了他的庄稼,他却因此扣了人家的牛,岂不过分,他是真的想告诫别人呢?还是想以此为借口强占人家的财物呢?”

孙叔敖听完,恍然大悟,然后意有所指地说道:“原来如此,那大王是不是也应该把人家的牛物归原主呢?还有那夏姬,大王您也别再动心思了。”

楚庄王听出了孙叔敖话中的意思,但是他还是不甘心,他好不容易为楚国扩大一点疆土,却要这么轻易地还回去,一时间有些气闷。

可是孙叔敖认为,楚国占领了陈国,无非是多一座城池,失去的却是天下诸侯的信赖;纳夏姬为妃不过是多了一个美色,但是会失去群臣的敬仰。

楚庄王思虑再三后,还是听取了孙叔敖的建议,归还了陈国土地,放了夏姬,还将流亡在外的陈国公子迎了回来,帮助其恢复了陈国。

楚庄王的仁义之举得到了各诸侯国的称颂,这也是楚国第一次被中原诸侯刮目相看。有了稳定的内政,强盛的国力,此时又树立起了信义的大旗,楚国终于有了争霸的资格。

此时,霸主晋文公重耳已经去世十多年,其后的几任晋国国君都无甚大才,其他的中原诸侯国也缺乏雄才大略之主,南方的吴越两国,此时还羽翼未丰。

可以说,历史为楚庄王争霸留下了广阔的舞台,而楚庄王离霸主之位也只有一步之遥,他需要一个机会。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因郑国首鼠两端,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都城。郑国位于晋国和楚国之间,若是能攻下郑国,楚国也能借此封锁晋国的南下之路,从而进一步控制中原。

当楚军围困郑国三个月后,郑军大败,郑国国君郑襄公屈尊求和。他一国国君,赤裸上身,手牵绵阳,按照周礼在宗庙前向楚庄王跪拜,请求议和。

楚庄王见状,便也准备用周礼待之,与郑国议和。

可是伍举缺不认同,他觉得郑国国君是见风使舵之辈,屡次背信弃义,不如就此灭了郑国,如此就可以顺利北上,攻打晋国。

孙叔敖听闻伍举的建议,却不以为然,他知道楚庄王此举是为了一箭双雕,一方面是为了得信于天下,另一方面是想以郑国为诱饵,引晋国大军前来,一雪城濮之战的耻辱。

果然,不久之后,晋国就出兵讨伐楚军,两国军队在黄河南部的邲地对峙,楚军布成三个方阵,向晋军轮番攻击,晋军备楚国杀声震天的气势吓破了胆,四散溃逃。

楚庄王见此情形,随即下令撤军。楚庄王的这一举动令伍举十分不解,此番正是消灭晋军的大好时机,为何要撤军?

楚庄王认为,自城濮之战后,楚国输给晋国,一直没能抬起头来,此战已经报仇雪恨。况且当年,晋文公为报楚王礼遇之恩,退避三舍,留有余地,楚国也不必赶尽杀绝,留条生路。

之后,伍举又建议楚庄王用晋军的尸体建造几座京观,以彰显大楚的国威。

京观是将敌军的尸首堆积起来,用土封上,做成类似金字塔状的巨大坟墓,从而炫耀国家的实力,并让后世子孙铭记祖先的战功,在当时是很常见的。

但是,这个建议被楚庄王解决了,两国交战,士兵也是子民,曝尸荒野已是不仁,晋军将士为自己的国家尽忠,不能再用他们的尸体来宣扬战争的残忍。于是下令,将他们妥善安葬。

邲之战,使楚国声威大震,楚庄王尊重生命,不建京观的仁义举动,更是赢得了各国的一致归心。此后,鲁、宋、郑、陈等中原小国相继背弃晋国,依附于楚国。

此后,晋国慑于楚国的军力,不再南下与楚国对抗,就此,楚国奠定了中原霸主的地位。

03最后

公元前591年,一代霸主楚庄王病逝,楚庄王死后不久,楚国内部发生动乱。

王公贵族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受到王族巨大威胁的大臣巫臣被迫投奔了晋国,后又出使吴国,将军阵之术交给吴人,用于牵制楚国。

吴国自此走向强盛的道路,此举也令楚国后患无穷。

楚庄王后,楚国的历任楚王都资质平庸,楚国的国力逐渐衰退,与称霸中原的霸业也渐行渐远。

到了楚平王时期,他听信谗言,将重臣伍举的后代满门屠戮,只有伍举的孙子伍子胥逃过一劫,而楚平王不知道,他的这次荒唐行为,将为楚国带来一场灭顶之灾。

从楚子熊绎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到楚庄王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最后在孙叔敖的辅佐下,抚有蛮夷,以属华夏,他从未忘记楚国先祖的遗志,积极进取,至死不屈。

孔子曾评价其:

贤哉楚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楚庄王曾说过,战争的目的是和平而不是征服与杀戮,什么是武?止戈为武。他极度隐忍,却拥有宽仁的心胸气度、拥有远大的志向,他从来都无愧霸主之名!

0 阅读:2

映菡历史趣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