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小布什正在学校给学生们讲故事,突然一名工作人员的的闯入打断了小布什。
只见工作人员在小布什跟前耳语几句,小布什顿时脸色大变,急匆匆地离开了学校。
这一天,美国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恐怖袭击。
四架客机被劫持,两架撞毁在世贸大楼、一架撞毁于美国国防五角大楼,一架坠毁落地。
此次恐怖袭击导致2900余人遇难,经济损失高达当年美国GDP的2%。
事发后,美国总统小布什当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追捕911恐怖袭击案的主使人本·拉登。
美国高层以及民众原以为在追杀令下达后不久本·拉登便会落网,毕竟在现代化技术的加持下,美国仅用了42天就结束了海湾战争,抓捕一个恐怖分子头目又有何难。
然而让美国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场关于本·拉登的猎杀行动居然持续进行了十年,直至美国总统小布什下台,本·拉登依然没有落网。
本·拉登也没有想到,自己小心翼翼10余年,最终栽在了一根晾衣绳上。
人间蒸发的恐怖分子头目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中情局迅速盯上了恐怖袭击主使人本·拉登,并在总统小布什的指示下对本·拉登及本·拉登创建的基地组织展开猎杀行动。
而此时的本·拉登早就跑到了阿富汗,寻求好友塔利班话事人奥马尔的帮助。
查到本·拉登藏匿线索的中情局立马上报告布什,小布什给奥马尔下最后通牒,要求他按照美方要求交出本·拉登。
可奥马尔铁了心要保护好友,宁愿与美国为敌也不肯交出本·拉登。
见奥马尔冥顽不灵,小布什表示:对于恐怖分子及帮助恐怖分子的组织和国家,我们都会使其付出代价。
在美国和塔利班关于本·拉登问题的强硬态度下,战争一触即发。
美国以反恐的名义出兵阿富汗,联合阿富汗另一武装组织北方联盟共同攻击塔利班。
在飞机、坦克、大炮等尖端军事武器的加持下,这场战争仅持续了一个月就以塔利班的失败而告终。
美国的此次反恐战争让塔利班损失惨重,然而本·拉登依旧毫发无伤。
为了挑衅、嘲讽美国政府,本·拉登录制了一段视频,发给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向美国说明自己如今生活的很好,不用担心。
本·拉登的视频毫无疑问是在嘲讽美国政府的无能,小布什及其他美国高层看到视频后火冒三丈却又束手无策,只能加大对本·拉登的搜查力度。
眼见塔利班已经被美军炸的所剩无几,本·拉登只能转移到下一个规划好的藏匿地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处的托拉博拉山区。
苏联攻打阿富汗时,本·拉登曾带领圣战组织成员在托拉博拉与苏联军队打游击战,对于这片山区的地形,本·拉登再熟悉不过。
然而在绝对的军事力量面前,有利的战略地形彷佛成为了空谈。
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也决不放过一个的”心态,美军持续轰炸托拉博拉,企图让本·拉登葬身于这十万大山。可惜美军的这次轰炸行动依然宣告失败。
一个月后,本·拉登逃离托拉博拉山区,切断所有通讯设备,改用书信,自此人间蒸发。
在前番抓捕行动中,美方至少知道本·拉登藏身的大致方位,然而托拉博拉的轰炸结束后,本·拉登犹如消失一般,让中情局无处下手。
小布什怒骂中情局无能,而中情局只能在有限的信息中制定下一步抓捕方案。
美方从三方面入手来查找本·拉登的踪迹:一是派出间谍打入基地组织内部寻求信息,二是全方位监控基地组织成员寻找蛛丝马迹,三是放出本·拉登已被击毙的消息使他本人放松警惕。
可即使中情局使尽浑身解数,也没能找到有关本·拉登藏匿地点的信息,关于本·拉登的追捕行动再次陷入僵局。
本·拉登到底是什么来头,他为什么要策划这次恐怖袭击行动?而中情局对他的追捕又为何会屡次碰壁?
“圣战之父”与恐怖分子本·拉登于1957年出生于沙特房地产豪门,优越的生活条件让本·拉登享受到现代高等教育,并在石油和房地产领域做出了一番不逊色于他父亲的成绩。
按照事情的常规发展,本·拉登应该凭借着父亲打下的基础和自己的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沙特商人,然而现实往往富有戏剧性。
1979年,苏联进攻阿富汗,作为伊斯兰教的狂热信徒,本·拉登进入阿富汗,帮助阿富汗与苏联作战。
本·拉登号召所有的阿拉伯人都来参加圣战,帮助阿拉伯国家保持独立。
本·拉登对阿富汗的帮助赢得了许多伊斯兰教徒的信赖,人们尊称本·拉登为“圣战之父”。本·拉登自此由商界人士转变为军、政界人士。
美国想参与阿富汗和苏联的斗争,但又不好在明面上与苏联为敌,于是只能暗中给阿富汗提供武器。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为了帮助阿富汗赢得战争胜利,本·拉登选择和美国合作。
1988年,本·拉登靠着自己的人脉和美国提供的武器建立了基地组织。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本·拉登也返回了祖国沙特。
明明一开始本·拉登和美国合作的很好,二者一同对抗苏联,那为什么最后本·拉登又将箭头转向了美国呢?
1990年8月2日,因萨达姆与科威特谈判失败,萨达姆下令伊拉克军队全面入侵科威特。
中东阿拉伯国家和美国谴责萨达姆的侵略行为,并要求伊拉克军队在限定时间内撤出科威特。
而萨达姆不仅对美国的威胁视若无睹,反而表明科威特将成为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于萨达姆的侵略行为,沙特等一众阿拉伯国家都感受到了威胁。本·拉登向沙特政府提议,让自己的基地组织出面带领军队与伊拉克作战,维护阿拉伯国家的独立。
而本·拉登的提议却遭到了沙特政府的严辞拒绝。沙特政府表示:本·拉登可以垄断石油、地产等行业,但绝对不能涉入军事。
沙特政府害怕本·拉登带领基地组织让沙特改朝换代,他们前脚拒绝了本·拉登,后脚就找上了美国,寻求美国的庇护。
本·拉登对沙特政府的行为十分不满,他痛恨美国在阿拉伯国家建立军事基地,插手中东国家的内政,于是本·拉登将枪口转向了美国。
海湾战争后,本·拉登一直在策划针对美国的恐怖行动,而美国也早已知晓本·拉登的意图,发布关于本·拉登的悬赏令。
直至911事件发生,本·拉登的悬赏金额已由五百万美元上涨到五千万美元。可即使悬赏金额再高,也没人能抓住本·拉登。
当时美国民众一度以为本·拉登已经死了,中情局也抱有同样的怀疑。然而正当中情局准备放弃时,一个信使的出现让追捕行动发生了转机。
一根晾衣绳暴露的机密2002年,美国中情局在审问阿富汗恐怖分子时获取了一个关键信息:本·拉登的一名信使代号为“科威特人”。
中情局立马对“科威特”人展开搜寻,最终查到了这名信使的名字:阿布·艾哈迈德。
然而在中东国家,叫这个名字的人有很多,仅凭名字去搜寻线索,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此时中情局已别无他法,只能按照已有的线索顺藤摸瓜。
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在2009年,他们在巴基斯坦北部的阿伯塔巴德锁定了这名信使。
此时距离911事件已经过去了8年,美国总统也由小布什换为奥巴马。时隔8年,他们总算是找到了本·拉登的一丝踪迹。
中情局一直暗中监控艾哈迈德,找到他居住的房子后,中情局又派人开始监控这座房子。
经过情报人员的观察,他们发现这座房子里面住着艾哈迈德和他的哥哥,而且房子的居住人员都很诡异。他们大多深居简出,也没有通讯设施,还会就地焚烧生活垃圾。
通过环境DNA技术和晾衣绳上晾晒的衣服,情报人员推断出这所房子一定还住着第三个家庭。
房子的晾衣绳上有男装、女装以及许多婴儿衣服,这些衣服数量远远超出了艾哈迈德的家庭成员数量。
据这些衣服分析,房子里面居住的第三个家庭应该由一名成年男性、几位女性和一些孩子组成。这些分析出的资料完全与他们要抓捕的本·拉登相符。
中情局立马上报这边的情况,后持续监控这座房子。
2011年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下令立刻展开对恐怖分子本·拉登的猎杀行动,这场行动由海豹突击队执行。
当天夜里,海豹突击队队员进入这所房子,射击了一楼所有的居住人员,后又进入二楼,在二楼射杀了本·拉登。至此,这场长达十年的追捕终于落下了帷幕。
结语本·拉登曾表示他不需要财富,但他的事业需要财富。从沙特闻名的富二代摇身一变成为“举世闻名”的恐怖分子头目,这个转变充满了戏剧性。
也许一开始本·拉登创立基地组织只是为了帮助阿拉伯国家独立,但事情后期的发展已远远背离了他的初衷。他错将极端的民粹主义和宗教主义当作正义的民族主义,最终走上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