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结束,李克农评价乔冠华“早晚要吃大亏”,不料果真应验

瀚霖学史本人 2024-12-12 18:07:08

乔冠华,作为一个才华绝代的外交家,在历史上评价颇高。

1971年11月,正是在他的注视下,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拿回了本属于自己的国际地位。

毛主席曾经表示,乔冠华的一篇文章,等于几个野战师。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被开国上将李克农认为,是个“早晚要吃大亏”的人。

李克农为何会有这个印象呢?那是由于乔冠华存在的两个不足之处。

乔冠华生于江苏盐城,自幼聪慧过人,对文学知识非常感兴趣,且具有一目十行的能力。

抗战爆发后,他决然舍弃昔日在文哲领域的理想,投身革命。

早年于文学方面功底扎实,遂被任命为《重庆新华日报》主编。

他以生花妙笔,为革命作出诸多贡献。

抗美援朝战争中,乔冠华作为李克农将军的主要顾问,全程参与了朝鲜的停战谈判。

当时,谈判的过程非常困难,美国人不甘心在战场上的失败,经常在谈判时,对中朝方面的代表进行各种刁难。

在一个个不眠之夜里,李克农负责出谋划策,乔冠华负责写报告和分析局势,两人通力合作,解决了不少次危机。

不过,由于各自的着眼点不同,他们也产生过分歧。

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美军为了取得战场上的优势,竟然丧心病狂地使用了细菌战。

一时间,大量的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感染了病毒,情况让人很不乐观。

此时,以乔冠华为代表的一批人认为,一定要在谈判桌上提出抗议,并以此为筹码,逼迫美国人作出让步。

但是李克农却不同意。他认为,美国人是不会允许自己的丑事被放到桌面上的。

一旦我们这样做,就有可能破坏谈判的总体进程。后来,毛主席和周总理在得知此事后,支持了李克农的意见。

从这个角度上看,乔冠华在外交事务的老练上,距离李克农仍有差距。

1953年,朝鲜战争终于落下帷幕。李克农代表谈判团,出席了停战协议的签字仪式。

而乔冠华认为,自己同样为谈判作出了很多贡献,所以也想获得这个殊荣。思而不得,这让他的心里憋了一口气。

在回来后的庆功宴上,乔冠华在喝了几杯酒之后,一时没有控制住自己,大声抱怨说,报告都是自己写的,凭什么好处都让那个“老头子”抢了去。

他话里的“老头子”,谁都听得出来,是在说李克农。

听了这话,周总理当场翻脸,严肃批评了乔冠华,说他根本没有资格叫李克农“老头子”。

总理的话,让乔冠华瞬间清醒了过来。于是第二天,他主动找到李克农赔礼道歉。

李克农当然不会为这些小事去为难乔冠华,当时就表示,自己对那些话根本没放在心上。

但是同时,他也告诫乔冠华,日后一定要谨言慎行。否则,以他的性格,迟早要吃大亏。

李克农之所以会这么说,主要是看到了乔冠华身上的两个缺点:

第一个缺点,就是乔冠华骨子里的骄傲。

乔冠华从小就有才子之名,所以慢慢就形成了一种狂傲的性格。

李克农曾经评价他“眼睛里没有几个人”,这话并不夸张。

在出国留学期间,乔冠华结识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并且很快发展为挚友。

季羡林

当时,两人在吃饭时,乔冠华曾经说,自己的才学,比起李白和杜甫来也不遑多让。

事后,季羡林在自己的日记中评价乔冠华:人还不坏,唯好大言。

1976年,华国锋开始全面主持国家工作。以他的身份,会经常性地接见外宾。

华国锋性格谦逊,同时也确实担心自己在外交工作上有什么纰漏,于是便诚心向乔冠华请教。

而乔冠华当时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居然以一种居高临下、老师教训学生的语气,对华国锋讲解了一些礼仪上的事。

要知道,华国锋当时已经是国务院的总理和国家的副主席了,级别比乔冠华要高。

乔冠华以那样的口气说话,实在是有些不应该。

乔冠华的第二个缺点,就是爱喝酒。本来,才子配美酒,也是一段佳话,但是,乔冠华好酒,却有些过度了。

他不管什么时候,碰到高兴或者不高兴的事,都喜欢喝两杯。

可他又没有周总理千杯不醉的酒量,所以经常因为喝酒误事,甚至还因此犯下过特别严重的错误。

1969年,阿尔巴尼亚的新任驻华大使乔治·罗博到京履职。

作为外交部的副部长,乔冠华和姬鹏飞负责接待。宴会上,阿方的驻华参赞阿果利也在座。

结果,大家在席间一见如故,不知不觉就喝起酒来。

姬鹏飞尚能克制,可是乔冠华却逐渐上头了,和阿果利拼起酒来。结果没过多长时间,阿果利就喝得大醉。

宴会散场后,乔冠华将阿果利送上了汽车。但是,这位阿尔巴尼亚参赞喝得兴奋了,非得要自己开车。

醉酒驾车,其状况可想而知。在半路上,他撞倒了一个中国的工人。

结果,这名工人虽然被及时送医,但还是没能保住性命。

事后,阿果利因为巨大的外交过错,被调回了阿尔巴尼亚。

而乔冠华觉得自己此事办得不好,所以就没有报告周总理。周总理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两周之后了。

周总理怒斥乔冠华,既不应该和对方拼酒,也不应该放任对方酒后驾车,更不应该出了事不报告,让国家的外交工作陷入被动。

乔冠华自知理亏,任凭周总理训斥自己,不敢有丝毫辩解。

时间来到了1976年6月,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访问中国。乔冠华作为外交部的负责人,为对方设下了答谢晚宴。

宴会上,乔冠华不知不觉又喝多了。他在向比兰德拉敬酒时,竟然脱口发出了希望对方再访中国的邀请。

按照外交礼节,只有国家的领导人能发出这样的邀请。乔冠华的话,无疑是越权了。

身为一个资深的外交家,他酒后犯错,实在是不应该。

在正常状态之下,乔冠华有着绝对的纪律性和自制力。虽然他有些傲气,可仍然能自我控制。

可是,一旦他喝多了酒,自制力下降,就有可能压不住心中的狂傲。

他在抗美援朝庆功宴上的所作所为,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而如果,他的这两个缺点再被人利用,就很有可能让人犯下一些不可饶恕的错误。

况且,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乔冠华还很难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所以,李克农才会说,他迟早要吃亏。

后来,事情的进展,果然印证了李克农的话。在一次宴会上,乔冠华再次醉酒,说了一些对周总理不敬的话。

结果,他的话被有心人记住了。同时,当时的一些野心家也利用了乔冠华的狂傲,刻意地去迎合他,让他说了不少错话。

1976年10月,野心家们被华国锋与叶剑英联手铲除。

而乔冠华,也因为对总理不敬,和与那些人走得太近,而受到了牵连。

最终,他被免去了外交部部长一职,成了个赋闲的老人。

纵观乔冠华的一生,既有投身革命、赴朝鲜谈判和重返联合国的光彩,也有多次遭到批评、黯然退场的无奈。

虽然他确实为党和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身上的两个缺点,却始终让他难以成为某一方面的中流砥柱。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乔冠华的身上,得到了十分标准的体现。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那两个缺点,他的历史评价将会更高。

参考资料:

1、乔冠华的外交风采——《党政论坛》2010年第4期21-21,共1页

2、李克农与乔冠华:朝鲜停战谈判的幕后功臣——《文史春秋》2023年第10期10-14,共5页

3、外交才子乔冠华——《共产党人》2007年第10期46-48,共3页

0 阅读:18

瀚霖学史本人

简介:诉说古今历史,以古为镜,知兴替,学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