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人最会打仗......”1961年,毛主席在会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谈到打仗之事,特意提起了一个名字。
此人正是素有“粟裕镇大将”之称的战神粟裕,身为我党的一员大将,粟裕在解放战争期间可谓是大放光彩。
从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乃至淮海战役,粟裕都如同天神下凡,以其神出鬼没的指挥能力,将敌人耍的团团转。
这也使得民间有“顺境靠林彪,逆境靠粟裕”的说法。
而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在晚年也透露了一个事实:毛主席十分喜爱粟裕,在其晚年时曾用六个字评价他。
那么,毛主席所说的这六个字是哪六个呢?
从小兵到将军1927年,随着南昌的一声炮响,轰轰烈烈的南昌起义便爆发了,在这众多的革命同志中,有一位尚不起眼的小兵,这个小兵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粟裕。
但所谓将军也是从底层一步步杀出来的,在南昌起义失利后,粟裕便跟随大部队来到了井冈山。
当时的井冈山在国民党眼中,只是一个“割据小政权”,但正是这个小小的根据地,却有着问鼎之势。
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井冈山发展的有声有色,当地的“山大王”王佐、袁文才,见到毛主席后,更是惊呼为天人,甘愿为下属。
除了这两人外,随着毛主席前往井冈山的也都是人中龙凤,当毛主席和朱德率领的起义军会师以后,新中国的革命历程又掀起了新的篇章。
而粟裕与毛主席同为湖南人,两人见面说起家乡话,彼此都感觉亲切。
1929年,粟裕因为屡立战功,职位也相继升任,到了1932年2月份,粟裕便已经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的参谋长。
1934年11月,因为形势的变化,党中央任命粟裕与方志敏所率领的红十军,以及地方的武装力量汇合组编,并以红十军团命名,而粟裕也因此担任了红十军团的参谋长。
经历重重困阻之后,红十军团冲破了敌人的封锁,建立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粟裕也当仁不让的担任了省军区司令员。
此时的粟裕已经展露锋芒,但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甚至得到毛主席的亲口夸赞,还要属抗日战争时期的高邮战役,在学界,高邮战役素有“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的名声。
时间来到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天皇宣告投降书,停留在中国大地上的日寇,绝大部分都已经投降,但仍然有一股部队一直在负隅顽抗。
这支部队盘踞在高邮古城中,以为兵多城固,气焰十分嚣张,而我军自然不会惯着他们。
12月19日,临近除夕,身为华中野战军的司令员粟裕,决定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将这群日寇一网打尽。
彼时的高邮日寇也听说过粟裕的大名,但他们自恃人多势众,不将粟裕放在眼里,甚至有消灭粟裕的狂妄想法。
但很快,他们就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不可匹敌,什么才是天神下凡。
当晚,趁着夜色,粟裕便指挥部队发动了袭击,华中野战军的第七纵队更是在短短一天中,攻占了邵伯,歼灭敌人近千人。
不仅如此,在占领邵伯后,日伪军的南逃路线已经被彻底切断,这下子,这股部队便成了笼中之鸟,而粟裕接下来的动作,更是将“笼中鸟”的翅膀一一剪断。
21日,第八纵队已经直逼城下,准备与友军汇合后,一鼓作气全歼敌军,而到了26日,这场仅仅维持了一周时间的战役便以日寇的投降而宣告结束。
粟裕尽打神仙仗1946年6月,蒋介石彻底撕毁了协议,发动了全面的内战,一时间,饱受战乱的中国大地再次燃起了狼烟。
到了7月中旬,国民党的五十万大军已经集结完毕,气势汹汹的朝着华中野战军发起进攻,但在粟裕和谭震林的共同指挥下,我军仅以19个团,共三万余人,便发起了反攻。
要知道,当时的国军正规军可谓是清一色的美援,而我军呢,虽然缴获了不少敌军的装备,但在整体上,还是要逊色于国军。
然而,装备的差距却被粟裕的指挥艺术所抹除了,在粟裕等人的指挥下,国民党的大军竟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这让国民党将领十分气愤,他粟裕又不是林彪,为什么打不下来?
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国军众多将领明白了一个道理,粟裕的军事能力,绝不下于林彪,被后人所津津乐道的“粟裕尽打神仙仗”可不是浪得虚名。
1947年1月,粟裕又率领部队先后发起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乃至孟良崮战役,老蒋的心腹爱将张灵甫更是在孟良崮战役中当场毙命。
这使得蒋介石痛心疾首,命令国民党大肆宣传,但这都挽救不了国军已经逐渐落入下风之势。
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正式打响,而到了24日,这场战役便以国军10.4万余人全歼,以及自王耀武以下的23名将领被俘宣告结束。
然而,如此大的战果不过是个开胃小菜,接下来,真正让粟裕名留青史,成为千古名将的战役缓缓拉开了序幕。
这场战役正是淮海战役,如今的人们提起淮海战役都称赞不已,但在当时,这个淮海战役也是因缘际会。
在济南被攻克后,粟裕以天才军事家的军事素养察觉到我军可以借此乘胜追击,打一场更大的战役,因此,粟裕于1948年9月24日7时,向中央拍了一份电报“建议进行淮海战役”。
当时的中央接到粟裕的电报后,其实是有所顾虑的,因为一般说来,在一场战役胜利后,是要做些休整的,可粟裕却反其道而行之,在济南战役胜利后,便立即决定开启新的战役。
而且在粟裕的设想中,这个战役分为两个阶段。
毛主席看到粟裕的电报后,想到粟裕在中原已经打出了局势,因此也有了信心,便同意了粟裕的想法,而且在回电中,还提了建议:“先歼灭黄百韬部队。”
粟裕接到电报后,看到毛主席的建议,却突然想到,如果先歼灭黄百韬的部队,周围的国军,为了自保也会进行东援,而这时,敌人的兵力便集中在了徐州一带,在这里歼灭敌军,是完全有可能的。
于是乎,威震中外的淮海战役由此从小淮海步入了“大淮海”,一场战役下来,国民党完全丧失了精气神。
多年以后,毛主席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对于粟裕依然赞不绝口:“淮海战役粟裕是立了第一功的。”
但毛主席对于粟裕的赞誉还不只是这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对于谁担任总指挥,毛主席也不禁思索万千。
当时,粟裕也在毛主席的考虑范围之中,但因为连年的战争,粟裕的身体虚弱无比,他的脑壳中又留存三枚弹片,这使得他头痛难忍,不能长时间的思考。
因此,当毛主席派人向粟裕传达希望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粟裕只得婉拒了,毕竟,一场战役所要耗费的精力便不是常人所能想的。
而一场战争的指挥,其中的艰辛更不足为外人道也,也因此,粟裕遗憾未能亲自指挥抗美援朝战争,这也成了我国军事迷中的一个遗憾。
“如果粟裕将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其指挥又会有怎样的风格呢?”
1955年,备受中外关注的授衔仪式开始了,在这场授衔仪式中,粟裕荣任大将的军衔,而且在十位大将之中,排在首位,因此坊间有了“粟裕镇大将”的美誉。
但在军事之外,粟裕也经历了一些波折,在1958年,更是陷入了困窘之中。
不过,粟裕却坦然面对,而根据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的回忆,在1958年初,毛主席曾去南方视察,途中经历了济南。
在济南短暂停留的毛主席,思绪却不由得回到了革命战争时期,他感慨不已。
整个解放战争中,要说压力最大的,莫过于毛主席了,身为一军统帅,一党主席,毛主席要纵观全局,从战略上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在解放战争刚一打响,为了大局考虑,毛主席甚至只带了几十个人,留守延安,与胡宗南部周旋。
可以说,毛主席为了革命的胜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而在外人面前,毛主席却不能显出焦虑。
“解放战争可能需要五年。”这是毛主席当初所下的判断,但计划比不上变化,粟裕在济南的胜利给了毛主席一个天大的惊喜,而粟裕主张的淮海战役,更是得到了毛主席的鼎力支持。
也因此,解放战争的时间大大的缩短了,这也使得彼时陷入柏林危机中的美国、苏联没有时间插手中国的局势。
这让毛主席十分欣慰,他很早就说过“解放战争慢不得”,相较于国军,毛主席更担心的是帝国势力的插手,使得战场发生新的变化。
好在,淮海战役打胜利了,好在,我军有一个粟裕。
当然,除了粟裕,我军的其他将帅,其功绩也不下于粟裕,正是有了众多将帅、诸多士兵的齐心协力,以及毛主席当操盘手,解放战争才能迅速胜利。
在这次停留济南的途中,陪伴毛主席的有罗瑞卿,以及李银桥,几人谈话,不知不觉间,毛主席将话题转移到了粟裕的身上,并留下了六字评价:“人才、将才、帅才。”
这六字评价不可谓不重,即便是在毛主席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对于粟裕的评价也是极具份量的。
而毛主席亲自所言的“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更是对粟裕一生征战的肯定,也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争议。
从此,一提起淮海战役,人们的脑海中总是会浮现粟裕的模样,这个面容慈祥的老人,打起仗来,却凶猛无比,让敌军闻风丧胆,让我军士气高涨。
多年以后,无论是毛主席还是粟裕都渐渐的离开了人世,但有些宵小之辈竟然觉得粟裕打仗水平“不高”。
在此境况下,毛主席的卫士李银桥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将毛主席对于粟裕的真实评价道了出来。
在李银桥看来,如果他不说出来,恐怕全国人民也不知道毛主席对于粟裕最真挚、最真实的评价了。
“我有一个战友,最会打仗,他就是粟裕。”
让我们永远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以及天才将军粟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