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不台因在中原屡遭败绩故推动蒙古进行第二次西征

史海撷英 2024-10-10 11:20:59

端平元年(1234年),端平入洛。南宋出兵收复了原北宋东京开封、西京洛阳以及南京应天。但功败垂成,三京得而复失,宋军还被蒙军来了一波反杀。

端平二年(1235年),大蒙古国召开忽里勒台大会,会议的主题是确定接下来的征伐对象。简单说就是灭了大金后,大蒙古国还要接着灭谁。

按理说,下一个的征伐对象只能是南宋。首先,南宋授人以柄,端平入洛为蒙古人提供了完全合乎道义的灭宋口实;其次,南宋真得很肥,南宋的富庶程度不仅远超大金,甚至超过从前的北宋;第三,南宋打仗无能,仓皇北顾的端平入洛就是明证,仅凭河南蒙军就能击败南宋的主力部队。

但是,大蒙古国武德充沛。此次忽里勒台大会确定了三个征伐对象,分别是南宋、高丽,以及西方的钦察和罗斯。而且,几乎没等到第二年,蒙古大军就奔向了各自的征伐目标。对高丽的征伐,完全是大人打小孩儿的操作,没必要关注太多。对南宋的征伐,可谓棋逢对手、旗鼓相当。对钦察、罗斯以及欧洲的征伐,也就是蒙古第二次西征。此战,场面气势恢宏、节奏荡气回肠,但细节无悬念、过程无波折。在蒙古铁骑面前,中亚的游牧部落和欧洲的封建诸侯完全就是待宰的羔羊。

蒙古人为什么发动第二次西征?

征南宋是因为南宋背信弃义,作为时代流氓的大蒙古国,绝不允许南宋也敢耍流氓。征高丽是因为高丽近在咫尺,既可稳固东北又可名利双收。

长子西征示意图

但西征则毫无道理可言。首先是非常远,实际打起来就更远,蒙古人一直打到了今天的西欧;其次是未必富,西征波及的地区肯定没有南宋富;第三是成本高,西征总兵力高达十五万,而且是一水的蒙军主力部队,规模和战力远超征南宋、征高丽的蒙古军队。

如果窝阔台能把西征军队拉到蒙宋战场,那南宋大概率挺不过这一阶段的蒙宋全面战争。

综合相关材料,大体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中世纪的尚武精神,非独蒙古人玩命远征,欧洲人的十字军东征打到耶路撒冷,阿拉伯西征还打下了西班牙,后起之秀突厥人则更是四处扩张。二是纯粹为了抢劫,岁月静好则“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武德充沛则“世界那么大,我想去打打”。蒙古人就是突然崛起的,抢遍整个地理世界就是他们的蒙古梦。三是萨满教信仰和天命所归的帝国意识,击败札木合、统一蒙古就受到这种宗教意识形态的帮助。

但以上这些全都难以让人信服。因为世界是具体的。一个普遍的尚武精神、一个抢遍世界的梦想、一个长生天的宗教信仰,这些太过抽象。抽象的东西未必没用也未必没有力量,但难以被人理解。让蒙古草原集体狂欢然后席卷整个欧亚大陆,必须要落到一些非常重要且非常具体的人和事上。

事,是第一次西征,也就是成吉思汗灭花剌子模之战。此战,成吉思汗没有必胜的信心,但又非打不可。一东一西两个草原帝国,必须分出一个胜负。而从草原帝国的生成逻辑来看,成吉思汗也必须西征花剌子模。凭草原武力携西域财富,草原帝国才能真正称雄。所以,在攻灭乃蛮、西辽和花剌子模后,成吉思汗将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三子全都封在这些地区。蒙古帝国需要有个更为巩固的后方。而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分封子弟,以藩屏蒙”。

但是,花剌子模以及西域的绿洲城邦不会欣然接受蒙古人的这种安排。

札兰丁・明布尔努

宝庆元年(1225年),成吉思汗结束西征。但也就在宝庆元年(1225年),花剌子模太子札兰丁就从印度重返故土。到绍定元年(1228年),一个遍及呼罗珊和高加索南部的“花剌子模第二帝国”横空出世。如果札兰丁能够向西联合整个伊斯兰世界,那蒙古人就很难在西域站稳脚跟。于是,绍定三年(1230年),窝阔台派大将绰儿马罕率十万大军再一次发动西征,彻底荡平了花剌子模的复国余孽。

但是,悬于草原西部的术赤封地,也就是后来的金帐汗国,仍然不算稳定,始终面临来自伊斯兰世界和欧洲世界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发动一次西征就很有必要。这跟征高丽以稳定东北就是一个道理。

但是,窝阔台这个蒙古大汗有他自己的小九九。他对西征毫无热情。窝阔台虽然是蒙古人的大汗,但仅是名义上的共主。他的直属领土,也就是基本盘,主要是蒙古本部和刚从金国手中抢来的中原地区。大蒙古国,以草原武力携西域财富才能称雄称霸,但以草原武力携中原财富更能称雄称霸。在窝阔台看来,西边是术赤的封地,术赤的子孙们是死是活,与他无关。而且,术赤的的嫡长子拔都,是一个非常让他忌惮的家伙。

然而,大蒙古不是窝阔台的大蒙古国,仍旧保留了游牧帝国的原始民主风气。西征与否,要交由忽里台大会集体议决。窝阔台这个大汗说了不算。因此,从大蒙古国整体利益来考虑,西征就并非毫无必要。而且,只要包装得足够好,那西征就是事关大蒙古国前途的大事件,也完全能够得到忽里勒台大会的支持。但这件事需要有人提出,更需要有人包装。

人,是大蒙古国开国功臣速不台,而且速不台的口才非常好。

成吉思汗的发迹道路跟刘邦类似,不是靠家族靠兄弟起家,而是靠江湖靠朋友起家。大蒙古国的开国功臣,蒙古四杰、蒙古四獒,几乎都是成吉思汗在草原江湖结交的英雄好汉。所以,相比成吉思汗的兄弟子侄,这些开国功臣说话很有分量。

速不台

到窝阔台时期,开国功臣的四杰四獒基本就剩速不台还活跃在权力中心。因此,速不台的意见非常重要。关键,速不台不仅负责决策,而且负责执行。真正动手去打,窝阔台大汗必须仰仗速不台这种老资格的将领。

那速不台是什么意见?速不台的意见是西征。他的口才到底好不好,其实一点儿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提出西征的意见。

那速不台为什么力主西征?这时候不要看什么大蒙古国的整体利益,而要看速不台的个人利益或个人偏好。不是因为大蒙古国的整体利益不重要,而是因为速不台的个人利益或个人偏好的决策权重更高。

一是速不台是最早耀武欧罗巴的蒙古将领之一。

嘉定十三年(1220年)秋,成吉思汗命哲别和速不台率军追击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但摩诃末在里海小岛亡故。于是,哲别和速不台将强盗本性发挥到极致,在今天的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来回打了几个对穿,然后又翻越高加索山,将钦察人、罗斯人杀得鬼哭神嚎,将蒙古人的威名传播到了拉丁世界。

横扫钦察、大破罗斯,这一连串的胜仗,很可能让老将速不台意犹未尽、恋恋不舍。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从来就没有打得这么爽过。钦察人就像早期的蒙古人,虽空有一身蛮力却组织松散、文化落后,在蒙古大军面前就只剩被屠杀的命。罗斯人就像春秋时期的中原诸侯国,山头林立的王公们要多蠢有多蠢,不管是玩刀子还是玩脑子都不是蒙古人的对手。

速不台

二是速不台在中原战场的战绩要多惨有多惨。就大蒙古国的开国功勋而言,木华黎是韩信一般的存在。他对大金河北地区的经营以及对大金陕西地区的攻掠,堪称有勇有谋。按这个节奏,大蒙古国主力东返后,大金就该束手就擒。但是,并没有。一个原因是金哀宗的励精图治,另一个原因是木华黎死了,之后继任的头号战将速不台根本搞不定中原战场。

绍定三年(1230年),速不台潼关之之战失利,在倒回谷被完颜陈和尚打得大败,“潼关总帅纳合买住率夹谷移迪烈、都尉高英拒之,求救地二省。省以陈和尚忠孝军一千,都尉夹谷泽军一万往应,北军退,追至谷口而还。两省辄称大捷,以闻。”“正大七年。正月,蒙古军在庆阳、卫州既皆失利,不胜其忿,亲领精锐四十余万直攻潼关,数月不克,选四万人刊石伐木,凿商淤之山,斡腹入蓝关之内,为哈达所败,丧万余人及马数万匹。大军渡河不能,入关不可,遂自山东通好南宋,欲假淮东以趋河南。”战后还被降了级。三峰山之战后,速不台主持开封围城战,但打了不到一个月,速不台就不打了。蒙军被金军的“震天雷”和“飞火枪”炸到没脾气。最后灭金的蔡州之战,速不台干脆没有参加。在中原战场,速不台的仗,打得非常不爽。

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大忽里勒台大会时,速不台已经年近花甲,却还要跨上战马、拿起马刀冲向远方。

虽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能不能选个舒服点儿的战场。钦察大草原虽然很远,但跟老家蒙古大草原没啥区别,甚至比老家的环境还要好。关键是不用被坚城阻拦、不用被诡计忽悠,更不用面对既不熟悉又不擅长的水战。所以,速不台才提出西征建议,也成为此次西征事实上的统帅。

第二次西征,是蒙古人的传奇。可这个传奇完全是一场偶然。一个貌似关系甚大的理由,一个似乎口才极好的老将,一个非常没有主见的大汗,才促成了这段前无古人甚至也后无来者的传奇。如果能够统筹当时的全局来考虑,那此次西征就不应该搞,纯粹是一场瞎胡闹。

0 阅读:51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