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通知发布后,一系列配套措施来了,最近出台的政策与消费贷有关,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下发了《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贷门槛,让老百姓得以更为“便捷”地加杠杆。
根据《通知》,网贷的额度上限由原来的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个人消费贷上限则是从30万元阶段性提高到50万元。与此同时,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期限从不超过5年阶段性延长至不超过7年。

最高50万元、最长还款期限为7年,这是消费贷在我国生根落地以来从未有过的政策宽松期。当然,贷款有没有吸引力还要看利率如何。
在房贷利率已经下降到3.3%且未来还有进一步下调空间的当下,曾经动辄4%甚至5%以上的消费贷若不放下身段、推出低利率产品,恐怕额度给得再高、还款期限设得再长也不会有什么吸引力。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场金融领域的“内卷”,连国有四大行也加入了进来。3%左右的利率没啥了不起,不少银行直接“开大”,消费贷类产品的利率可以做到2.8%、2.7%,最低甚至能到2.5%左右。

要知道部分中小银行的长期存款利率都要达到2.5%以上了,靠吃利差盈利的银行居然把消费贷利率直接打到3%以内,要说背后没有一双无形的手助推,反正我是不相信的。
不论如何,贷款利率能降下来对普通人而言总归是好事。当然,不是什么人都能以极低的利率获取大额消费贷款的,至少征信得过关,而那些早年就把自己的征信搞花的人现在恐怕后悔莫及了。
好消息是,新规在征信问题上开了一个“小口子”,明确优化商业银行信用卡容时、容差服务,对额度较小、逾期时间较短的持卡人及时提示还款,不立即计入不良征信记录。这意味着如果你只是小额短期逾期,在银行提醒后及时还上钱了,是不会影响征信的,也就是说能够申请到新的低利率大额消费贷。

为什么突然转变了对消费贷的态度,有点鼓励大家借钱消费了呢?
除了配合高层定下的提振消费大战略外,今年以来居民短期贷款规模进一步萎缩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央行发布的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25年1-2月住户贷款增加547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3785亿元,短期贷款减少3238亿元。
对居民而言,中长期贷款主要指的是房贷,而短期贷款则是信用卡欠款、消费贷等还款期限在一年内的借款。

房贷增加是因为去年9月出台的诸多促进楼市回稳政策使得居民买房意愿有所回升,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企稳使得房贷需求扩张。而内需不足的情况依然较为严重,结果便是住户短期贷款余额持续萎缩,还钱的人比借钱的人多,今年头两个月短期贷款余额就少了3200多亿元。
老百姓不愿意加杠杆消费,那就放宽条件,创造更宽松的环境,降低借贷成本。犹记得前几年舆论批评“消费主义”,这两年类似的声音消失不见,鼓励消费甚至倡导借钱消费将成为主流?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去我们可能会接到更多的银行或助贷机构的推销电话,主动提供办理信用卡、申请消费贷的渠道。你能抵挡住高额度、长期限、低利率贷款的诱惑吗?

我必须提醒大家,在享受政策红利与金融便利的同时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消费贷虽好,但并非没有风险,过度借贷可能会让我们陷入债务的泥沼,影响未来的生活质量和财务健康。
因此,在决定是否借贷消费时,一定要充分评估自身的还款能力和实际需求,理性消费,量入为出。毕竟,只有合理规划财务,才能在享受生活的同时,确保自己的经济之路走得稳健而长远。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