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画像
颛顼这一系,其后代子孙中有八位以和善著称之人,被尊称为“八恺”;与之相对,帝喾这一支,也有八位才德出众者,名为“八元”。这十六个家族,代代延续,始终秉持着先祖遗留的优良美德。
在帝尧的时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他们并没有得到启用。直至舜逐步在部落中积聚影响力之际,才推举并选用了八恺、八元的后裔,并委以重任,安排他们分别执掌关乎部落根基的土地事务,以及肩负起传播五教的神圣职责。
仔细想一想,舜的这一番布局,蕴含深意。从土地层面来看,那是部落生存的命脉所在,掌控土地意味着能保障粮食的产出,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子民得以果腹,部落才能兴盛繁衍,根基方能稳固。而教育领域同样不容小觑,通过传布五教,不仅能够源源不断地培育出各类人才,为部落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更关键的是,在教育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可以抢先将所需的价值观深植于子民心中,凝聚部落的向心力,强化认同感。如此一来,舜一方面切实地提升了自身在部落中的威望与影响力,让众人看到他识才用人、治国理政的卓越才能;另一方面,也不动声色地搭建起了属于自己的领导班子,逐步接管了部落最为重要的两大关键领域——土地与教育。
倘若参照《竹书纪年》中的相关记载进行剖析,其中所提及的舜架空尧一说,结合《史记》的记录加以审视,便会发现这绝非毫无根据的臆测,而是有迹可循。当然,在本文的论述中,依旧是以《史记》作为叙事的依据。
在我们朴素的价值观里,有正必有反,有好人作为榜样,自然也有坏人充当反面教材。
帝鸿氏有一后裔,生性野蛮、冥顽不灵,被众人称作浑沌;少皞氏的后代中,有个行径怪异、令人费解的,名为穷奇;颛顼氏亦出了个凶残暴戾、恶名远扬的子孙,唤作梼杌;缙云氏的后代里,有个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家伙,称之为饕餮。此四人,便是臭名昭著的 “四凶”。
当尧帝在位期间,面对这 “四凶”,不知是出于何种考量,并未将他们铲除,以致其继续为祸一方。直至舜,才对这四个凶恶的家族进行了流放,将他们驱赶到荒僻边远之地,令其在那里抵御为害人间的妖魔,还部落一片安宁。
另外,之前讙兜曾极力举荐共工,尧帝直言共工 “不行”,可讙兜却固执己见,试用共工做工师,果不其然,共工在职期间肆意放纵、邪僻乖张;四岳力荐鲧去治理泛滥成灾的洪水,尧帝同样表示质疑,但四岳坚持要给鲧一个机会,一试之下,却毫无成效,洪水依旧肆虐。三苗一族在江、淮流域以及荆州一带频繁挑起事端、制造动乱,严重威胁部落的稳定与安宁。
待舜外出巡视归来,便向尧帝详细禀报种种乱象,并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便改变北狄的风俗;把讙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把鲧流放到羽山,以便改变东夷的风俗。舜惩治了这四个罪人,一时间,天下百姓无不心悦诚服,对舜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当舜彻底掌握实权之后,其政治手腕愈发凌厉。他不仅果断将 “四凶” 家族驱逐出境,以绝后患,同时还顺势清理朝堂,把之前与自己意见不合、乃至可算作政敌的讙兜、共工、鲧、三苗等人或部族一一进行流放,彻底扫除了施政路上的阻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举荐过鲧,后来又大力推荐过舜的四岳,却得到了再度重用。舜此举,既展现出他赏罚分明的公正态度,又不动声色地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根基。
舜被家人谋害
舜进入深山密林的时候,即使遇到暴风雷雨也不会迷路误事,尧帝得知此事后,认定舜足以担当起统领天下的重任。随着尧帝年事越来越高,深感力不从心,便决定让舜代行天子的职权,派遣他前往四方巡察民情。
舜被举用掌管政事二十年,尧让他代行天子的政务。代行政务八年,尧逝世了。服丧三年完毕,舜让位给丹朱,可是天下人都来归服舜。
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等一众贤才,早在尧帝在位时期就已被发掘举荐,却始终未被授予实际职务。舜上位后,亲赴文祖庙,与四岳围坐,深入商讨,最终决定开放四门,让信息能够在四方自由流通,以便更好地了解各地情况。不仅如此,他还精心组织十二州牧,让他们共同探讨称帝之人应当具备的品德与功绩。经过一番热议后达成共识:唯有践行大德、远离那些花言巧语、谄媚奉承的小人,才能让远方的外族心悦诚服,自愿归服。
舜建立起一套严谨的考核制度,每三年对官员进行一次功绩考核,历经三次这样的周期,依据考核成绩公正地对官员进行升迁或贬黜。在这一制度的激励下,不论地处偏远还是近在咫尺,各行各业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诸事兴旺。同时,面对三苗部族的复杂情况,舜巧妙施策,根据他们的归顺与否,灵活地进行分化治理,确保了部落的稳定。
这二十二人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皋陶担任大理,掌管刑法;伯夷主持礼仪;垂担任工师,主管百工;益担任虞,主管山泽;弃担任稷,主管农业;契担任司徒,主管教化;龙主管接待宾客;舜所置十二州牧做事,禹所定九州内的民众没有谁违抗。
在这众多功臣之中,禹的功绩尤为耀眼。他不辞辛劳,带领民众开通了九座巍峨大山,让天堑变通途;治理了九处浩渺湖泽,驯服了水患;疏浚了九条奔腾河流,让水流顺畅;划定了九州的明确边界,让地域分明。各地依据规定,将应缴纳的贡物准时、恰当地上缴,毫无差错。在他的努力下,百姓安居乐业,一片安宁祥和。
舜二十岁时因为孝顺而闻名,三十岁时被尧举用,五十岁时代理天子政务,五十八岁时尧逝世,六十一岁时接替尧登临天子之位。
舜祠
登位三十九年,舜到南方巡视,在南方苍梧的郊野逝世。葬埋在长江南岸的九嶷山,这就是零陵。
舜登临帝位之后,用隆重的礼仪去给父亲瞽叟请安,态度和悦恭敬,遵循为子的孝道。又把弟弟象封在有鼻为诸侯。
舜的儿子商均不成材,舜就事先把禹推荐给上帝。
十七年后,舜逝世。服丧三年完毕,禹也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就跟舜让给尧的儿子时的情形一样。诸侯归服禹,这样,禹就登临了天子之位。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分别在唐和虞得到封地,来奉祀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