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这件事让吴敬中绝望:我走错了路,陈长捷的行动不能阻止也不能参加,该退隐江湖了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4-11-14 18:14:53

吴敬中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这句话笔者已经说了不下十次,但这回还得说一次,因为电视剧《潜伏》中的“老狐狸”吴敬中太真实了,跟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军统临澧特训班教官、军统西北区区长、东北区区长、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吴景中实在太像了,所以我们管他叫吴敬中和吴景中没有太大区别,还是叫吴敬中方便一些。

电视剧中的吴敬中是被蒋经国和毛人凤调去执行“海峡计划”而离开天津,史料中说吴敬中是在天津解放前抢着坐上飞机出逃,然后就被毛人凤逮捕、开除了。

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却未必完全真实准确,只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吴敬中确实是“消失”了,但他是什么时间因为什么事情消失、消失的背后是否另有玄机,那就只有吴敬中本人最清楚了。

吴敬中在军统(保密局)也算一流人物:他虽然是“叛徒”出身,但却能做到“封疆大吏”,即使是军统改为保密局,人员裁撤了一大半,各省站分为甲乙丙三级,吴敬中依然是最大的甲种站少将站长,该站编制依然是各站中最大的:甲种站有编制的特务一百六十个,乙种站一百一十个,丙种站六十个。

有编制的特务是由局本部给发薪水的,天津站外雇了多少打手,毛人凤不知道,也不管:反正也不用我发工资,你们办案的“收获”可以按比例留存自用,能养活多少编外人员,那就看老吴你的本事了。

老吴也确实有本事,咱们前面提到他的官职,还漏了一个,那就是郑介民兼任中苏情报所所长的时候,吴敬中是该所总务科上校科长,就跟《渗透》里的那个店小二许忠义一样,也是一个能赚会花的主儿。

吴敬中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但是他却从1949年就“退隐江湖”,从此谍报界再也看不到他那温和中又带着点狡猾的微笑。

老吴的退隐,蒋经国和郑介民失去了好同学、好臂膀:他们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虽然是两个方面派出的,到那时异国他乡的同学感情,也不是普通同学可比的,如果老吴不心灰意冷,小蒋和老郑不可能对他弃而不用——毛人凤说吴敬中离开天津是“畏战弃职出逃”,但在当年那根本就不算个事儿,胡宗南、汤恩伯、刘峙、蒋鼎文、孙元良、李弥、胡琏,逃跑的次数比吴敬中多多了,最后还不是边跑边升官?

吴敬中离开谍报界,绝不是被身居高位的老同学抛弃,而是因为他自己心灰意冷,我们在电视剧《潜伏》中看到吴敬中那番怒吼,其实也是有历史依据的:“天津的得失在什么呀?在几个偷偷摸摸的军官吗?在几个偷鸡摸狗的间谍吗?笑话!那么多重兵把守的大城市丢了,那么多战功卓著的整编军丢了,什么原因?我们还在这搜情报、抓内奸、查帮派,试图保住大天津堡垒,不滑稽吗?军长、兵团司令都得留条后路,我想犯错误,我想被革职!再这么骗下去,是在骗自己呀!”

看过原军统局总务处总务处少将处长沈醉、行动处少将处长程一鸣等人的回忆录,我们就能理解吴敬中的忧伤和愤懑,也会找到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事情让吴敬中如此心灰意冷,以至于对前途伤心绝望,并由此下定了退隐江湖的决心?

把史料和电视剧结合起来看,吴敬中“想犯错误、想被革职”,确实是如愿以偿了,但是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吴敬中树大根深,他要是想离开天津,只要给蒋经国或郑介民打个电话或写一封信就行了,当时这两个老同学身边正缺人手。

郑介民当时已经升任“国防部次长”,该部第二厅就是个情报厅,也可以叫特务厅,自己的在当次长之前还当过二厅中将厅长,吴敬中去二厅,就是当不上中将厅长,当个少将副厅长或某处处长,也是绰绰有余。

蒋经国接班已成定局后,也在努力打造自己的特务班子,像吴敬中那样“靠得住、用得惯”的老同学,应该正是他招募的对象——别看电视剧里的吴敬中有些老气横秋,事实上他在1949年也才四十六岁,经验丰富、沉稳老练、身强体壮。

蒋经国让毛人凤把吴敬中从东北区区长调任天津战站长,这并不是降职,因为在当时的保密局,东北区区长并不能真正管辖省站站长,就像保密局西南区正副区长徐远举、周养浩管不了云南站站长沈醉、贵州站站长陈世贤一样,大家都是少将,前面两人资格老,所以可以不把区长放在眼里,有什么事都直接跟局本部联系,大区区长实际就是个没有实权的背锅者而已。

吴敬中调离东北的时候,陈诚、杜聿明的败局已定,如果老吴不走,追究情报不准的责任,他是第一个要背锅的。

吴敬中到天津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属于傅系的陈长捷,吴敬中说的“军长、兵团司令都要给自己留条后路”,肯定有所指,而且所指的一定是天津警备总司令部中将总司令兼天津城防司令部司令陈长捷和六十二军军长兼天津防守副司令林伟俦。

陈长捷和林伟俦一直跟解放军有联系:陈长捷是讨价还价,而林伟俦则接到了他黄埔四期同宿舍且同姓的那位同学的亲笔信——这些事情,是瞒不过吴敬中的,因为当时的警备司令部情报处,也是由军统(保密局)人员掌控。

陈长捷就等着北平那边的和谈有结果,如果那结果早一些出来,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吴敬中逮起来,而动手的则可能是林伟俦——逮住这么一条大鱼送给老同学,也算一件不错的礼物。

陈长捷不想打,林伟俦也不想打,吴敬中更不想打,但是吴敬中的身份很特殊,也很尴尬,因为他按照时间推算,他似乎应该认识林伟俦那位本家同学——林在延安当过校长,吴敬中去苏联留学之前,也写过关于党校建设的文章,那文章现在还在党史中查得到。

陈长捷可以起义,林伟俦也可以起义,事实上他们最后的战犯身份也都取消了,但是按起义将领还是按投诚人员算,笔者查到的史料没有记载。

不管怎么样,陈长捷和林伟俦都是有机会成为起义将领的,但吴敬中不行,他的老同学、沈醉的姐夫余乐醒也不行(余乐醒虽然归队,但最后并不算起义),所以吴敬中看到陈长捷和林伟俦忙来忙去,再看看自己脑门上的标签,就知道自己是非走不可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我不想打下下去,留下来也不是明智选择。

吴敬中知道老蒋打不赢、天津守不住,他自己也很难成为起义将领,那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明知道陈长捷林伟俦可能起义,他却不能阻止,也不能参加,退隐江湖才对得起自己。

吴敬中走了,挥一挥衣袖,卷走一座玉座金佛,以他的精明老练,玉座金佛只是他捞到的冰山一角,他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当年走错了路,如果他不被邓文仪以中校上校军衔收买,他回国后回到红军,天津围城的时候,他就不在城里而在城外了。

有人说吴敬中是天津站甚至保密局特务中“最成功”的一个,但在他自己看来恐怕未必,因为他毕竟是走错了路上错了船,最后难以叶落归根。

一个吴敬中消失了,更多的吴敬中跑掉了,吴敬中们的经历,也给读者诸君留下了很多问题:吴敬中逃出天津,是因为他发现陈长捷林伟俦有起义意向而自己无法阻止也不想阻止吗?如果吴敬中不逃出天津,跟陈长捷林伟俦一起被俘,能在第几批特赦?

1 阅读:77

半壶老酒半支烟

简介: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