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评价一辆车的好坏,应该看什么?外观、内饰或者动力?在我看来,我会关注这辆车 “里子”。
啥是里子,就是这辆车背后的架构做的怎么样?可能大家经常听车企说 “ XX架构 ”,但好像从来没有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架构,一个好的架构对于车到底意味着什么?
架构于汽车,就好像是人的脊柱,是支撑其形态与功能的根本。一辆车的好坏,往往在架构上就已注定。
丰田的TNGA(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架构就是模块化设计的典范,它让丰田能够跨车型共享零部件和生产流程,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性能和燃油效率,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这一架构下的凯美瑞和普锐斯,不仅在安全性能上获得了高分,也在驾驶体验上赢得了用户的广泛赞誉。
再如,大众的MQB(Modularer Querbaukasten)模块化平台,支撑了从高尔夫到途观多种车型的开发,通过共享架构,实现了设计的灵活性和生产的高效率。MQB平台的汽车以其一致的高品质和驾驶感受而著称。
但这些架构,放在现在看,有些落后和跟不上时代,新能源时代的目的,是让车变得更加智能化。就像车子一开始,是手摇发动机,是用铃铛当喇叭。现在的车有了电子启动和线控刹车。而未来的车是什么,是终身的可成长性以及无人驾驶。
而我们正处于这个变革的关键时期。
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了昊铂智慧数字底盘的媒体沟通会,发现我们眼中所认为的传统车企,其实对于架构的拓展已经布局很久且非常先进。 昊铂星灵架构 EEA3.0 让车的底盘不是机械结构,而是会思考的底盘。
想象一下,底盘不再是默默无闻的支撑,而是拥有了自己意志与情感的智能体。它通过一系列精密的电子信号,指挥着车辆的每一个动作,就像一位指挥家,让交响乐团中的每个乐器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便是昊铂智慧数字底盘的全面线控化,实现了0虚位转向响应和最快80ms制动建压速度,将传统机械的束缚抛诸脑后。
可能大伙对线控没有太大的认知,我就拿线控转向来举例。
现在大多数的车,转动方向盘,方向盘把力给转向柱,转向柱给转向机,转向机拖动转向拉杆,让前轮左右转动。线控转向是把这些机械结构换成线束,方向盘的动作通过电信号传到车轮,这样可以实现更精准的操控。
我们说的再简单点,大伙开车是不是方向盘打了一圈半 540°,但车轮也才转个几十度,这是因为转相比的存在。举个例子,你方向盘向左打 60°,车轮向左转 30°,这个转向比就是 2:1。以前的车转相比是恒定的。
慢慢的,汽车速度越来越快,比如 100km/h 甚至200km/h,方向盘稍微一动,轮子很容易一个大转向,车子就可能失稳甩出去。
于是车企们就想搞个可变转向比。说白了,低速行驶倒车入库或侧方停车时,我让转向比变小,方向盘不用打满,甚至不用一圈半打死,车轮也可以转个大的角度。高速行驶,两三百公里的时候,让转速比变高,即便是方向盘转个稍微大的角度,车轮也只转向一点,提高汽车的高速行驶稳定性。
1997 年本田推出的 VGR 可变齿轮比率系统,其实就是把齿轮齿条做的中间密两边疏。中间的时候,大转向比,适用于高速变道,两边时候小转向比,适用于泊车倒车入库。比如用了奥迪动态转向技术的RS Q8 ,在浙江国际赛车场取得了 1 分 42 秒 326 的圈速。马也在E60 代的 5 系上,可以根据实时车速实现 5.0-1.7 之间切换转向比。
而线控转向,就是纯粹的让上面这些需要靠机械结构实现的可变转相比,变成纯纯的电信号来实现。目前的新能源车已经实现了线控刹车,线控转向就是下一步。我们国内也在做线控转向的相关国标,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可以让方向盘直接从车上拿掉,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
除了线控转向,我们再来说个星灵架构 EEA 3.0的底盘技术,那就是提前预知。40多个车载传感器和80多个虚拟传感器能与百万条道路样本训练的AI模型相结合,构成了一个全息信息流的网络,让底盘的每一个部件都能协同作战,共同应对各种复杂路况。
操控方面的创新同样强大。电磁主动悬架以20Hz的控制带宽,为车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仿佛给底盘装上了一颗跳动的心脏,让它随着道路的节奏起舞。
安全,是这场舞蹈中不可或缺的节拍。鹰爪系统和飞天魔毯技术,以它们在300ms内识别并纠正车辆跑偏的能力,以及1秒内连续出手200次的调整阻尼,确保了车辆在各种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但昊铂智慧数字底盘的魔法,远不止于此。EASi电磁主动悬系统,可以以20kW的峰值功率和20Hz的垂向控制带宽,让每一次驾驶都都稳重安全。
再说到越野,但智能越野技能包让昊铂底盘即便没有硬派越野硬件,也能轻松应对各种复杂地形。智能越野脱困功能和虎式转向,大幅提高了车辆的越野能力和灵活性,让探索未知成为可能。
而智能漂移功能,更是让普通驾驶者也能体验到赛车手的激情。通过动态扭矩分配和优化牵引力,昊铂底盘让漂移变得触手可及,无论是弯道漂移还是定圆漂移,都能轻松实现。
以前我们总说特斯拉的技术领先,那么特斯拉领先的是什么?
就是架构本身,特斯拉的电动车架构以其创新的电池和电机布局,不仅提供了卓越的续航能力和加速性能,还通过整车OTA(Over-The-Air)升级功能,让车辆能够不断进化,满足未来技术发展的需求。Model S和Model 3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前瞻性的电动车架构。 把整车线束从几十公里减少到十公里,未来还要减少到一公里。这能让特斯拉造车更便宜,更加的模块化。
这些能力我们国内车企也有,我们也同样能做到。所以回到一开头那个问题,我冰箱彩电大沙发是我们能直观感受到的东西,但它并不能成为车企的护城河,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车里加这些。所以背后的架构,也才是大伙真正应该去关注和思考的东西。
架构的好坏,决定了车辆的基因。正如一位优秀的舞者需要强健而灵活的体魄,一辆好车同样需要一个坚实而先进的架构,来支撑其在道路上的每一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