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相亲饭拯救了我的人生

金若曦说 2025-02-05 17:55:14

面对人生中浮浮沉沉的历程,总会有一些特殊的时刻,悄然地改变我们的命运。而对我,高志远来说,1997年春天的那一顿相亲饭就是那个特别的时刻。

我的童年,并不算得上幸福。1970年出生在一个南方的小县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甚至可以说有些清贫。我们一家兄弟姐妹多,父母只能靠田里的活儿养家糊口,学费是东拼西凑出来的。高考落榜后,我不得不跟随同村的几个年轻人南下打工。1988年的绿皮火车,把我带到一家昏暗而嘈杂的电子厂,开始了三班倒的流水线生活。

生活的辛苦和孤独就像冬天的寒风,一点点侵蚀着身体和意志。宿舍环境简陋,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工棚里,夏天闷热难耐,冬天寒冷无助。但我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从学徒到技术工,工资也从200块涨到400块。然而,省吃俭用后的存款不过是杯水车薪。

1995年,我决定辞去工厂的工作,回到家乡开了一个小修鞋铺。虽然不起眼,但生活终于有了些许安定。父母看我稳定下来,开始张罗着给我相亲。但彼时的我,在大龄未婚男青年的边缘徘徊,总觉得自己这个"穷小子",配不上别人。

1997年的春天,天气刚刚转暖。我正在修鞋铺忙碌着,一位老熟人王大哥忽然凑上来说:“志远啊,快30的人了还没找到媳妇,我给你介绍个外甥女,漂亮、利落,就是有点挑,你敢去见吗?”一听对方年纪轻轻又长得俊,我心里打起小鼓:“真的假的?那成啊,见一见吧。”

第二天中午,我们约在县城的东湖公园见面。我特意穿了刚买的白衬衫,还打了点发蜡,为的是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一到湖边,就远远看见一位穿着淡蓝色连衣裙、扎着马尾的姑娘,样子清秀大方,既有几分邻家女孩的亲切,又透着点难以接近的气质。王大哥介绍说,她叫“小梅”。

在公园的长椅上坐下,我们简单聊了几句。小梅话不多,表情淡定,似乎对这场相亲并不上心。我试着主动找话题,说些自己修鞋铺的事,她点点头回应:“嗯,挺不错的。”虽然话不多,但我从她平静的眼神里,感受到一种成熟与独立的力量。

然后,她提议去县城最贵的餐馆——云福楼吃饭。我心里一咯噔,云福楼的价格是我半个月收入的一顿饭,但话已经出口,反悔太丢人了,只好硬着头皮答应。结果,点菜时小梅豪爽地点下五六个菜,看的我直流冷汗。

席间,她话渐渐多了一些。从中我得知,小梅小时候家里也不富裕,父母离异后,她跟母亲去了外地,后来凭自己的能力开了家小服装店,过得虽说不上风光,但也算自力更生。我点头称赞她的坚韧,她淡然一笑,问我:“志远,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

我愣了一下,不知为何,她这一句略带关切的提问,让我体会到一种久违的温暖。或许是她眼中的认真让我卸下了防备,或许是从她踏实独立的性格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突然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归属感。

那天分别时,小梅看着我,神情复杂地问了一句:“高志远,你愿意带我回去吗?”

这句话直接击中了我沉默已久的心。我迟疑了一会儿,最终鼓起勇气点头:“我愿意。”

后来,我们真的结婚了。婚后,我们一边经营修鞋铺,一边携手面对生活的挑战。日子虽然平凡,但终于多了温暖的陪伴。

每当想起那顿“昂贵”的相亲饭,我总觉得,那是我人生命运的转折点。小梅不是别人,她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