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医院院长在老山前线——季振宗《战地日记》之一

拂晓哨位 2023-06-04 18:09:57

最近,我在第二军医大学时的老同学季振宗,从网上传来一组书稿,主要是他从 1985 年 12 月到 1987 年 4 月期间的许多日记,后面附有 12 篇论文和报告,都是他当年亲自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具体情况和部分总结。这些,无疑是季振宗军旅生涯 30 多年中,最难忘的经历,最珍贵的纪念。孩子多次催促他整理出来,编印成书,以赠家人亲友留存,也供有关人员参考。斟酌再三,他终于下决心完成这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并且给了我先睹为快的机会。

展卷细读,我深深受到了感动,也深深受到了一次不平常的教育。

季振宗在军医大学学习的几年里,我们是同一个大队、同一个中队、同一个班、同一个组,而且很长时间是住在同一间宿舍的同学和战友。他为人厚道诚恳,沉稳踏实,十八岁的青春年华,就被同学们称作“老季”。季振宗不仅学习刻苦,工作努力,而且人缘极好,与很多同学都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从军校毕业以后,大家分配到天南海北,基本上都是在连队基层锻炼和留在部队工作。再过若干年,有些同学陆续调到了医院、机关,有些同学转业到地方,有些同学考研究生换了岗位。

季振宗长期坚持在部队工作,当军医,当所长,直到担任 21集团军61师后勤部卫生科科长兼师医院院长,在具有光荣传统的红军老部队61师,整整工作了 23 年。61师到云南老山前线执行对越轮战任务时,季振宗就是全师作战卫勤保障的总负责人,也是师医院所有医护人员中技术水平最高的专家。我知道他在部队始终表现很好,不断进步,也听说他参加对越作战,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作战卫勤保障任务。轮战结束后,我们俩有机会在北京见面,我热烈祝贺他和部队凯旋而归,热烈祝贺他在捍卫祖国、痛击敌人的战斗中荣立二等功。

作为一名老兵,我非常钦佩季振宗这种热爱部队、扎根基层、高质量做好本职工作的品格和作为,更羡慕他有机会亲赴战场,在浴血战斗中执行革命军人和白衣战士的神圣使命。

但是,这次拜读了季振宗参战的历史资料和学术论文,特别是他在残酷激烈的战争中、在执行艰巨复杂卫勤保障任务中写下的那些日记,我才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和体会到,这位老同学和老战友,面对现实战争的严峻考验和锤炼,是如何精忠报国、竭诚奉献、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又是如何周密筹划、指挥若定、技术熟练、救死扶伤。这位在军医大学从来不事张扬、到部队基层只愿埋头苦干的老季,在那炮火纷飞、枪林弹雨的前线奋战几百个日日夜夜,干出了多少催人泪下、惊天动地的事情!

老季不愧是军医大学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员,不愧是红军老部队培养出来的杰出骨干,不愧是我们这批老同学中特别值得称赞、值得学习的一个英雄好汉!

季振宗作为61师后勤部卫生科长兼师医院院长,肩负的日常管理和临床技术工作本来就非常繁忙。但是他身在作战前线,又完全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业务领导。为了组织好全师部队的一线伤员急救、分级救治后送、医院危重救治,他不但要狠抓技术培训、人员安排、物资筹措、战救计划、环节协调等一系列重要工作,而且要爬山越岭看地形,到作战阵地观察敌情、为伤员救治侦察道路、为出击拔点战斗选择火线救治位置……完成这些紧密配合军事部署的行动,要多次经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冒着地雷频炸的危险,遇到暴雨洪水的突发,防备越南敌特隐蔽的袭击。我们的老季,就是这样身先士卒,舍生忘死,以英勇无畏的气概和彻底尽职尽责的精神,为最大限度保卫和拯救参战官兵生命做出贡献。

在异常艰苦简陋的师医院手术室里,季振宗还一台又一台、夜以继日地抢救危重伤员,实施了许多高难度的战伤手术。他在61师医院平时工作期间,就刻苦钻研临床技术、深造进修、请教专家、为民服务、大量实践,练就了许多临床诊断和外科手术的真功夫。战伤救治的前线,他施展了精益求精的技术本领,把一个个生命垂危的重伤官兵,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面对越军疑似使用化学武器的突发事件,季振宗也根据有关防护知识和技术,冷静果断地应急处置。

看着季振宗参战日记中的记述,我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白求恩医生在抗日战场上做手术的场景。当年,我们刚进入军医大学,同学们就都立志学习伟大的白求恩精神,将来要像白求恩医生那样极端热忱、极端负责任地为部队官兵服务,为保障战争胜利服务。而在二十多年后,我们的同学老季身上,不仅体现了白求恩精神的思想内涵,而且重现了白求恩医生在炮火声中精心手术的行动。高度紧张、高度劳累的战时卫勤保障和临床救治重担,曾经使季振宗心力交瘁,忽然晕倒,经过救治才得苏醒,至今身患后遗症。

季振宗参加轮战的一年多时间里,不仅是坚韧顽强地工作,勇敢无畏地战斗,而且始终坚持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他在紧张繁重的战时保障任务中,深入领会总部和战区指令,抓紧时间研究卫勤保障信息,分析临床救治资料,及时总结实战卫勤保障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撰写有关卫勤学术论文和野战救治报告。他在百忙中不断请教临床专家、卫勤专家、防护专家,以求卫勤保障周密无误。对全师战时卫生管理和战伤救治的统计工作,也再三严格要求,强调统计信息必须准确、及时。季振宗的深思熟虑、呕心沥血,展示了他不仅是一位有胆魄、有血性的勇士,而且是一位有智慧、有定力的学者。

历史充分证明,在我们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里,确实有千千万万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干部和战士;在我们肩负崇高使命的医务工作者队伍里,也确实有千千万万济世救人无私奉献的好医生。季振宗是他们当中的优秀一员。当年,他也曾经是众多同学中普通的一员,是人民军队大熔炉把他炼成了优质的钢铁,是红军老部队的革命传统使他不断成长和成熟,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显示了光辉的英雄本色。我们为有这样的老同学和老战友,感到非常自豪。

而今,我们这些老兵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季振宗从61师医院先后调到原兰州军区第 3 医院、第 323 医院担任领导工作,也已经退休多年。他不在西安休闲养老,又回到自己的故乡张家港,多年为父老乡亲们治病发挥余力。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觉得,老同学季振宗就是一辈子做好事的人。

我衷心祝福老季——我们同学中的模范和英雄,幸福安康,欢度晚年!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

傅 征 少将

前 言

我从部队医院提前办理退休后,应聘在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已有 20 年。儿子一直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工作,所以每年要到西安休假二次,春节都在西安过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春节在西安家中住了近两个月。不能随便外出,闲着无事,就想清理一下家中的杂物。

我在部队工作期间,先后在三个部队医院工作,多次搬家,有几个纸箱子几十年了,没有打开过,就一个个打开整理。其中一个箱子打开后发现里面装了不少30多年前在老山前线参战时文章、资料及照片,还有一本参战的日记。翻看着这些文章、资料、照片和日记,虽然有些记忆已经模糊,但还有很多场景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很多故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1985 年,我担任1师卫生科长兼师医院院长,还担任师医院党委书记一职。带领61师医院到老山前线参战,先后经历平转战、机动开进、集结地域临战训练、参战阶段、总结评功评奖及机动回撤六个阶段,共一年半时间,其中接防参战整整 365 天。我写的日记主要反映了机动开进、集结地域临战训练、参战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一些情况,由于当时工作实在很忙,日记记得比较粗糙、简单,还有几十天空档,但还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61师在参战期间卫勤保障工作的一些基本情况,把它整理出来,或许可以为以后可能发生的战争中的卫勤保障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日记主要反映了当时的工作,对发生的故事及抢救伤员的情况有时记述比较简单。其中有些事印象深刻,对当时发生的细节至今记忆犹新,就对有关内容做了充实补充,对记忆不深的内容只能忠实于原著了。对日记中的部分文字表述也做了部分修改,但还是反映了日记的本来面貌。

对参战期间我个人写的文章、资料等也进行了整理,一共收集整理了 40 篇文章,包括卫勤保障文件、经验总结、专业技术文章等,其中有 4 篇发表于当时的《人民军医》杂志,3 篇发表于《兰后卫生》杂志,2 篇参加全国第一届创伤外科学术会议,并在大会进行了学术交流。考虑到不少文章涉及部队的保密规定,只从中选择了 12 篇作为附件,附在日记后,与日记相互参阅,可以从另一角度更好反映参战期间卫勤保障工作开展情况。12篇中,有8篇是在参战期间写的,有1篇是在参战后参加“西部 -88”演习期间所写。还有1篇是我调解放军第三医院后带领卫勤支援保障队参加“9·11”演习期间所写。另有2篇是前几年写的回忆文章。

往事如流,30 多年弹指一挥。但 30 多年前那场战争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对我个人来讲,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和平年代,能参加一次战争的军人是幸运的。在一个部队能担任一个主要的卫勤领导,参加战时卫勤保障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把这场战争中卫勤保障的基本情况反映出来,是我的责任所在,虽然反映的不够系统全面,但相信能起到一些作用,望各位领导、战友们多提批评意见。

季振宗

1985 年 12 月 25 日,晴。

经过三个多月紧张的准备,平转战工作已经结束。全院干部战士从思想上、物资上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今日就要离开营区,开赴云南老山前线,正式进入机动开进阶段。

根据预案:全院参战官兵 138 人,其中干部 39 人(女干部 13 人),战士 99 人(其中女兵 37 人),留守官兵 17 人,其中干部 5 人(女干部 3 人),战士 12 人(其中女兵 6 人)。

上级加强解放车 15 台,其中物资车 10 台,人员车 5 台,加上医院 2 台救护车,共出动车辆 17 台。依据上级命令,加强车辆于晚上 20:00 到达医院,人员物资装车完毕后于 21:30 统一出发。

一切都按计划顺利进行,不到 21 点所有物资已经装车完毕,所有参战人员列队,准备登车出发。这时所有留守官兵及很多家属、小孩前来送行,马上就要分别了,很多人特别是家属们,多流着眼泪,担心参战官兵的安全,甚至还有 2 个决定留守,但一心想参战的战士,还在要求参战,连个人的背包都带来了,场面有点乱,必须采取断然措施。我登上一辆解放车的车顶,大声对大家说:今天我带领 138 名参战官兵到老山前线,一年以后,我会一个不少地把他们带回来,希望大家放心。现在所有参战官兵登车,各车车长及安全员要切实负起责任,该上车的一个不能少,不该上车的留守人员及所有送行的家属及其他人员一个也不能登车,所有送行人员送到医院大门一律不准出大门一步。

车队于 21:30 顺利集合出发,到达火车站后于 26 号 0:20登车。

1985 年 12 月 26 日,晴。

凌晨 2:05,列车徐徐启动离开了天水车站。这次铁路输送,师医院分到四节车厢,两节代客车,也就是闷罐车,新来的医院政治协理员郑敏同志,主动要求负责两节代客车。一节硬座客车,主要分给女同志乘坐。后勤部的一节硬卧车厢还给师医院分了 14 个硬卧铺位,主要分配给年龄偏大的干部。

离开天水车站前,部队很多老领导前来送行。老首长们含着热泪,殷切嘱咐我们一定要发扬英雄部队的光荣传统,做出好成绩,为部队争光。上午到达宝鸡斗鸡台兵站,集团军首长及很多军机关、军直属队的老战友、老熟人前来送行,经军财务处长陆惠良介绍,还认识了一个村的老乡——军运输处长唐锦达。

离开宝鸡后,列车一路向南翻越秦岭,分别在风州车站及略阳车站作短暂停留、吃饭。这两个车站周围地方群众自发组织来到车站,迎送参战部队,群众主动给我们送慰问品,为我们唱歌、跳舞,不少热血青年寻找部队领导,要求参军到前线杀敌立功,车上车下口号声、歌声响成一片,使我们全院官兵深受教育,我们一定要在前线以优异成绩向陕西人民汇报。

1985 年 12 月 27 日,晴。

告别了甘肃陕西人民,进入了四川境内,分别在广元车站、绵阳车站、成都车站停留吃饭。每到一处,当地驻军领导、地方政府及群众都来送行,非常热情,给部队很大教育。在绵阳车站还认识了驻地解放军 77 医院院长,他还是我们第二军医大学六一级同学。他告诉我说,现在成都军区卫生部卫勤处长是我们六三级同学田鹏飞,是我一个班的同学,在大学里也非常熟悉。下午四时许到达成都南站受到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及成都军区后勤部领导的热情欢迎,四川省妇联陈主任的讲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位 40 多岁的女同志,讲话水平很高,中气也足,她热情洋溢的讲话,尤其是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给我们极大的鼓舞。在车站还举行了欢迎仪式,给部队赠送了礼物。车站上军民同乐的歌声激励着我们的斗志,给部队很大的教育。

根据开进阶段“安全准时、齐装满员、威武雄壮”的要求,今日后勤部领导还对各车厢进行了检查评比。全院上下热情高、纪律性强、安全卫生好,基本达到了上级要求。说明我们的干部、战士觉悟水平很高,只要我们领导以身作则、正确领导,全院一定能完成好参战期间的各项任务。

1985 年 12 月 28 日,晴。

今天又在四川境内开进了一天。早晨 7:11 到达普雄车站,8:20开车。中午 13:40 到达西昌车站,14:25 开车。下午 7:40 到达金沙车站,8:20 开车。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下午 5 时左右,在一个叫丙谷的小站临时停车,车刚停下,只见铁路两边有 100 多名中小学生,每人手里拿着几根甘蔗蜂拥前来,给每个车辆都塞进了不少甘蔗,给参战官兵吃,使我们深受感动。

1985 年 12 月 29 日,晴。

经过三天的铁路输送,途经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四省。

今晨 7:10 终于到达昆明附近牛街庄车站。不知什么原因,从火车上卸载、集合吃早饭到登车开始摩托化开进,仅给半个小时,全院官兵刚进兵站食堂,很多人连饭碗还没有端起来,登车的集合号已经吹响了,全院赶快放下饭碗,集合部队准备出发。医院有两名女兵,由于过于紧张,加上卸载、跑步集合的体力消耗,在集合准备登车时突然虚脱,晕了过去。部队马上就要出发,我就安排一名女干部负责送她们到昆明军区总医院。出了这样的事,事情虽然不大,但内心还是不爽。

今天宿营地点是距昆明市区 16 公里的 14 军坦克旅。安排好宿营后我又返回昆明到总医院急诊科,看到两名女兵身体无大碍,又把她们接回宿营点。下午休息,晚上全院集合点名,对全院铁路输送阶段工作进行了讲评,布置了明天开始的三天摩托化开进的安排及注意事项,进一步强调了部队纪律。

1985 年 12 月 30 日,晴。

今天是摩托化开进第一天,行程仅 96 公里,中午 12 时到达宿营点,宣良 40 师,我们医院被安排在 40 师通讯营,条件还比较好。下午休息,打扫室内外卫生,晚上安排各单位点名。

1985 年 12 月 31 日,雨。

今日行程比较长,193 公里,早晨 4:30 就吹号起床。天正下着雨,而且越下越大,还有雨夹雪,气候较冷,与昨天的炎热真是冰火两重天。

起床后洗漱、打背包、装车、吃早饭、集合,6:30 准时出发,由于大雨,道路湿滑,开进速度较慢,到下午 7 时才到达目的地。根据通报,今天有好几个单位发生了车辆事故,翻车的撞车的都有,好在没有人员伤亡,省了我们卫生部门很多事。今天的宿营点是开远军供站,在军供站内食宿,条件比较好。一路上医院安全没有发生什么事故,但决不能放松警惕,各级领导必须认真负责,组织管理好部队,争取安全准时到达集结地域。

1986 年 1 月 1 日,阴。

今日是元旦。早晨军供站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云南特色餐食“过桥米线”。因为部队是从北方来的,没有见过米线,都认为吃的是粉条,还很好吃。大家都很奇怪,怎么云南人把粉条当饭吃。早饭后 6 时 30 分离开开远军供站,一路开进,非常顺利,速度也比较快,下午 2 时许车队就到达了集结地域砚山 113 兵站。部队的先遣设营人员,二所叶含正副所长、卫生科张小舟助理员及 3 名战士就迎了过来,他们提前近一个月出发,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准备好了比较好的食宿条件,先遣组的工作受到全院同志们的赞扬。

在集结地域要住三个多月,进行临战适应性训练。工作比较多,下午集合全院开会,进一步讲评了开进阶段工作,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布置安排。

1986 年 1 月 2 日,阴。

今天是到达集结地域后的第一天,主要工作是安好家,打扫卫生。下午研究安排在集结地域医院的医疗保障问题。决定先展开门诊所、医疗二所,开设门诊和病房,可以门诊和收治病人。

下午食堂准备加菜,组织全院会餐,补昨天未过的元旦节。本来是件好事,但发生了问题,由于炊事班打菜不均,引起了部分单位、部分干部的不满,事情反映到我这里。我感到不是小事,矛盾必须解决于萌芽状态,不然怎么团结全院官兵完成好参战及卫勤保障任务。我亲自到炊事班了解情况,主要还是炊事班刚到战区工作不细的原因,连各单位的人数都没有搞清楚。我批评了炊事班有关同志,商量了补救办法,对下一步炊事班保障工作提出了要求。目前部队远离营房,在外生活各方面条件比较差,人员的思想和要求都比较复杂,各项工作都不能放松,尤其要十分重视官兵的思想情绪,有针对的做好思想工作。

1986 年 1 月 3 日,阴。

今日上午,47 集团军后勤部王部长带领所属 8 个处长来我61师检查指导工作,现场办公解决问题。根据我们提出的要求,营房处给我院特批了 60 块带腿床板,还答应给解决一部分活动板房,为我们医院开设门诊、病房创造了物质条件。

下午,由 21 集团军组建的第九侦察大队后勤李处长来我后勤部介绍参战半年多的后勤保障情况,虽然任务不同,但给我们很多启发。

晚上召集医院各单位领导开会,研究下一阶段工作,还明确了医院哨位、站哨有关规定,以及炊事班分灶,部分人员工作岗位调整等事宜。

1986 年 1 月 4 日,阴。

到达集结地域已经三天了,一切工作已经走上了正轨。门诊、病房也已经开设,可以收治病人了。早晨起来主要是体能训练,我和大家一起跑步爬山,然后打打拳,以后每天都要坚持,这样才能以良好的体质参战。

上午,我61师战伤救治四大技术尖子班训练开训,战伤救治、自救互救四大技术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我给他们做了开训动员,提出了要求。该训练班由军医翟建国、卫训队长蒋新兵负责。

今天上午还组织全院官兵参加部队组织的到所在的砚山县城各街道打扫卫生。还派出两个医疗组在街道摆摊、义诊,就诊 100 多人。还免费发放常用药品,有一位老大娘拿到药后坚持要付钱,还说:你们解放军不收钱,开支太大,怎么到前线打敌人。老人家的一句话说明了当地人民群众的觉悟和对部队的关心支持。

晚上,同副院长顾祖荣协理员郑敏,一起到各单位检查值班人员在位情况及人员管理情况。

1986 年 1 月 6 日,阴。

今天上午召开全师卫生工作会议,由我卫生科主持,参加人员有师医院领导,师医院各所所长,药房主任,各团卫生队长以及卫生科所有干部。会议主要内容是各单位总结汇报机动开动阶段的卫勤保障工作,布置在集结地域临战训练阶段的卫勤保障指示,重点要抓好全师官兵及卫生人员自己的战伤救治四大技术训练,还要抓好卫生防病工作。由于接防后部队分散,驻守的阵地多,需要大量卫生员及兼职卫生员,需要突击训练一批卫生员。师直由医院卫训队负责,各团要尽快成立卫生员训练队,由各团卫生队负责。这样突击训练三个月,可以培养近 200 名卫生员。

卫生工作会议开得很成功,参会人员都觉得这样的形式很好,以前没有这样的形式,常常造成医院的工作和各团卫生队的工作两张皮,所以决定在参战期间,每 2~3 个月开一次卫生工作会,以便统一领导,师医院和各团卫生队之间互相了解,互相支持。

1986 年 1 月 7 日,晴。

来砚山集结地域一周,今天第一次见到太阳。今天正常过星期天,全天休息。但是原定今天下午要去文山集团军卫生处汇报工作,主要汇报机动开进阶段的卫勤保障工作总结,上午卫生科全体人员,当时 4个人,我自己还有两名助理员,一名通讯员,突击在科内整理材料,写好总结。后来打电话说卫生处长今日不在文山,所以决定不去了。

下午就休息半天,4 个人一起到营房外面去转一转。在距 113 兵站约一公里左右,有一个小湖,面积约 2 平方公里。湖边有一高山,高山上植被非常茂密,青山依着绿水,使人心旷神怡,祖国的大好河山需要我们来保卫,这是我们每一个军人神圣使命和职责所在。

1986 年 1 月 8 日,晴。

今日上午去文山集团军卫生处,马处长不在,三位助理员在,杨助理主管医疗、贾助理主管药材、徐助理主管卫生防疫。我们给上交了总结材料,汇报了工作,还提出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要等马处长回来才能答复。在军卫生处还碰到了 139 师姚科长及防疫大队李队长。

从军卫生处出来,我们又到文山 67医院联系工作。67 医院是我部在集结地域的后送医院,我们还到几个重点科室转了一下,互相熟悉建立联系,对卫勤保障工作有好处。

1986 年 1 月 10 日,阴。

上午参加医院党委会,确定机动开进阶段立功人员,只有一个三等功名额,决定三等功给予医院先遣组负责人、二所副所长叶含正同志。

下午带领卫生科及医院中层干部以上到 181 团参观,181团到达集结地域后,突击搞了营区环境卫生和美化工作,确实不错,充分展示了战士无穷的智慧和美好的心灵,有这样的战士一定能搞好各种工作,也一定能打胜仗。

1986 年 1 月 11 日,晴。

为了更好完成在战区的卫勤保障工作,我们卫生科决定主办“战地卫生”小报,今天上午在卫生科召集有关人员进行商议,主要反映卫勤保障工作开展情况,突出伤员救治及卫生防疫工作,要多反映卫勤保障工作中好的做法,好人好事,以表扬为主。小报以卫生科主办,师医院防疫所协办,初定每月一期,第一期要在 15 号前下发,小报下发至连。

今日下午从 139 师借到野战外科录像片,明天开始在师医院播放此录像,每日一集。今日下午防化连洗消车还来到后勤服务,出发半个月第一次洗了一个热水澡。

1986 年 1 月 15 日,晴。

今天上午去文山集团军参加军党委扩大会议,上午主要听取成都军区廖锡龙副司令员讲话。讲到目前我军对越作战的基本方针。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立场,在短期内不会改变,我们与越南的对峙和斗争是长期的,要保持对越的强大军事压力,必要时给予应有的惩罚,直至越南放弃霸权主义从柬埔寨全部撤军,愿意同我国建立和平友好的边境为止。目前看不出这种可能性,还要继续斗争下去,要从长期作战来考虑安排。我们不要越南一寸土地,为了保卫和平,为了恢复东南亚稳定,为了恢复中越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我们要坚守阵地,长期作战,必要时主动出击,积极打击敌人,要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军事斗争要服从及服务于政治和外交斗争的需要。

下午听取成都军区魏副参谋长介绍战区情况

一是老山地区作战特点是:

1. 双方阵地犬牙交错,互相渗透,战场形势时紧时松;

2. 老山作战举世瞩目,仗小影响大,中央军委、全国人民十分重视;

3. 战争发展水平、火器运用上近似现代战争,也有传统战法。

二是老山战区自然地理特点及对战斗的影响:

1. 山地地形起伏大,山高海拔 1000~1500 米,比高大,通常 500米以上最大达 1300 米,山坡坡度 40°~50°,个别达 70°~80°;

2. 植被茂密,多为原始森林,蒿草高,地形破碎通视困难;

3. 气候恶劣,热带雨林气候,雨多雾大,雨季气温高,降雨量大,多为暴雨;

4. 河流多,弯曲狭窄,水流急,水位流量受季节影响大;

5. 道路少,路况差;

6. 居民疏少,社情复杂,少数民族多;

7. 流行病复杂而且多变,毒虫多,须注意防病。

奔赴老山前线途中,路过成都南站

1986 年 1 月 16 日,晴。

今日早上 5 点起床,继续到文山集团军听报告。上午继续听取军区魏副参谋长报告,介绍了老山地区作战的简要经过。第一阶段是炮击阶段,从 1984 年 4 月 2 日开始,动用 257 门火炮,主要炮击地域以船头地区为中心,炮击进行 26 天。4 月 28 日进入攻击作战阶段,由 14军 40 师 118 团进攻老山主峰,119 团进攻 662.6 高地,当天均攻克。第二天(4 月 29 日)占领那拉口地区所有几十个高地。4 月 30日 11 军 31 师攻占者阴山。5 月 11 日,14 军 41 师 122 团攻占八里河东山。自 1984 年 5 月 20 日起进入防御作战阶段,粉碎了越军多次师级、团级、营级反扑进攻。1984 年 8 月 5 日老山 40 师阵地交 11 军接防。

1984 年 12 月 9 日老山战区所有阵地交 1 军接防,1985年 5 月 18 日再由 67 军接防。

越军作战企图,想以军事行动对抗来自我军的压力,为越在柬的军事行动相配合。具体做法上加强全面防御,进行针对性训练,重点是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越在老山地区保持 13个步兵团,13~14 个炮兵营,越军作战指导思想比较灵活,战术上诡异多变,善于用小分队偷袭作战。

下午由原轮战时一军后勤部长,现总后军需部副部长介绍 1 军在老山战区轮战时后勤保障工作情况。介绍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有很多事例,给我们很大启发。晚上集团军安排我们住文山军分区招待所,还安排看了一场电影。

1986 年 1 月 17 日,小雨转晴。

上午安排会议讨论,没有讨论出什么名堂。下午去集团军后勤部,前 2 个小时在卫生处开会,由卫生处马处长介绍卫勤保障的有关情况。后 2 个小时由军后勤部洪副部长讲话,晚上返回集结地域。这次军党委扩大会,虽然了解了不少情况,但对卫勤保障有很多问题还没有明确,比如卫生事业经费没有明确,以后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1986 年 1 月 18 日,晴。

上午参加师医院办公会议,下午参加党团活动后检查战伤救治四大技术示范班的训练情况,基本动作还算满意,就是搬运差一点。目前在临战训练阶段,需要抓的工作很多,头绪比较乱,应尽快发挥部属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工作积极性。

1986 年 1 月 19 日,晴。

今日全天参加师党委扩大会,内容很多要求也很高。对我们卫生部门来讲,主要要抓好临战训练,卫生防病及做好临战训练阶段的卫勤保障工作。考虑要重新组建师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并要以师爱委会名义下发一个集结地域卫生防病工作的文件。临战训练主要抓好部队自救互救训练,还要在 182 团一营抓一个点,主要内容是战时如何抓好营连二级一线阵地救护组织的组织实施。

1986 年 1 月 21 日,晴。

今日上午,解放军总医院皮肤科虞主任,空军总医院皮肤科蔡主任、马主任一行三人是总部派来的皮肤病防治组,由于老山战区皮肤病高发多发,几位皮肤病专家专程来我部检查指导皮肤病防治工作,还要进行学术活动。上午 10 时左右到达我院后没有休息,直接到 182团检查了三个连队 300 多名官兵,一直忙到下午 2 时才回到医院吃饭,饭后紧接着对全院业务人员上课讲学。整个过程我都参加了,他们认真负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检查及讲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专家精湛的技术水平。

1986 年 1 月 22 日,阴有小雨。

今日上午带领医院部分人员到文山参观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单位的革新成果展,还听取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李副部长的情况介绍,很多革新成果在我们战区非常实用。下午回医院继续听取皮肤科蔡主任及马主任讲课。

1986 年 1 月 23 日,阴转晴。

早晨送走了总部皮肤科三位主任后去 182 团驻地,检查卫生防病工作及临战训练开展情况。根据我的设想,与该团领导,后勤处及卫生队领导商定,决定在182团一营抓个点,主要研究出击拔点作战中,营救护所及连抢救组如何开展战伤救护工作,准备在下月开现场会进一步研究推广他们的做法。

1986 年 1 月 24 日,阴转晴。

今日去炮兵团检查工作有两件事印象深刻,一是该团的伙房卫生普遍搞得比较好,尤其是二营所属各连,值得表扬和学习。二是该团卫生队开办的卫生员训练队,没有挂图等教具,他们就自己制作,非常逼真,教育效果较好。

1986 年 1 月 25 日,阴。

上午在师医院参加医院党委扩大会,与顾祖荣副院长、郑敏协理员等一起分析,前一阶段医院工作开展情况及全院官兵管理及思想形势。分析下来基本的结论是干部比战士好,老兵比新兵好,男兵比女兵好。下一步要重点抓好女兵的管理工作,进一步严格组织纪律,要从一日生活制度等点滴抓起。

今天还派项华助理带领一个小组到 181 团、183 团检查卫生防病工作及临战训练开展情况。

1986 年 1 月 27 日,阴。

181 团后勤处抓了后勤一体化训练,准备召开一个现场会。上午后勤朱部长带领我们几个科长对 181 团后勤一体化训练进行研究验收。在进入集结地域不足一个月时间,他们抓了后勤一体化训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对有关卫勤保障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修改建议。

1986 年 1 月 29 日,晴。

今日参加了 181 团由师召开的后勤保障一体化训练现场研究会,还派侯明丰军医去 181 团、183 团普查皮肤病发病情况。晚上,师刘登云师长、张辰副师长、后勤朱永胜部长专门听取了我有关卫勤保障工作的展开情况的汇报。刘师长对战时卫勤保障工作十分重视,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刘登云师长是一位工农出身的干部,是从部队基层一级一级提拔上来的优秀干部,对部队管理、训练及军事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我师有很高的威信,也是我敬佩的领导,今天能亲自过问我们卫生工作,对于他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好。

1986 年 1 月 30 日,晴。

今日同项华、张晓周助理员、翟建国军医去 182 团一营检查指导出击拔点作战卫勤保障演练的训练情况,并确定召开现场会时的解说词。下午参加师医院实弹射击打靶训练。

1986 年 2 月 2 日,晴。

今日开始,47 集团军后勤部组织有关人员到前线参观学习,察看地形,中午在新街军区前指后勤部吃饭,下午到达牛滚塘听取了 67 军后勤保障经验介绍,晚上就住牛滚塘。晚饭后乘车前往 67 军高炮营驻地去看一名越军俘虏,是一名中士班长,20 岁,个子不高,在 1.28 战斗中被 199 师所俘。据他讲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1985 年入伍,月薪相当于 30 元人民币(越当时大米每斤 2.5 元),参战后每人发 20% 补贴。

1986 年 2 月 3 日,雾。

今日早饭后继续往南走,上午在麻栗坡县城以北还是晴空万里,但一过麻栗坡县城就是大雾,据说已经半个多月没有见到太阳了,一天到晚都是雾。一过县城十几公里,就到了坪寨138 师师部驻地,上午在 138 师后勤部听取了后勤部长的情况介绍。下午到师医院了解了一般情况也看望了伤病员,还到1 团及 2 团后勤基指配置地域,晚上返回高炮营驻地我师开设的临时接待站。

1986 年 2 月 4 日,雾。

上午去 138 师卫生科了解情况,听取了卫生科顾科长的参战卫勤保障情况介绍,很受启发。下午到甘海子 23 分部联系有关工作,晚 7 时返回砚山基地。当晚,182 团后勤处闫处长、卫生队于队长来我卫生科商议在 182 团召开现场会的有关事宜。

和张乃和部长在一线阵地“八十年代上甘岭”

1986 年 2 月 6 日,阴。

今天在 182 团参加“出击拔点作战营连救护所(组)卫勤保障工作”现场研讨会。上午看演练下午开会。集团军后勤洪副部长,卫生处马处长及师张副师长,后勤朱部长、张副部长参加会议。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参会领导的高度赞扬,182 团李副团长亲自组织演练。

这次研讨会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3 次进行实地勘察,两次改变演习地点,最后确定在该团南 1 公里的 746.2 高地进行,这里山高坡陡、草高林密、基本无路,与战区地理环境十分相似,增加了演练的针对性和难度。在设定中在敌防御前沿设置了 3 个雷场,2 道炮火封锁区,共显示炸点 137 个,增加了演习的气氛。在伤情上突出炸伤,分别用动物肠管等材料化装了肠脱出、血气胸、足部炸伤、股骨开放性骨折等 6名伤员,增强了救治的逼真感。

在卫勤保障中,突出了营连救护所(组)的编组分工,着眼于如何使伤员尽快得到正确的救治又快速后送。演习中发现,由于演习地域山高坡陡,即使在无敌情顾虑的情况下,后送一名伤员需要 6~8 人,每小时仅能行进 400 米左右,如何更好更快组织后送这也是训练的难点。

一营卫生所长沈兴文多日来和卫生员一起积极准备,摸爬滚打,作出了表率。当然,演习中也有一些小问题,演习开始时有几个炸点没有炸响,把二团李副团长气得脸都青了。

1986 年 2 月 7 日,晴。

今天是小年夜,明天就是除夕,全院官兵远离家乡、远离亲人,难免有思念之情。如何使同志们过个有意义的春节,是我们领导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今天我全天都在医院,上午医院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各单位都精心排练了节目,同志们都踊跃参加,官兵同乐,使人难以忘怀。不少节目体现了积极参战、报效祖国的内容,使人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联欢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过节期间,作为领导更应关心战士们的生活,使同志们真切体会到医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下午各单位自行组织茶话会,我们 3 位院领导分头参加了各单位的活动。晚上在医院召开行政办公会,强调了春节期间的行政管理工作,加强纪律性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

1986 年 2 月 8 日,晴。

今日是除夕,上午参加后勤部组织的各单位拔河比赛,下午参加后勤部春节联欢会。晚上到师医院同全院官兵一起吃年夜饭,高高兴兴地过个年。但还是发现少数新兵在除夕夜哭鼻子、想家、想父母等亲人,饭后和全院官兵一起看电视,看中央台春节联欢会,印象最深的就是费翔的歌曲“一把火”。午夜十二点,与大家一起放鞭炮,送走牛年,迎来虎年。

和参战的五位团卫生队长合影

1986 年 2 月 9 日,晴。

今天是大年初一,安静下来,还真有点想家了,儿子小刚刚春节过得怎么样,玩得愉快吗?真是没有心思坐下来,还是出去走走。医院里不少人在学跳“迪斯科”舞,参加进去学跳舞,可以忘掉烦心事。晚上应邀到 183 团卫生队参加春节联欢会,团卫生队的条件更差,他们用木头切削成话筒形状,对着大声唱歌,苦中作乐,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一天过得很愉快,很有意义。

1986 年 2 月 10 日,晴。

大年初二,继续放假。下午我们 9 个张家港籍老乡加上江阴的顾祖荣副院长在一起聚会。我们后勤 4 个科长(我和战勤科科长陆小荣、政工科长卞永高、财务科长夏耀明),师医院茅志平副所长,王能明、何松堂两位军医,还有 182 团修理所长袁玉良及战士陈永兴共 10 人。先到湖边照相,再到砚山公园爬山,晚上在饭店吃饭聚餐,玩得很是愉快,亲不亲故乡人,老乡之间要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好作战任务。

1986 年 2 月 11 日,晴。

今天是初三,继续放假。下午附近新农村的群众,晚上百货公司群众分别来与部队联欢,演出节目,体现了军民鱼水深情,军队有老百姓的支持,肯定能打胜仗,进一步搞好军民关系非常重要,军队要多做群众工作,要为群众做好事,这方面我们卫生部门有独特的优势。

1986 年 2 月 12 日,晴。

三天的春节放假结束了,今天开始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为了使大家紧张起来,今晨在师医院拉了一次紧急集合,全院状态还不错。上午在卫生科开了个小会,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初步分工,又要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了。

1986 年 2 月 13 日,晴。

今天参加了两个会,上午参加后勤部党委会,分析了在集结地域前一阶段的工作形势,部署了下一阶段的临战训练工作。

下午召集卫生科、师医院有关人员及师直属队有关领导及卫生人员,对师直属队的自救互救训练形势进行了分析,找到了一些薄弱环节及制定了一些措施,明确了分工,师直属队必须争创出一流的自救互救训练成绩。

1986 年 2 月 14 日,晴。

上午召开了师医院办公会,安排了下一阶段训练工作,对医院本身的自救互救训练,卫生员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率,军医的野战外科训练等进行了具体安排,重点要迎接师组织的尖子兵比武。

晚上给张海阳政委汇报工作。张海阳政委父亲是现任国防大学校长张震,是位老红军,淮海战役时是三野参谋长,解放后授中将。海阳政委是参战前直接从 181 团政委提拔为师政委,年仅 36 岁,政治工作经验丰富,讲话水平很高,对我们下级十分关心。这次约我汇报工作,他对卫勤保障工作十分重视,谈了不少很好的意见。

1986 年 2 月 16 日,晴。

今日开始与后勤部朱部长一行去坪寨138 师对口学习。

(今天开始日记中断,直至 4 月 5 日开始重新开始记日记,共中断 48 天。)

1986年3月8日,我院成立女子救护队,有34名军医、护士、卫生员组成

1986 年 4 月 5 日,晴。

集结地域的工作开始告一段落,今天开始参加师前线指挥部,后勤部由朱部长负责带领各科 20 多人组成后勤部前指,提前开赴坪寨前线。我带一台救护车前往,一路上很不顺利,大部分路段正在修路,路上石子大小不一、高低不平,还没有到甘海子第三野战医疗所住处,救护车就坏在了半路,只能托第三野战医疗所用大车拖到甘海子,将司机留到那里,我随朱部长于当日下午 4 时许到达坪寨138 师后勤部驻地。138 师后勤给腾出了一间木板房,原来是他们后勤部俱乐部,20多人住在一起睡通铺。晚上部长开会,提出了三条要求:一是注意安全,外出要请假;二是与友军搞好关系;三是尽快开展工作,为交接做好准备。

1986 年 4 月 6 日,雨。

早晨开始就是瓢泼大雨,原定去拖回救护车的计划也落空了。上午由师前指赵副师长及付参谋长召集师部前指人员开会,介绍了友军的一些情况,提出了下一段工作要求。上午还去了 138 师卫生科,他们科长不在,与几位助理员进行了交谈。下午去 138 师师医院。院长也不在,与副院长及院部的几位同志进行了交谈。谈到交接问题,什么时候交接、怎么进行交接,还要进一步协商。我们接的一方总想早点介入,早进入情况,而交的一方,不想过早交接指挥权。有关交接问题,我想不能操之过急,要与友军进一步协商互相谅解,妥善解决交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986 年 4 月 7 日,雾。

昨晚下了一晚上大雨,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今早,雨虽然停了,但驻地完全被大雾覆盖,地面雾气沉沉,使人心烦意乱。上午去 138 师卫生科,与顾科长交谈了我们对交接的一些想法。顾科长意见是理解我们的想法,但什么时候开始介入交接要请示后勤包部长。

下午 2 时许,抛锚的救护车被拖回,嘱送去修理。与叶含正副所长一起到 138 师师医院,主要看了医院的住房的分配使用情况。晚饭后再去 138 师卫生科,顾科长给我们说包部长的意见是 4 月 17 日开始可以让我们介入交接,具体怎么办还要进一步协商。晚上后勤前指还在一起研究前指开设及下一步交接的一些情况,准备明天到各团看看情况。

1986 年 4 月 8 日,雾转晴。

今天随后勤朱部长到五个团了解各团后勤交接准备阶段的工作开展情况。还到麻栗坡县支前办公室了解部队物资保障情况。中午在 181 团在麻栗坡开的一个小饭店里就餐。一天忙忙碌碌了解交接的情况,基本做到心中有数,对我们卫勤保障来说,目前尚处于设营阶段,事情不多,关键是下一步交接一定要搞清楚,要提前计划,稳妥交接,充分掌握交接阶段卫勤保障工作的主动权。晚饭后 181 团卫生队范队长及炮兵团卫生队贺队长来我住处商谈交接工作。

1986 年 4 月 9 日,雨转晴。

昨晚又是一场大雨,今晨 8 时以后开始转晴。上午到 138师卫生科翻阅有关参战卫勤保障资料,下午同朱部长一起到 138 师医院研究住房情况,以确保医院先遣人员上来后有地方住,晚上后勤前指继续开会讨论研究交接准备情况。

来坪寨驻地已经四天了,这里与集结地域砚山的气候大不相同,虽然相距仅几十公里,但坪寨已进入边界山区。四月份已开始进入雨季,身临其境,对雨季多雨而且潮湿的天气有了切身体会。目前,已临近交接,总想早点介入,早点进入情况,把接防以后的保障工作做得更好一点。但交接并不以我们接方的意见为转移的,主要要看上级的决策,什么时间交接、交接的具体步骤等都要经军区前指来决定。待上级有具体决策后我们才可以具体协商有关交接的细节,急不得。

季振宗,男,1946年出生,张家港市塘桥镇人。1963年8月,从常熟省中考入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并同时参军,1966年1月入党。1968年8月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原兰州军区21军61师医院,先后任军医、所长、副院长等职。1985年后任师卫生科科长兼师医院院长。1985年12月至1987年6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认真做好卫勤保障工作成绩显著,荣立二等功一次。1991年后调解放军第三中心医院、第三二三中心医院任业务副院长(正师职)。2000年5月从部队提前退休后,作为张家港市引进的科技人才应聘到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任主任医师。

编发:拂晓哨位

来源:作者供稿

1 阅读:117

拂晓哨位

简介:用图文音视频分享拂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