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最近,公婆又提起了生三胎的事儿
这件事让我一直很抗拒,当时也是想都没想地拒绝了
我告诉公婆:“养不起,现在的孩子不光难养、还难教育,有时候能把你气得睡不着觉,我还想多活几年呢”
公婆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觉得:“一个孩子是养,一群孩子也是养,以前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生四、五个小孩,从来都没有叫唤着难养、太累”
从时代的角度来说,我确实对这个问题颇为好奇
明明以前的日子更穷苦、甚至连饭都吃不饱,却偏偏要挤进生娃大军,少的3、4个,多的6、7个也不足为奇
而现在,大家住着楼房、开着轿车,吃的用的更是随心情决定,相比于以前的经济条件,按理说如今养娃会更简单一些,但为什么生育率却年年降低呢
经济、教育、婚姻、职场、还有医疗等等,这些已经成为年轻人拒绝生小孩的通病
可如果同样是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了生育率,那为什么老一辈父母总说以前的孩子好养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采访了身边那些70、80后的过来人,他们都是生活在3、4个以上兄弟姐妹的大家庭01
以前孩子好养
那是不好养的已经淘汰了
在身边的生娃大军里,我最佩服的就是小舅的生育能力
出生于1983年的他,是兄弟姐妹里是年龄最小的那个
小舅呢,结过两次婚,前后一共生了5个孩子
其中,和前妻生了一儿一女,和现任妻子生了一儿两女
这里重点要说的就是和前妻生的那个女儿,浓眉大眼,还是标准美人的樱桃嘴、双眼皮
记得初次见小舅带着小宝宝回外婆家,襁褓中的孩子还不够100天,大家见了都抢着要抱,还夸这孩子长大后肯定是难得一见的大美人
可没过半个月,外婆告诉我:“你小舅的那个孩子去世了”
听闻这个噩耗,我当场被惊住了,怎么也不肯相信
明明才分开没多久,怎么会事发得如此突然呢
外婆告诉我,小舅从她那里离开后就回到外公家里感冒了
(注:外公和外婆年轻时就离婚了)
再加上外公年轻时本身就是一个医生,所以自家孙女感冒就近水楼台直接开了一些中药
等待晚上睡觉时还特意叮嘱小舅妈:“要抱着孩子、把被子盖紧捂身汗”
结果,不幸的事情发生
等到第二天打开被子,小宝的脸上和身上都是吐满奶渍、药渍的痕迹
也由于发现得太晚,可爱的小生命就此陨落了……
后来,我问外婆:“那小宝最后怎么安排的”
外婆说:“就埋在一个树林里”
说实话,对于这样的结果我还是接受不了,觉得小舅一定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可外婆又告诉我:“这样的事情在以前常有发生,孩子没养成,再生一个就行了”
再看看小舅,完全是继承了外婆那个年代的生育观念
他对于逝去的幼女虽有痛心,可后来一个接着一个出生的小孩,也似乎验证了这个事实
在养娃之路上,他们的宗旨也是:“只要饿不坏、病不死就行了”
现在想想,以前的孩子之所以好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属于一种优胜劣汰的生存环境吧,因为不好养的孩子早已经被悄悄淘汰了
02
以前孩子好带
那是因为没有“带”何来“好带”
在该不该多生孩子、要生几个孩子这个问题上,隔辈的观念是很容易产生摩擦
比较常见的就是老人看不惯现在的年轻人娇气
有些老人觉得:“不就是怀个孕,有那么夸张吗?想当年我都快生了还在地里干活”
还有老人传授经验:“生孩子没那么可怕,我生老大那会,站在灶台边上就发作了,还没来得及走两步孩子就出生了”
再说说带孩子这件事,能简单到什么程度呢
70年的大伯、73年的爸爸、75年的姑姑、还有78年的叔叔分别说了一段幽默又心酸的经历:
大伯:“我们上学那会,都是穿草鞋去学校,大冬天都冻得跟猪脚一样了”
姑姑:“以前上山割猪草,为了偷懒,我往竹篮里放树枝撑着,结果被追着打了几条街”
爸爸:“小时候坐在门口的石凳上吃饭,结果连碗带人都摔了,后来困得索性趴在地上接着睡”
叔叔:“听你爷爷说,小时候你奶奶下地干活,把我放旁边的草坪上,结果活干完直接回家了,等到晚饭才想起来有个孩子没带回来”
听完他们的经历,我一阵心酸
还有些好奇地问了问:“为什么爷爷和奶奶都不照顾好你们”
大伯说:“根本就没有照顾,何来照顾好”
姑姑说:“管得过来吗”
爸爸说:“能吃饱都不错了,你爷奶他们要干活呀”
叔叔说:“没什么好说的,那个年代就那样”
除此之外,爸爸他们几个,除了有一段段心酸的童年经历之外,在能走路干活的年纪里也承担着家里的各种家务活
也是时代的缘故吧,大家都忙着种庄稼、想办法生存,对于家里生的小孩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
如此一来,大家对于家里的孩子就没有“带”、又何来“好带”呢
03
以前孩子抗造
那是因为能活着就不错了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难养、而以前的孩子抗造呢
这一点,我算是深有领悟了
经常看兰妈文章的读友都知道,我是从小被寄养在老家的留守儿童
由于从小家里条件不怎么好,每次感冒都会被爷奶灌输思想:“你盖着被子,好好捂一身汗就好了”
为了让我早日康复,奶奶甚至亲自上手对我捂汗
那种怎么挣脱都挣脱不了,在捂汗时出现的难受窒息感,反而成为了我童年的阴影,好几次做噩梦时都沉浸在窒息感中不能自拔
到了11岁那年,还生了一场大病
也是小时候的老毛病了,一感冒就咳嗽得不停
刚开始爷奶总觉得“小感冒,熬一熬就好了”,也没有当回事
随着病情的恶化,我出现了高烧不退,甚至还出现了咳血症状
那会才把大家吓了一跳,爷爷赶紧把我送到县医院治疗
因为病情拖得比较久,康复的时间也自然比较慢一些
后来,和72年的邻居刘大妈说起这件事时,51岁的她还强撑着咳嗽说:
“我小时候高烧不退,送到镇医院说要花很多钱,结果我父亲说直接不治了,还好有个在医院工作的亲戚不忍心,拿自己工资垫上,要不然估计就没有现在的我,以前时代下的孩子能活着长大就不错了”
听完刘大妈的一番回忆,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正如刘大妈所言:“能活着长大就不错了”,这也是以前孩子抗造的原因吧
04
以前孩子孝顺
那是因为从小被揍着长大
不久之前,有位妈妈一边抹眼泪、一边对我说:
“我还没说几句,儿子就叫嚣着让我滚,这就是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简直是白眼狼一个,现在都这样,以后也不指望他能孝顺什么”
说完后,妈妈还提出疑惑:“为什么以前的孩子生活条件那么差都没有埋冤过、对父母也比较孝顺,而现在的孩子明明样样都享福,最后却觉得什么都没有呢”
说实话,我和很多人一样,起初都认为:“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现在的孩子就是得到的太多,反而不知道珍惜”
直到73年的婆婆跟我说了这件一件事,心里才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记忆中,婆婆一直有一个比较模糊的画面
她隐约记得,小时候有次吃饭不记得什么原因哭了
当时,脾气暴躁的母亲就啪啪几巴掌,一个重心不稳下嘴巴直接磕桌子上了
最后,只记得嘴巴流了很多血
大概是记忆不怎么模糊吧,婆婆还一直以为这只是个噩梦
后来,牙齿坏了,她去牙医那拍片检查才得知,自己下排牙骨有一条疤痕
也就是那个时候才知道,那模糊的记忆不是做梦,而是真实的童年记忆
此外,还听婆婆说,她的父亲年轻时特别执着生儿子
可当一连五胎都是女儿后,就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第六胎上
结果,第六胎还是个女孩,父亲就把那个刚出生的小妹妹送人了
小时候呢,也只记得父亲常抱怨:“小丫头片子,没出息,以后都是别人家的”
在几个姐妹的成长中,她们也一直被视为劳动苦力,如果没有做好、或偷懒了,那就是直接藤条上身
时至今日,即便是老人已经去世了,但凡是梦里出现父亲,婆婆和她的几个姐妹就连忙烧香祭祀
公公有时候还取笑婆婆是老封建,可她却笑笑说:“习惯了,从小被揍着长大,只要和父亲有关的事情都忍不住要上点心”
听完这句话,我反而觉得有些心酸
婆婆和她几个姐妹看起来孝顺的背后,实际上是藏着深深的伤痛
因为害怕、所以服从,也因为服从,所以多少有些违心的距离
05
以前孩子省心
那是因为生大的、带小的
网上看过一个问答“为什么长辈人总说孩子好带”
评论区有位网友的话刺痛了我:
“当然好带呀,生个大的,带到2岁再生,周而复始,大的5、6岁就开始带着弟弟妹妹,大人下地干活,家里年长的孩子还要做家务、煮饭,弟弟妹妹呢,也是捡哥哥姐姐的旧衣服穿,大部分家庭的孩子生病了有钱买药、没钱硬抗,遇上大病就要看造化了,所以,很多村里都有一些因为生病变痴变傻的人”
甚至还有网友说:
“终于知道为什么老人总看不惯年轻人养猫养狗了,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对自己的孩子都没有那么上心,现在的人不生孩子反倒对猫狗那么宝贝,难免会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他们会觉得有时间养猫狗,都没时间对父母好”
如此一对比,似乎就有一种轮回的感觉
那些不生孩子反而对养猫养狗上心的人,是不是就是那批生活在“不被父母上心”的缺爱环境下呢
而这批人似乎就应在90后身上了
因为70、80后是生活在“能活着长大就不错”的环境下,他们过怕了苦日子,也不希望这样的生活再出现在自己孩子身上
他们生了孩子就拼命挣钱,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育宗旨也是:“都是为了你好,不希望孩子走自己走过的路”
可结果呢,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与关爱,父母那太过自我的爱反而把人压得喘不气
于是,就有了“90后养娃是照着自己童年去养”的说法,因为他们更能体会孩子需要什么
这就是以前养娃和现在养娃的区别,就像是一种轮回一样,一代影响着另一代,直到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教育方法
06
以前为啥多生
那是因为抱着开盲盒心理
如果说孩子好不好带,是一种趋于时代变迁下的观念转变
那当今时代的不婚不孕也是一种心理负担
以前的孩子为啥好带,除了以上五种原因之外,还有抱着“开盲盒”的心理
特别是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下,大家都想多生几个男娃,能为家里添加劳动力,还可以传宗接代让家里的人丁更兴旺
可事实上,以前老一辈父母还有一个思想比较现实
那就是:“养儿防老呀,多生几个孩子,一个不孝,就去另一个那,另一个不孝,还有第三、第四个去处”
这种思想,是不是有种开盲盒的感觉呢
所以,以前的老一辈父母多数都喜欢对自己的孩子道德绑架
如果你没有听话、做好事情,就会被骂几句:
“三岁看到老,以后还是指望不上你,还得靠大哥、三弟呀”
“就你这样,能有什么出息,要多像其他兄弟姐妹学习”
“你看看你们一个个,有哪个是上得了台面的,真后悔那个时候生少了,一个两个没出息,生他七个八个,总有一个有出息吧”
瞧瞧,这是什么?这就是子女多了之后的对比伤害
十个指头有长短,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当父母是抱着“开盲盒”心理去生娃时,他们必定会给自己的子女带来很深的伤害
所以,越往后的生养观念里,大家都会越少生养,他们知道子女多的滋味,也自然不希望孩子步自己的后尘
生儿育女本身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们希望生活更美好、孩子更有爱,故而才控制生育率,这便是真正的生命延续、还有爱与希望的传递
也希望自此生育无打压,每一个新生命都是带着希望与爱而出生,然后再把这份美好传递下去…
那么,关于“为什么老一辈父母总说以前孩子好养”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本来就该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