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宝玉为黛玉取字“颦颦”,是对林黛玉最大的亵渎

王玄陵有笔札 2024-12-31 10:42:50

宝玉初次见到林黛玉,连问了几个很唐突的问题,先是问黛玉有没有读书,又是问黛玉的名字,这些在当时社会都是不合乎情理的。

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大家闺秀,很少会有正儿八经读书的,基本上都是读些《女四书》之类的,用贾母的话说:“认得几个字,不是个睁眼瞎子罢了。”

当然了,女子不读书的习俗,起源相对来说还是较晚一些,《女四书》中都没有特意提到这一条。

然而,问黛玉的名字就更为冒犯了,古代女子的名字是不能随便问的。《礼记》说:“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女论语》说:“男非眷属,莫与通名。”

《女论语》作为“女四书”之一,全篇只有四千余字,上面这两句话就在第一段当中。古代女子凡读书,很少会有不读“女四书”的,所以林黛玉对这些规范肯定很清楚。

在古代,公然询问未出阁女子的姓名,是一种非常冒犯的行为,古代戏曲如《西厢记》、《牡丹亭》之流,男女累累随意通名,非常容易败坏社会风气,所以在古代闺阁之中往往被视为禁书。

然而,如果说前两者还仅仅是冒犯,那么宝玉后面的一个问题,就可以说是对林黛玉的亵渎了。

贾宝玉在问完林黛玉的名之后,又询问林黛玉的表字,林黛玉冷冷的回答道“无字”。

如果说男女不通名,仅仅是一种默认的规范,那么,“及笄而字”则是古代一种通行是规矩。

礼记说:“女子许嫁,笄而字”,有一个词叫作“待字闺中”,在古代,闺阁女子只有名没有字,只有到了及笄之年,也就是现在说的适婚年龄,在许了婆家之后,才会别取一个字。

按照《周礼》,女子15岁及笄,但是根据历史记载,清朝女子在13岁之时就可以行及笄礼,也就是说可以出嫁。

然而,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年龄最大不过才十一二岁,一来并没有到及笄之年,二来她只是到贾府客居,尚没有婚配,怎么会有“表字”呢?

这些知识我们现代人可能不清楚,然而在古代却是社会常识,已经入学读书贾宝玉不可能不懂,他对一个十一二岁的闺阁女子问出这样的话,可以说是不尊重之极,绝非待客之道。

更为离谱的是,他竟然还自以为是的,从自己杜撰的杂书当中取了“颦颦”二字,给林黛玉作为表字。

要知道,在古代,女子只有在出嫁前后,才会由父母或丈夫为其取字,贾宝玉既非黛玉之父,又非黛玉之夫,他凭什么来给林黛玉取字呢?其中的狎昵亵渎之意不言而喻。

不仅如此,古人取字作为对父母所赐之名的解释,一般都暗含着本人的志趣在内,并不是随意取的。

而贾宝玉选择“颦颦”二字,是因为林黛玉“眉间若蹙”,黛可做画眉之墨,而“颦”则是蹙眉之象,借此将“颦颦”和“黛玉”关联到一起。

历史上以“颦”来形容女子,只有春秋时期的西施一例,宝玉眼中看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就是明证,这显然是将黛玉比作西施了。

然而,历史上的西施之所以“颦颦”,是因为“病心”之故,“颦颦”也是形容她犯病时蹙眉的样子,宝玉用西施犯病时的神态为黛玉取字,这岂不是成了“东施效颦”?

更何况,历史上的西施,实为一千古悲情女子,出身贫女之家,因相貌奇绝而充当了政治牺牲品,作为越国的有功之女,最后却被兔死狗烹,沉江而死。

所以,“颦颦”这两个字,本身就带有浓烈的悲情色彩,用它为黛玉取字,岂非十分的不相宜?

0 阅读:24
王玄陵有笔札

王玄陵有笔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