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陈赓的同学,曾担任52军第一任军长,1950年受批评后举枪自杀

历史图书馆 2024-12-25 16:25:37

深夜的刺耳枪声

1950年5月30日,广西桂林,漆黑的夜晚。

“呯”一声枪响,打破了黑夜的宁静。值班警卫员立刻提灯、持枪赶到事发地点——那是兵团副司令员的宿舍。几位年轻的警卫员快速搜索后,没有发现敌特或者土匪踪迹,但是在宿舍内看到副司令员自己右手握着手枪,身体趴在写字台上,头部流血。写字台上散乱放着几本政治和军事学习资料,还有一本沾上血迹的《孙子兵法》。

警卫员立刻紧急报告上级并且火速通知军医尽力抢救……,但是救治无效。事后经过保卫干部的反复检查和勘察,确定死亡原因是自杀。

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21兵团副司令员兼第52军军长,王劲修将军。终年五十岁。

自杀的前因后果

王劲修作为一名“起义”将军,他在人民解放军队伍中有着特殊的身份。他自杀的主要原因是,他当时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氛围,以及我军的军事斗争的政策和策略;或许也和他的性格有关。

回顾解放战争时期,尤其随着三大战役的开展,国民党军队几近分崩离析。那时的王劲修是国民党军队里的高级将领,在那种悲观的情势之下,他本人也在各种派系中受到排挤,大权旁落,不再风光。灰心丧气的王将军,决定先回一次老家湖南长沙。

当时湖南由程潜将军主政。他已经明白国民党即将崩溃,所以他有意举行起义,投奔红色阵营。他借口解放军随时可能南下,要求扩充军队五个师。国民党政府不明底细,只能无奈应允。于是,程潜将军可以有自己能够直接掌控的起义基本武装力量。当他获悉王劲修回到长沙后,主动联系和示意,把王劲修当作可以信赖的合作者,意欲由王劲修来组建和训练新队伍。

在程潜将军的诱导、劝说下,王劲修接受了这一任务,并且迅速、及时地掌握了这支军队,使之成为既有战斗力又有纪律性的部队。1949年8月,在起义的过程中,由于之前的谈判代表意志不坚定,选择叛逃,于是王将军接替了该二人的谈判代表资格,代表国民党军队起义方与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谈判,以实现局势的快速稳定。王劲修将军和程潜将军一起,举行起义,促成了湖南的和平解放,立下汗马功劳。起义部队被整训后编入了四野第21兵团,王劲修担任了兵团副司令员兼第52军首任军长。

王将军弃暗投明,脱离了腐朽的国民党军队,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他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再次充满信心。在兵团成立大会上,王劲修等高级将领聆听了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陶铸的讲话。陶铸说:“二十一兵团的成立,向全世界、向全中国人民宣布,二十一兵团的全体同志们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是光荣的。” 陶铸还代表中央军委向部队授予“八一”军旗和印章,勉励大家“进步之上再加进步,真正成为人民国家的忠实捍卫者”。王劲修和各级指挥员一起,上台举手宣誓,表示诚恳接受各位首长的指示,感谢毛主席、朱总司令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

王劲修非常激动,并且下定决心,要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在当天的日记里,他写下了一段深刻的话语,表示自己已经是共产主义的一分子,往后要努力改造,向其他解放军部队看齐。

按照惯例,对起义部队,我党要进行长时间的政治思想教育,以期改造官兵们的思想,革除旧军队的思想和行为残余。1950年初,第52军奉命开始进行生产建设劳动和政治思想教育。

一开始,王劲修还比较积极,每次都带好钢笔和笔记本,参加学习班和讨论会都是第一个到场。然而,毕竟王劲修出身旧军队,不太适应人民军队的一些规定和做法,尤其是在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方面。一段时间后,他有些失去耐心,有了懈怠和抵触情绪。

在一次干部会议上,王劲修提出,部队整训应该改变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做法;要多学习军事,多研读《孙子兵法》。他从旧军队的角度提出这样的看法很正常,但是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还是正在“思想改造”之中的曾经的旧军队军官。

王劲修以他的起义将领的敏感身份,提出要减少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这是想做什么?幸好与会的解放军干部们了解王劲修的个人历史,理解他思想上尚未完成转变,因此对他进行了耐心的教育和善意的批评。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中,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最基本的思想工作方法;上到司令员,下到炊事员,都可以互相批评,同时也应该自我发现错误、改进缺点。但是王劲修将军加入人民军队不久,受到批评,就感觉自己犯下重大错误,前途渺茫,所以有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一时不知所措。

不久后,第21兵团开赴广西桂林,准备执行剿匪作战任务。在桂林召开的内部会议上,王劲修因为一些类似琐事再次受到批评。雪上加霜,本就心情烦闷的他又一次遭受冲击。

深夜,他坐在写字台前,百无聊赖的他随手翻弄了几下桌子上的学习资料和那本他常年带在身边的《孙子兵法》。他拔出自己的配枪,抚摸着那黑亮的枪身,脸上现出苦笑和无奈,然后闭上眼睛,快速而坚定地举枪对准自己的头部,扣下了手枪扳机……

将军的坎坷人生

王劲修从国民党将军,到毅然决然起义,再成为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这本来就是一条艰难并且光荣的道路。然而,他从普通农民子弟,到黄埔军校学员,到对抗红军的国民党军官,再到抗日英雄,也是一条坎坷的道路。

王劲修将军,籍贯湖南长沙。1901年出生于长沙市高桥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辛亥革命后,越来越多的普通中国人拥有了上学读书的机会,王劲修就是其中之一。在长沙讲武堂学习期间,王劲修表现优秀、思想进步,因此获得机会被保送到黄埔军校第一期,恰好和陈赓成为了同学。王劲修从黄埔军校毕业,从此就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1925年,他参加了针对军阀陈炯明的东征;次年,随军参加了著名的北伐战争,历任营长、团长。十年内战期间,他在卫立煌将军麾下担任副师长。1932年,他奉命率军开往大别山区外围,准备配合其它部队对山里的红军展开“围剿”。

同年8月中旬,国民党军队与红军激烈交战,双方各有胜负,战况胶着。卫立煌求胜心切,于是把应该用于应急的预备队压向前线,要依靠优势兵力一举击败红军。预备队主官正是王劲修,而他的红军对手正巧是陈赓。俗话说冤家路窄,但是老同学不能算冤家吧?不管如何,这对黄埔一期老同学,代表着国共各方,围绕着阵地展开反复争夺。

由于武器与敌方相差甚远,红军经过数次英勇的冲锋,未能击溃敌军。在这情况下,红军采用擅长的夜战和近战。等到入夜后,突然发起袭击。王劲修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他想组织兵力反击,结果却发现自己的部队被红军分割包围,首尾不能相顾,老天爷显灵也没法挽救。红军用迫击炮向王劲修的指挥部轰击,王劲修在警卫班的掩护下狼狈逃命。而他的部队则被红军全部吃干抹净,无一逃生。他与老同学陈赓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直接交战,以惨败告终。在一定程度上,这也象征着国共双方的智慧和力量的对抗。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王劲修被调任为山西的第10师副师长,参加了太原会战中著名的忻口战役,对侵华日寇实施一次有力的打击。1941年中期到1942年年底期间,在薛岳将军指挥下,王劲修参加了第2次和第3次长沙会战,并立下大功,从而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劲修将军一生波澜起伏,但最光荣的是两个身份:一是抗日英雄,二是果断脱离国民党的起义将军。

永远的遗憾叹息

王将军本来应该属于“将星闪耀”的行列。有人说,如果他不是那样早地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几年后很有可能被授予人民解放军的上将军衔——与他的老同学陈赓大将那样,成为新中国往后几十年的国防栋梁之材。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国民党的起义将军在我国的人民解放战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建立了伟大的功勋。从1945年到1950年期间,合计有13名国民党上将和110名中将率部起义,王劲修将军就是其中一员。他们正义的行为,极大地减少了战争的伤亡,避免了不必要的财产毁损,实现了很多城市的和平解放。最著名的将领有,程潜一级上将、唐生智一级上将、傅作义二级上将、张治中二级上将、龙云二级上将等。很多起义将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发挥了聪明才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这一切都依赖于我党的统一战线策略和高明的政治思想工作。然而,建国初期,我党我军的高级干部和指挥员们日理万机,可能没法对每一人、每一事都做充分精细的政治思想工作,尤其遇到个别性格特别固执、脾气容易冲动的起义将领,就容易产生矛盾。具体在王劲修将军身上,就不幸发生了悲剧。令人遗憾、令人叹息!

王劲修将军被安葬于广西桂林。痛心之余,能够使人略微感到安慰的是,1980年,国家通过再次调查和审核,决定恢复王将军的起义将领的名誉,充分肯定他的历史功绩,他的家人也可享受有关优厚待遇。

王劲修将军在天之灵安息!

参考资料:

“抗日战争纪念网”:王劲修

“抗日战争纪念网”:我的祖父王劲修

0 阅读:18
历史图书馆

历史图书馆

墨染锦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