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老母亲88岁生日,谨以此文献给她老人家,祝她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沂蒙精神代代传
——听母亲讲姥姥的故事
文/李伟强
我母亲周庆兰,今年已88岁高龄,山东省今兰陵县人。在济南市槐荫区房管局退休后,一直居住在南大槐树北街一座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造的居民楼里。
她老人家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腿脚还比较利索,也不知她有什么高兴的事,每天都是笑嘻嘻乐呵呵的生活。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是天气好,她就一大早背着包拉着小车,优哉游哉地坐着公交车去仲宫、吴家堡、八里桥等农贸市场赶集。
其实,她老人家也买不了多少东西,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放松心情,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她健康长寿,没有什么秘诀。一日三餐,家常便饭,很少吃山珍海味,从不吃名贵的营养品,就是心态平和,乐观向上,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感恩这个时代罢了。
我兄妹三人上学后,就经常听她讲我姥姥带着她和二姨做掩护,东躲西藏,食不果腹,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艰苦斗争的革命故事。我们各自成家后,只要回家看望她,总是重复她那昨天的故事。
妹妹早已定居国外,她老人家年纪大了以后,我就和哥哥轮流照顾老母亲的生活。与其说是照顾,不如说是陪伴。她一切都能自理,不需要我俩做什么,只需我们多陪她说说话,她就心满意足了。
现在,我们只要一回家,有事没事,她就反复讲述姥姥那段光荣的革命历史。这些从小听到老的故事,不知听了多少遍了,耳朵都听出老茧来了。但老母亲还是不厌其烦,讲得津津有味,我们也是听得聚精会神,主要一个目的就是让她老人家开心高兴。虽然她老了,但这些融入她血液里的成长经历,是她这辈子唯一难忘的追忆。她经常向我们讲述道:
姥爷周振苍,姥姥方兰亭都是1933年7月苍山暴动的参与者。暴动失败后,咱家里就成了党的秘密联络点,他们俩便开始为党组织传递情报,进行秘密工作。
1939年秋的一天,你姥爷巧妙地甩掉汉奸的跟踪,躲过敌人岗哨的盘查,将一份装在烟袋里的重要情报送到大炉村八路军115师首长罗荣桓那里。然而,他刚回到家里,还没来得及喘息,由于叛徒的告密,就被日寇抓去,逼他说出情报的内容,你姥爷始终不说,日寇气急败坏地把他拉到房前的一棵枣树下,吊在上面毒打。他被打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但宁死不屈,日寇恼羞成怒,残忍地把他的头颅割了下来,挂在村南门口的炮楼上,恐吓抗日群众。
你姥姥得知消息后,痛心疾首,悲愤交加,但她没有退缩,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而是掩埋了你姥爷的尸体,擦干了身上的血迹,扎紧了腿上的绑腿带,迈着两只小脚走出的坚定步伐,领着我和你二姨,毅然决然地又投入革命洪流中,去完成你姥爷未竟的事业。
后来,你姥姥担任了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妇救会会长,负责组织妇女开展学习、动员青年参军、为八路军筹集粮草、救护伤员、传递情报、清除汉奸等工作,为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被沂蒙山军民亲切地称为“周大娘”。
这年初冬,你姥姥接到党组织的指示,让她去苍山县岩头村力劝绿林头子石邦杰带领他的队伍下山,接受八路军的改造,增强抗日武装的力量。这项任务时间紧迫、路途不好走、危险性很大,因为日寇也在威逼利诱他,国民党反动派也用高官厚禄拉拢他。如果不能早日争取到他,就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
石邦杰出身贫苦,父母早亡,是个孤儿,每到青黄不接没有吃的时候,你姥姥她总会省下自己的一口救济他一点。有一天早晨,天蒙蒙亮,你姥姥正在摊煎饼,石邦杰因没吃的就跑到地主老财家偷东西。被发现后追赶得无处可逃,就跑到你姥姥家求救。
你姥姥听明白后,急中生智,让他躲在柴火堆里,上面又盖上笼子。随后,地主的几个家丁追到院子来问:“看到一个人过来没有?”你姥姥指了指北边说:“朝后山跑了。”家丁们急忙去追。危险过后,你姥姥对石邦杰说,孩子啊,我给你一点煎饼,你赶快跑吧。石邦杰流着眼泪给你姥姥磕了三个响头,就说今后你就是我的亲娘,转身就走了。没想到多年后,他竟成了称霸一方的绿林头子。因为你姥姥是他的干娘,又是救命恩人,所以组织才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她。
你姥姥明知前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她只身一人来到石邦杰处,让哨兵告诉他,你干娘来了,石邦杰得到报告后赶忙跑到大门口迎接。见面后,你姥姥当众质问他,你做过对不起咱穷人的事吗?他听后跪下来,给你姥姥认错。她劝说道,你是穷苦人出身,本质是好的,因生活所迫,干的这一行,不能一条道儿走到黑啊,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你是个男子汉,要对得起国家和民族,要做些有益的事。在你姥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下,他带领着三百余人的队伍,投奔了八路军。在和日寇作战中英勇顽强,后来不幸由于叛徒的出卖,他被反动派杀害了。这是你姥姥一生的心痛。要不然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授衔时,在将校队伍中也许能看到他的身影。
1940年是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时期,根据地连遭灾荒,粮食颗粒无收。又加上日军、汉奸、国民党的烧杀掠夺,人们的生活极端困苦。当时,八路军115师后方部队的一个班住在你姥姥家,每当战士执行任务回来,吃糠咽菜,个个面黄肌瘦,浑身乏力时,她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可是又到哪里去弄粮食呢?无奈之下,你姥姥没有多想,一狠心,把我卖给当地一个没有儿女的大户人家了,换回了20斤谷子,救助八路军战士。
当战士们吃上用谷子掺着糠菜摊的煎饼时,大家想不明白,周大娘家里不是没有粮食了吗?怎么就有煎饼吃呢?就问你姥姥哪里来的粮食,她老人家强笑着说是借的,明年下来谷子时再还。
可这几天,战士们又没有看到我在院子里玩的身影,你姥姥脸上也失去了往日的笑容。这些引起了他们的怀疑,并将情况报告了上级。经调查后,部队首长来到你姥姥家,向战士们讲明了实情。得知事情真相后,战士们一个个地扑通一声跪在你姥姥面前,大声喊道:“娘!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的恩情。”然后纷纷拿出自己不多的津贴费凑在一起,把我赎了回来。当我回到家时抱着俺娘的腿哇哇大哭,不停地说以后不吃饭了,别把我再送人了,在场的人们止不住地都流下了真情的热泪。
还有一件事,那是1942年春的一天,下着毛毛细雨,道路泥泞,行走困难,你姥姥还是领着我做掩护,到苍山县沂堂大埔村去发动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刚到村子,还没有来得及接头,不知什么原因,汉奸就带着日寇一路人马包围了村子,有些反应快的群众迅速地跑出去躲藏了。剩下的大概二三百人都被赶到了村打麦场去辨别身份,敌人想出了一条极其恶毒的计谋,让村里的每一个人相互说出身份和关系后才能一起回家。
当汉奸领着日寇走到你姥姥和我们身边,她正在想怎么躲过这一劫时,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只见一个小伙子临危不惧一把抓起你姥姥的手,大声地喊道:“这是俺娘!”又指了指身边的我说:“这是俺妹子。”把身后的亲娘说成是他婶子。他之所以这么大声地喊,就是要告诉乡亲们,大伙要一条心,帮助你姥姥和我脱离险境。当时还说了一些什么,在那个危险环境下,我们都记不清了。
日寇和汉奸半信半疑,又问旁边的群众,大伙愤怒地说道,自己的亲娘和妹子还会认错吗?敌人讨了个没趣,无话可说,接着继续盘问,没结果后,又去村里搜查了。你姥姥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来得及说,更不知道他的姓名,就带着我急忙撤离了该村。后来革命胜利了,你姥姥多方打听当年非亲非故,素不相识,冒着生命危险救我们的恩人时,因为没留姓名,后来这个村又多次遭日寇扫荡,始终没有找到,这也成了她终身的遗憾。
你姥姥在沂蒙山这个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坚持不懈地与敌人斗争了16个春秋,日寇下通缉令想抓拿她,伪军汉奸多次想暗杀她,国民党反动派悬赏50块大洋要她的人头。但是在根据地群众的掩护下,她革命工作开展得如鱼得水、如火如荼,已成燎原之势,不可阻挡,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这就是热血铸就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的真实写照。
我姥姥这些精彩的传奇故事,被写入《红色费县》《沂蒙山红色故事》等县市党史档案里。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众日报》记者卢昱还专门采访了我的老母亲,2015年8月7日在《大众周末》上,用一个整版报道了《周大娘舍女换谷救八路》的文章,对读者进行光荣传统的教育。让更多的青年人了解那段艰难困苦的峥嵘岁月,读懂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不能忘记过去,否则就意味着背叛。老母亲每一次的回忆都让我们聆听得流下了眼泪。
2011年6月,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我哥哥和济南市机关党委的同志们一行40多人,走进沂蒙山这片红色热土,去重温自己的入党誓言。在华东革命烈士纪念馆第七展厅一块展板上,突然看到了革命老人方兰亭七个闪光的大字,还有我姥姥和我妈妈那既熟悉又陌生的照片,他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就打断讲解员的解说,告诉大家这两个人是我的姥姥和母亲,解说员听后既惊讶又兴奋,她说在这里工作这么多年,在这个展厅还是第一次见到英模的后代来参观学习,并真诚地邀请我母亲来这里,用她的亲身经历讲述一下我姥姥的革命故事,重温那段历史,会比她们讲得更生动、更有说服力。当机关同行的同志们得知我哥哥还有这么一位革命的姥姥时,有的激动地都哭了起来!可是很遗憾,我们至今也没有带母亲去。
我母亲常问我们这样一个问题,你姥爷在从东北回家的火车上认识了共产党人郭云舫,他到我们家来讲了一次革命道理,你姥爷、姥姥都是农民出身,又没有文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他们怎么就这么信呢?并抛家舍业,一起跟着他闹革命。当郭云舫、你姥爷牺牲了,你姥姥还矢志不渝,坚持到底,她怎么知道革命就一定会成功呢?
当时我还年轻,认识程度有限,不能正确地回答她。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党的知识的提高,现在我明白了,姥爷姥姥他们在革命初始,对这些道理并不完全明白,而是后来在不断的斗争实践中,才逐步认清了共产党是拯救劳苦大众的,是让天下穷苦人翻身得解放,过上好日子的,所以他们对党的事业就有了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终身不悔的奋斗目标,勇于自我献身的精神,坚信中国革命最后一定能取得胜利。
老母亲经常给我们讲这些故事的寓意,不光是让我们听的,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教育我们,父辈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基因就像传家宝一样,不但要发扬光大,还要薪火相传,让其生生不息。
有时我也常问老母亲,姥姥做的有些革命工作,那时你才四五岁,怎么记得这么清楚?他老人家深有感触地说,有些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还有,后来革命胜利了,人们的生活好了,能安居乐业了,你姥姥常说:“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我是战争的幸存者,不能忘记同甘共苦的战友。”一有时间,她就打听他们的下落,当听到有的还健在时就非常高兴,当知道有的已经牺牲了,就会潸然泪下。
每逢过年过节,一家人欢聚的时候,每当战友在一起学习开会相聚的时候,每到大雪纷飞的冬季,能在家里享受温暖的时候,她的心情就特别沉重。时常怀念那些牺牲的战友没能看到胜利的这一天,把鲜血和生命都献给了他们信仰的事业。常常念叨他们的名字,讲述和他们一起革命的故事。久而久之,通过耳闻目染,这些经典的记忆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扎根到我的心中。老了老了,这些记忆还能想起,终生难忘。
经过严冬的人才知道太阳的温暖,走过沙漠的人才知道甘露的清甜,只有历经战争岁月、饱经风霜的人才知道珍惜今天生活来之不易。我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很满足于现实生活,感恩这个美好时代,总是说没想到今天的日子过得这么好,时常教育我们要好好听党的话,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的红色基因,让沂蒙精神永流传。
(2024年10月12日于泉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