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经了那么多次经济周期的考验,每一次经济周期中,投资者还是会过度乐观以及过度悲观,这背后的非理性机理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一定会发生呢?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难道真的是“人类在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是人类从来不会吸取教训”?
从情绪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比看着别人赚钱,更能让人丧失理智的了。特别是看着一些明明各方面不如自己,只是因为运气,过早买入资产,而大赚一笔的人,更能让人丧失理智的了~
大多数人类的行为模式,并不是仔细去分析各种利弊,然后采取行动。因为大多数人本质上并没有分析的能力,半桶水的水平,还不如不分析。所以,人类学会用羊群效应来减少不必要的决策。(参考《典型思维范式的投资反馈》)
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决定是否买入的主要参考依据是看别人赚了没有,如果有人开始赚钱,另一些人就会进入,新进的资金又会自我验证式的推动价格上涨。当大多数人都开始在股市中赚钱的时候,新进入的投机者会潜意识认为股市投机没什么风险,反而是自己发现的一条赚钱之路,兴奋不已。
投资者经常犯的错就是个高估自己,低估别人。当自己在股市中赚钱之后,就会认为自己是股神在世,倾向于加杠杆,继续增加投资,失去理性,这就是投机者的来源之一。
同时,很多前期进入的投资者有了较多的盈利,情绪十分高涨,消费兴趣大幅上升,开始买买买,进一步验证了经济增长的情况。市场从估值提升,进入了企业盈利增长阶段。
最后,那些还在场外的资金看到投资股市的人都赚钱了,也忍不住进入股市,由于资金量太多,供给不足,连垃圾股也不放过,市场进入最疯狂的阶段。
问题来了,如果说大部分的散户是跟风进去的,那么那些真正专业的人为什么不提示风险呢?为什么也选择高位接盘呢?
其实,这就和机构的经营模式有关系了。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委托-代理困境。机构和委托机构投资管理的散户之间,目标不一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机构也存在道德风险问题。
须知,基金公司是靠管理费过日子的,不管基民是赚钱还是亏钱,基金公司旱涝保收,收益与基金规模挂钩。证券公司是靠佣金过活的,不管基民赚钱还是亏钱,证券公司也能赚钱,收益与成交量挂钩。
如果机构选择看空,那么基金规模和成交量都有可能下跌,这时候喊空是在和整个行业做对!好不容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大家都等着吃肉,结果你在这喊空,自然是和仇人差不多了。
就算有哪位好心的基金经理提示风险,就像曾经的李大霄在4000点喊出地球顶一样,也会面临极大风险。对了还好,一旦喊错了,别人会把喊空者看做是生死仇人!喊对了,也没什么好处,大多数投资者会把功劳归咎于自己的明智。
更何况,那些持有资产的专业人士,想要出货,也需要有一个全面唱多的环境,才能让它们在高价出货。偷偷的进村,打枪的不要。非理性繁荣符合几乎所有机构的短期利益。
从监管机构的角度来说,虽然他们看到了一定的风险,但是他们有时候,也并不能乱说话,因为他们的声音很有杀伤力,很可能会造成自我验证式的雪崩。监管想要的是把热度稍微降下来,而不是直接冰冻。
而且,监管也需要这样热度的股市,来为各种公司融资,从而为长期的科学进入提供资金。从大方向上看,监管也不愿意主动戳破真相,更何况,有时候他们也分不清到底是泡沫还是真相。
所以,在中国这个资本市场,高位喊空损害极大,高位喊多,收益极大。屁股决定脑袋,喊空的声音也就稀稀拉拉了。国外也是类似的,只是没有中国这么严重而已。稍微有良知一些的机构,通常沉默以代表自己的观点。
当然了,上面是从博弈的角度来思考,当市场处在危险时,各方的利益纠葛与态度。从实际经营的角度来看,也的确存在一些预期的高度不确定性。从投资到真正落地产生收益,这中间是有时间差的,导致很多时候预期无法证伪。再加上银根放松,钱没地方去,就会不断推高价格。
就拿前几年的新能源来说,按照正常的周期理论,在历经了大幅扩张之后,产业很快就会进入过剩阶段,但是问题在于过剩多少?这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答案。如果不是新疆等西部地区的消纳问题没有解决,如今的过剩问题应该没有现在这么严重。
又比如说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从后视镜的角度来看,虽然最后泡沫破灭,但在泡沫破灭之前,已经演绎了一个十分辉煌足够所有人吃饱的大牛市。这让我想起了潇洒哥的名言:所谓三更穷四更富,只求灿烂,不求永恒!
在泡沫走向破灭之前,谁也不知道最后的泡沫会走向多远!特别是当科技革命开始出现,且利率环境十分宽松的时候,尤其如此。1996年12月5日,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提出,股票价格可能过高,因此有可能出现修正,从而导致经济衰退。然而,从1996年12月5日到三年后的 2000 年牛市顶峰,标准普尔指数竟然又上涨了一倍多。
从机制的角度来看,杠杆机制的出现,也就是保证金交易,包括融资融券的出现,大幅放大了市场的波动。当市场出现极端乐观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原本不应该出现的资金,进一步抬高估值。
最后,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泡沫对于创新来说是必要的。正如比尔盖茨所说:技术总是短期被高估,长期被低估。泡沫赋予了科技以充足的想象力,吸引足够优秀的人才进入这个市场。哪怕最后破灭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引起无数的关注,泡沫破灭的过程中,也会有无数的种子播散人间,成为下一轮创新的原动力。
小结
泡沫的出现是市场的必然现象,也是股市内生现象,这是因为在一定时期内,预期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无法证伪的预期,同时,叠加经济处在上行周期,喊多符合几乎所有人的利益。如果此时银根比较松,资金量比较大,大量资金涌入市场,就会形成自我验证式螺旋上升。
即资产价格上涨带来净资产上升,居民资产负债表优化,消费与投资旺盛,进而带动经济复苏。同时,赚钱效应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从而形成估值与盈利同步增长的戴维斯双击。
科技的进步,也需要这样的高估值来提供资金,从而推动科技的落地。这里我引用一下全小将的名言:失败是判断,成功不就是革命吗?类似的,失败就是泡沫,成功不就是科技革命吗?没有泡沫,怎么会有科技进步呢?
在这个过程中,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资金对盈利的预期,投资活动进一步增强,直到某些高杠杆的企业,无法承受现金流的枯竭,率先抛售资产,由此引发负向连锁反应,明斯基时刻到来。(参考:《明斯基时刻:金融危机是如何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