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为何狠心拒绝徐志摩?多年后,她对女儿说:徐志摩并不爱我,他一直活在想象中

知一大人 2024-09-05 20:59:53

昔者,徐志摩年方廿四,遇林徽因,心潮澎湃,后致书林徽因,以表缱绻相思。

林徽因览信,明眸晃动,回信曰:“徐兄雅鉴,吾辈之交,唯谊可长,情愫难萌。”

岁久之后,林徽因忆及前尘,语其女曰:“徐志摩所爱者,非我也,乃其臆想中林徽因之幻影,吾实非彼人也。”

言下之意,徐志摩所爱,乃其心中幻影,非林徽因真身。聪慧如林徽因者,自知非幻影可替,亦不欲为他人臆想所拘,遂决然拒之。

忆往昔,林长民携女游学欧洲。

英伦岛上,徐志摩访林长民,欲借其力以谒狄更生。

门扉轻启,林徽因身着素裳,宛若仙子,徐志摩愕然。林徽因双眸含笑,伸手相迎,徐志摩方醒。

是夜,三人共话,直至月沉星稀。自此,徐志摩频访林家,与林徽因相熟,然碍于长辈林长民在旁,唯有情愫深藏,笔墨传情。

“吾心为君炽热,君赐吾前所未有之体验,若得君爱,愿于君侧稍驻。”此徐志摩情书之大概也。

林徽因得之,心明如镜,知徐志摩非其良配,遂婉拒之:“徐兄,吾非君之灵魂伴侣,吾等如平行之线,难有交集。唯谊长存,情愫勿扰。”

言及徐志摩与发妻张幼仪之事,林徽因亦直言不讳:“徐兄与张氏之隙,与吾无涉。”此言非推诿之词,实乃事实。

盖在遇徽因之前,徐志摩已厌张幼仪之貌,嫌其土气,未尝正视之。婚后亦复如是,仅因家族之望,方行夫妇之礼。

麟儿降生,志摩即赴美求学,自谓传宗接代之任已毕。故纵无林徽因,徐志摩与张幼仪之缘亦难长久。

得遇林徽因,徐志摩欣喜难抑,虽则情藏不露,然其爱慕之意,终为林长民所觉。

林长民遂以尊长之姿,书函以诫徐志摩曰:“足下情深意重,令人动容,然小女亦惶恐无措,绝无戏谑之意,恐足下误解矣。”

实则,长民已为女择佳婿,即梁思成也。

为绝徐志摩之念,且防事态蔓延,林长民遂携林徽因归国。

林徽因既返,旋为梁启超所迎,入北平培华女中受业。梁启超亦深喜徽因,视为儿媳之不二人选,故断不容徐志摩横刀夺爱。

林徽因既至北平,梁思成日夕来访,二人情愫渐生,终成眷属。

而徐志摩彼时,正与张幼仪纷争不休,张幼仪未允其离,徐志摩怒而弃有孕之妻于英伦,自行隐匿,置张幼仪于不顾。

彼时张幼仪临产,修书求援于兄,兄劝其勿弃子嗣,赴德柏林分娩。张幼仪产子,徐志摩携友至柏林,迫其速签离书。

张幼仪含泪忍痛,签之。

徐志摩得离书,急返国中,闻林徽因与梁思成订亲之讯,怅然若失,决意亲询林徽因。

是夜,迎者乃林长民,林徽因已赴北平矣。长民似知其来意,备酒相待,言谈甚欢,然绝口不提林徽因及其婚事。

至此,徐志摩悟其与林徽因之间,横亘重重障碍,唯有放手一途。

纵观徐志摩为人,仆窃以为,纵徐志摩单身,林徽因亦未必择之,何以故?

徐志摩浪漫成性,而林徽因则务实为重。昔林长民携女游历欧洲,意在广其见闻,超脱家事束缚,冀其日后能为社会所用。

是以林徽因命定为事业型之妻,爱情非其生活之核心。既如此,必求志同道合之侣。

恰梁思成受林徽因影响,矢志于建筑学,以研究中国古建筑为终身事业。故于林徽因而言,梁思成实为最佳之选。

诸君以为然否?

1 阅读:494
评论列表

知一大人

简介:答非所问,其实已经是答案了。